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株洲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风俗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25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风俗传说
分类号:
I207.73
页数:
16
页码:
231-246
摘要:
本文讲述了包括年节、生活风俗传说。
关键词:
风俗
传说
株洲市
内容
第一节 年节风俗传说
一 打春
每当春节期间,农村中到处能听到“咚咚呯”、“咚咚呯”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原来是有人在打春。
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时间也冷得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次日,便有一个姓吴的和一个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人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知府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周、吴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自从那时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
二 龙灯狮灯
传说耍龙灯、狮灯是从“鬼反唐朝”起,到现在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那是唐太宗时,京城有个袁天罡摆科棚给人卜封算命。他口气很大,说:“八卦能定天下事,笔下驱雷鬼神惊。”金角老龙想试一下袁天罡到底是不是吹牛皮,化作一个秀士来问他,几时有雨下。袁天罡说:“过两天就下雨,城内下一点,城外下两点。”金角老龙听了心中好笑,下雨的事归我管,过两天,我偏不下雨,让你的牛皮破产。便问袁天罡:“过两天如果没下雨,怎么办?”袁天罡回答说:“要是我的卦不准,我这一世不摆科棚了。” 金角老龙回到家里,果然接到玉皇的旨令,要他过两天下雨,下的份量也和袁天罡说的一样。到了那天,金角老龙改为城内下两点,城外下一点,结果,城内涨大水,淹死人;城外却干死禾。金角老龙去找袁天罡的麻烦,袁天罡说:“你已犯了天条,命在旦夕,还来找我吵什么?”玉皇又下了旨令,说金角老龙犯了天条,交人间宰相魏征于×月×日午时斩首。金角老龙哭哭啼啼,找袁天罡设法救他。袁天罡说:“你赶快去求当今皇上,莫让魏征斩你。”金角老龙哭丧着脸跪在李世民面前苦苦哀求,李世民答应了。但这是玉皇旨令,李世民不敢向魏征明说,到了那日,便邀魏征在花园里下棋,不让魏征外出。下了一盘又一盘,两人棋兴正浓。到了午时,魏征忽然伏在棋盘上睡着了。李世民觉得这更好,便不叫醒他。
魏征睡了好一会儿,出了身大汗,醒来时告诉李世民,他在梦中斩了一条龙。这时,皇宫报事官禀报:京城上空出现一条龙,不知何故龙头掉了下来,还在滴血。李世民一听,大惊,但已无法可救了,只得命人将龙首龙身用丝线缝接好,深葬陵园,并请道士做一七道场。
金角老龙被斩,怪李世民不守信用,召集一些野鬼在京城造反,这便是“鬼反唐朝”。闹得李世民每晚睡不得觉,只有秦叔宝、尉迟恭守前门,魏征守后门,皇宫里才太平无事。可他们三人还有重任,不能天天给皇帝守门,于是李世民向金角老龙讲和,派唐僧去西天取经来超度金角老龙,封金角老龙为神,享受民间香火,这场纠纷才算了结。可这些野鬼进了城有的贪图京城的繁华,不肯离开,特别是过年时,他们闹事生乱子,敲百姓的竹杠,非要金角老龙的神灵出面制止不行。可过年时,金角老龙自己也贪玩乐,便要百姓扎龙灯狮灯在城里舞起来,野鬼见了,以为是金角老龙来了,迅速躲避。这样,正月里玩龙灯狮灯,可以驱鬼避邪,成了风俗。
三 茶陵小年二十三
