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株洲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宴请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3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宴请习俗
分类号:
K892.464
页数:
4
页码:
625-6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习俗的宴请习俗的吃茶、入席、出菜、安席、酃县“十碗荤”、灵龟寺里的斋宴、茶陵茶俗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风俗习惯
宴请习俗
内容
吃茶 客人到了之后,先是延至侧室待茶,因为,正堂屋要开席。待茶并不是只喝茶,而是摆出各种各样的点心、果子,当然每人一杯茶水,边吃边聊,一则增进感情,二则不至等饭吃等得烦躁。
入席 乡间宴请,对入席排座是比较讲究的。乡间请客,一般是用八仙桌,即一张方桌,每方坐二人,四方坐八人。如果是一桌,则进门的右边为大边,左边为小边,八仙桌面一般是三块木板镶成,两条缝要竖摆,而不能横摆对着大边。贵客要坐大边。主家要入席,坐在小边下首。如请了人陪客,陪客则坐在上首或下首座位上。如果有很多桌,则进门最上边中间的一席为上席,贵宾、高亲是必须坐上席的,否则便是不恭。
出菜 出菜就是上菜。以8个碗、10个碗为多,炎陵、茶陵忌“八”,只有“埋人饭”才是八个碗,其他宴请多是10个碗。菜谱各不相同,炎陵以十碗全部是荤菜而著称的“炎陵十碗荤”。出菜的顺序大致是:第一碗酥肉十样锦,所谓酥肉,实际是油炸面粉团,有的面粉团内掺了肉一起剁成,有的干脆就是面粉,上面盖面子,面子由肉丝、菜丝等混合炒成,故称十样锦;第二碗精肉炒南粉,精肉,就是瘦肉,南粉,就是粉丝;第三碗,小炒鸡;第四碗,肚片之类;第五碗,笋丝;第六碗,扣肉;第七碗,三鲜汤;第八碗,鲜鱼;第九碗,和菜,就是炒三丝:红萝卜丝、白萝卜丝、肉丝;第十碗,冰莲汤。“埋人饭”除8个碗之外(株洲一带现在也有上10个碗的),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有一碗“烂肉砣子”,实际上是一碗“红烧肉”。
安席 出菜出到第三碗时,就要“安席”,放鞭炮,由喊礼先生(乡间称为礼生),也就是仪式主持人讲讲宴请的缘由,婚宴则要请新郎新娘出来感谢来宾,由主持人代主家说一些客气话。致祝酒辞,敬酒。出菜出到第八碗鱼时,这时酒已过三巡,就不再劝酒了,叫做鱼到酒止。这时,各位宾客可以吃饭了。所以,乡间宴请,大师傅(厨师)绝对不可以出乱了菜,出乱了顺序,主要是出鱼出早了的话,人们就要笑话:“出鱼了!”意思是出笑话了。厨师没有出错菜,菜的味道又好,当出到鱼时,主持人就要代表主家到厨房放爆竹,给厨师打“包封”,叫做“挂厨”。
吃过饭之后,客气的人家还在堂前备有热水、脸盆、毛巾,供客人擦嘴洗手。对于贵宾、主宾,主家还有继续留餐,留宿的,大众客人就各自回家了。
酃县“十碗荤” 酃县的“十碗荤”在县内十分盛行。海外的游子归来了,家乡亲人招待他的是“十碗荤”。红白喜事,做寿做酒,最隆重的酒席是“十碗荤”。大年三十除夕夜,最丰盛的团年饭是“十碗荤”。
“十碗荤”者,席面上十大碗荤菜也。第一碗荤菜名就叫“头碗”,一个大海碗,堆得冒了尖。笋子鸡杂盖面,里面是一个圆圆的和椭圆形的油炸糯米团。
第二碗是蒸蛋。比起油腻的扎扎实实的头碗来,这个菜就是清淡而轻松了。
接着是鸡,是鱼。
第五碗上的是一条条的东坡肉,第六碗又上了一个“围肉”,酃县人又叫它“喜事肉”。四周全是用一寸见方的方块肉一层层围垒而成。这碗肉是定量供应:每人三块,一块肥的,一块半肥半瘦的,一块瘦的,每桌八人,共是二十四块。吃不完的用油纸把它们包了起来,可以带回去的。
连着出了两碗肉后,第七碗又是鸡,第八碗又是鱼!酃县“十碗荤”,原是双肉双鸡双鱼。最后两碗,是豆皮炒肉、海带炖肉。这是酃县西乡的“十碗荤”,城东的“十碗荤”,就不是双肉双鱼双鸡,而且比这更丰盛,更讲究。
灵龟寺里的斋宴 攸县灵龟寺观音堂的斋宴,当地百姓又称之为吃斋席。首先端上桌的是四碟:两碟瓜子,两碟辣酱。
接着上热菜。
第一道菜是“肉丝”。肉丝者,油豆腐丝也。佐以冬笋丝,红萝卜丝、黄花菜,碎细均匀。吃到口里,只觉得比平日的肉丝更爽口。
接着上来的是“肚片”。宽宽的片儿,白里透红的色儿,是菜头和油豆腐切成。
“肉丸子”是用面粉皮包糯米团油炸而成,确与我们平日的油酥肉丸子差不多。
接着一连上两道“鸡”。鸡者,油炸面粉团也,佐以云耳、姜片,鲜美可口。二道“鸡”是改板栗为削了皮的荸荠,白嫩嫩的,又甜又脆,又是一番风味。
桌上一连上12道菜。白豆腐、冰莲汤、“羊尾”(拨丝苹果)、干笋丝、炒青菜、一应俱全。斋宴仿荤宴的色香味型的造诣,是厨师们的高超手艺和想象力。用素菜,做成荤菜的样子,想象成荤菜的风味,且呼之以荤菜的名称。
茶陵茶俗 茶陵古称“茶乡”,“以陵谷间多生茶茗”,故曰茶乡,因炎帝“葬于茶乡之尾”,故名茶陵。茶陵盛产茶,待客以“煮茶”为主。
煮茶,烧开水时,将茶叶放入水中煮沸,同时放入炒芝麻、炒豆子、盐等。称为煮茶,加入芝麻豆子的称芝麻豆子茶,加入桂子桂皮的叫桂子茶,还有茴香肉桂茶、胡椒姜茶等。严塘、尧水、潞水等地对煮茶的色香味颇为讲究,有专用的煮茶瓦罐、炒芝麻豆子的专用小铲、捣姜的擂缽。客进门,即煮茶款待。这种茶既是饮料,又是食品,又可开胃。有的人家还同时油煎糯米饺作为待客的佐食。严塘、尧水一带,每遇闲冬腊月,妇女们常轮流为东,相聚品尝煮茶。吃煮茶时,每人一根竹签,用于拣茶中的芝麻豆子。边喝茶,边拉家常,相互调侃。此时,男人一般不介入。
潞水、严塘等近山地区还有“藤饼茶”。藤饼茶的制法是将野薄荷、金银花、花椒、山苍子等捣碎搅拌,配以香料,制饼晒干。食用时,与煮茶方法一样。一般作为夏天消暑防病的饮料。
还有“泡茶”。泡茶有两种。客家泡茶,用的是野山茶泡开水,一般泡得很浓。客进门,泡茶一杯相待。用餐后,为客人打洗脸水。待洗脸后,再泡一杯茶,边泡茶边闲聊。高陇、秩堂等地的泡茶,除泡入茶叶外,还加入盐萝卜条、糖姜片、香干片(用柚子嫩果加工的果脯)等。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包含婚姻家庭、株洲精神、歌谣、谚语、志书介绍、回忆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株洲记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