第二节 工匠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3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匠习俗
分类号: K892.464
页数: 3
页码: 645-6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习俗的行业职业习俗的工匠习俗的排工、泥木工、造船工、商店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风俗习惯 工匠习俗

内容

排工 木排开航时,要祀水神,排主要请排工“打牙祭”,称为“吃神浮”。木排启动时,亲友祝贺排主“早早倒灶归家”。“倒灶”本是常人的“忌语”,因为“倒灶”意味着家败人亡。而木排上架的是临时灶,灶倒得快,说明销售得快。木排途经各处险滩或神庙,均应祭祀,如经湘江的昭陵滩要敬“滩神”,经渌口的伏波庙要敬“伏波将军”,经洣水险滩洪山庙时,要请“滩师”祀洪山老爷等等。在船、排上,碗筷各自洗涮,即使是客人也一样。俗谚云:“船上有理,各吃各洗。”船、排工忌讲“沉、翻、滚、烂、散”及其谐音字。所以,把姓陈的称为姓“浮”,称“伞”为“遮子”,饭瓢、调羹不得覆放甑中、桌上,筷子不得交叉或倒放。并忌食冬瓜、南瓜、萝卜等圆状瓜菜,若有人犯忌则歇工一天,由犯忌者负担当日伙食费。
  泥木工 乡间称泥工为砌匠,又称砖匠,称木工为木匠。砌匠、木匠都奉鲁班为先师。木匠做工,主家的款待可以随便一些,四五个菜就可以。砌匠上门,则须讲究,席上有八、九个菜,而且每天“五酒三饭”,即除三个正餐外,还要“过早”、“过午”,招待茶点。隔三、五天的晚上要“犒匠”,称“三日一小匠,五日一大匠”。建房主体工程完成,上梁时须唱赞梁歌,唱赞梁歌时,则由木匠先唱,而且必提及鲁班先师,砌匠的赞词中却不提鲁班先师。传说木匠是鲁班的儿子,砌匠是鲁班的女婿。木匠是主,砌匠是客,对客人的款待应当热情一些。木匠禁忌把斧头叫斧头,因为“斧、虎”谐音,而叫做“猫头”或“开山子”。
  造船工 茶陵、攸县、炎陵的造船工都是胡姓相传。宋淳熙前,茶陵等地的漕粮船均在湘潭制造,但因船底窄,在滩险水急的洣水容易翻船。淳熙年间,获准茶陵就地造船,因沿袭湘江航船的形制,所以常常翻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茶陵造船使倪涛(字巨济)悬赏招能工巧匠。一胡姓工匠应招,将船底加宽,使之在洣水行驶平稳。倪涛于是命胡姓工匠造船,不准其他各姓工匠造船。胡姓也规定造船技艺不传外姓,传子不传女。后来,一些胡姓造船工匠定居衡山、攸县等地,也恪守祖训。造船过程中,开工、装舵、船底成型、上船弦,都要祭祀鲁班、打牙祭,还要象建房上梁一样唱赞词。
  商店 旧时商店行规颇严,有诸多守则。如南货店不能经营百货,药店不能与棺材店对门,各类商店对门都忌开肉店。商店门口不准停放棺材,但倒了大粪则认为是“屎财”。大年初一日、十五日不讨帐,成为各行业共同守则。民国时期,商店货物都不明码标价,多使用暗号,由店员自己掌握。在公开场合买卖可以讲价钱,但批发货物时,双方均用算盘拨子或捏手指表示价目,以便保密。解放后此习渐废。同时,商店开门时禁忌说“冒得”和“背时”。
  旧历十二月十六日,商店老板备酒肴同雇请的店员一起过节,称为“倒牙”。对来年不再留用的店员,老板推他坐首席,意在通知他饭后结帐回家。所以,坐了首席的店员心里很不是味道,其他店员心里也不好过,故谓之“倒牙”。这天后,商户收帐,不再赊出。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包含婚姻家庭、株洲精神、歌谣、谚语、志书介绍、回忆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株洲记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