别的地方都是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唯独茶陵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小年。这是何解呢?传说这是陈丹书(陈丹书,茶陵严塘镇岩口人,生卒不详。清康熙年间秀才,康熙二十七年(1688),起义反清。衡州人叶尔藏、王安儿响应。七月,攻陷安仁,进军衡阳,屯兵衡阳江东。清军衡永郴道董延恩防守河西,义军在渡河攻打衡阳的战斗中,叶尔藏、王安儿阵亡。攻打衡阳不遂,义军退守常宁,陈丹书被清军常宁守将陈光国所俘。起义失败。)造反后才改在二十三过小年哩。
陈丹书是茶陵岩口人,自小边读书,边练武,长大后,文武双全。他常常看到官府催粮催款,抓兵抓伕,硬是看不惯。他想,要是我来当皇帝,一定杀光这些贪官昏官!后来,他躲在岩口洞里打造刀枪,准备起兵造反。
山神老头晓得陈丹书要造反,慌了手脚,托梦给他:“你不要冒冒失失造反,你有坐天下的命。” 陈丹书不信这一套,说:“谁有本事谁坐天下,皇帝有本事就要让位!” 山神见他铁了心,无可奈何地说:“好吧,你要造反要挑个日子。除非你碰到头顶铁帽的人,上树的鲤鱼,灶背长了笋,就千万不要冒失啊!” 陈丹书怕不听山神的话,真的掉了脑壳,只好耐心地等呀,等呀……一直等到十二月二十日,他走出岩洞散心。前面走来一个头顶着铁锅,手提鲤鱼的人。原来这人买了口锅,不好拿,就顶在头上回家去。这人要解大便,顺手把鲤鱼挂在松树上。陈丹书格外高兴,这不是头戴铁帽,鲤鱼上树吗?可是,还有碰到灶背长笋呀!他等得不耐烦了,自己挖了一蔸冬笋栽在灶背上,算是灶背长笋了。
一切准备好了,他决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趁官兵过小年的时候起兵造反。他为了让大家安安宁宁过个小年,又不能耽误造反,传出了一些话。说是山神老爷托了梦给他,今年要在二十三日过小年,否则大祸临头。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茶陵县。老百姓都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小年了。
十二月二十四日,陈丹书起兵造反了,带着义军冲向茶陵城。这时,官府衙门还在花天酒地,欢欢喜喜过小年,毫无准备。义军很快攻破了县城。后来,打到安仁、衡阳,声势越闹越大。义军攻打衡阳失败后,退守常宁。义军被官兵打败,陈丹书也被捉了。据说,这是陈丹书有听山神的话,才落得兵败如山倒的。
陈丹书押到京城后,被皇帝杀了头。他很不服气,死了后,阴魂不散,一直闹到阎王殿,大吵大闹:“皇帝的龙位又有卖给哪个,谁有本事谁坐,我为什么坐不得?”吵得阎王头昏脑胀,只好封他当瘟王,说:“好,好,在凡间你有当皇帝,就让你在阴间当个瘟王吧!” 陈丹书搞不清瘟王是什么王,糊里糊涂地当了瘟王。据说什么地方发瘟,只要敬他的神位,瘟病就会制服,一方平安。
他虽然失败了,可是老百姓还是很佩服他。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茶陵从此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小年了。
四 灶君娘娘
灶君原是张员外的李氏夫人,因为没有生育,经常被员外打得鼻青脸肿。这样的日子当然很难过下去!一天,她挨了一顿毒打后对员外说:“我不在你家了,但你一定要给我一件东西。”员外问她要什么?她说要红鬃马。
这红鬃马是匹劣马,员外老早就想贱价卖掉它,他要李氏写个字据,让李氏把马牵走。李氏牵着它走出员外的家门,摸着它的耳朵,对它说:“马啊!我这一生如何了结,我自己很没有把握,请你给我帮个忙,你把我送到哪里,我便在哪里安生。”马好象听懂了她的话,眨巴着眼睛望着她,让她爬上背骑稳后,便飞蹄奔跑起来。
马沿着小路不断左转右弯走进了山冲,在太阳偏西时开始登山,最后走到深山的一座寺门前停了下来。
李氏跳下马来,感到有些劳累和饥饿,把马拴在山门外的古柏树上,便进寺去求食。寺里的尼姑了解了李氏的身世,热情地接待她,端水给她洗脚,泡茶给她喝。忽然,外面传来了一声马的长嘶。她急忙放下茶杯,走出山门去,马已不见了。正要去寻找,一个小和尚挑了一担水走上山来说,他刚才看见红鬃马在井边喝了几口水,抖了几下身子,一声长嘶,就腾空而起,向天边飞去了。李氏听了,忙向天边作了几个揖,擦着眼泪走进山门去,在这寺里安下身来。
李氏做事很勤快,很受住持、众僧及尼姑们的欢迎。一年后受了戒,专门负责打扫佛堂,给菩萨侍奉香火灯油。六年后的一天,她出山门去倒灰屑,竟遇张员外向她求乞,她本不愿理他,但佛家是讲宽大慈悲的,冤仇宜解不宜结,还是拿了饭给他吃。
原来张员外休了李氏,娶了高氏夫人,也无生育,员外自然也嫌弃她。可高氏娘家世代做官,权势很大,员外奈何她不得。特别是高氏为人凶悍,一有不如意的事就打骂丈夫;生活又不肯节俭,只五、六年工夫,就把张员外的家产搞得差不多了。这回,张员外是被高氏赶出来的。
又过了三年,李氏虔诚拜佛,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要玉皇超度李氏为神,封为“九天司命”,司掌人间厨房烟火。人们喊她“灶君娘娘”。玉皇要她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半夜上天,禀报人间善恶,天庭分别降给福祸。玉皇还赐给她一副对联:“善恶皆有报,亲疏不容情”,挂在她的神龛上。
起初,灶君非常尽职,天庭满意,下界称赞,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家家户户焚香秉烛,奉上贡果,点燃锅灯,送灶君上天。良民百姓是感谢灶君为人间烟火辛苦操劳一年,心术不正的人却趁此祈求灶君为他隐恶扬善。特别是为富不仁的家伙,在这一晚更是特别奉承灶君,点高烛、燃檀香、烧黄表、蒸米斋,甚至用条盘献上腊肉、银元等贡品。吃人家的口软,拿人家的手软,灶君上天渐渐只报人间善事,不报人间恶事了。后来,有人在除夕换桃符时,索性把灶君神龛上的对联改为“上天呈善事,下地降吉祥”。
五 菖蒲艾叶
俗话说:“无江西不湖南。”相传明朝某年间五月五日,湖南人遭到朝庭血洗。屠杀之时,在江西萍乡县山界外走来一妇女。她身背一个七岁男伢,手牵一个三岁女伢。正在逃命之际,迎面碰上一队骑兵。这时,她躲避也来不及了,只好呆立一旁。那骑士来到她面前,勒住马,唤道:“大胆的妇人,哪里逃,赶快近前纳命吧!”那妇人满脸泪痕,哀求道:“老爷,我只求你莫杀背的这个伢子……”“住口!你这妇人好生无理,为何身背大伢,手牵小伢?”妇人回禀:“大伢是我的小叔,他父母乃妇人公婆,都因遇难被杀,此小妹是我亲生女儿。求你将我母女杀了,好去交差,我求您救下小叔。我纵死九泉也感你老的大恩大德。” 这骑士听了很受感动地说:“好吧!我念你舍己为人,一片孝心,本官不杀你们。并敕你宝剑一把,马鞭一根,凡我衙役见了决不会杀害你们了。”这妇人感激涕零,接过马鞭与宝剑,便磕头谢恩。
骑士走后,这妇人三个来到小池边,只见一位老妇正在哭哭啼啼。她便上前问道:“老婆婆,为何伤心啼哭?”婆婆边哭边说:“我们全家老小俱被杀光,剩我老婆子活在世上,有何意思,本想在此自尽……”妇人连忙拦住婆婆说:“婆婆不要轻生,刚才有个善心老爷赠我宝剑与马鞭,如遇地方官兵,只要见此物件,你我都可得救。我们何不结伴同行呢?”老婆婆便高兴地跟着妇人,沿河走去。
一路上相继遇上了许多男女老幼。妇人心想,人多了,物证少了,怎么办?她想呀想,一眼望见了水中的菖蒲和草地上的艾叶,她顿时眉心大开,对大家说:“乡亲们,不要着急,你们看这水中的菖蒲好似宝剑,地上的艾叶又如马鞭,你我何不扯上一、二把揣在怀中,以避官兵的追杀。” 果真有效,官兵路过时,只要看见有怀揣菖蒲艾叶者,一律免斩。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妇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阳佳节,家家门上悬挂菖蒲艾叶。一可避邪驱毒,二可图个吉祥如意。
六 端午节为咋咯要插艾叶
从前,黄巢起义专门跟恶人过不去,他杀到哪里,总是先查访清楚,然后下手。有一年的端午节,黄巢装扮成一个卖杂货的生意人,到攸县这一带来查访。
他一进村,就碰见一个大嫂,那位大嫂带着两个孩子,急急忙忙地奔走。只见她肩上背着个大的,手里牵着个小的,那个被牵着的小孩一边走着,一边哭:“娘,我走不动了。”黄巢感到很奇怪,赶紧走向前去问道:“大嫂,你怎么能让细伢子走路,大伢子还背着呢?” 大嫂看了看这位生意人,细声细语地说:“老板,这牵着的细伢子是我自己生的,这背着的大伢子是我男人前头婆娘生的,万一这伢子有什么差错,百年以后,我怎么向他的亲娘交待呀?”停了一会,又说:“听说黄巢要来了,我带着伢子去躲一躲。老板,你走的地方宽,晓得黄巢打到哪里来了啵?” 黄巢仔细打量这位大嫂,只见她粗布衣裤,手大脚大,一看就晓得是一个真正的农家妇女,黄巢喜欢这些人,就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大嫂,黄巢离这里不远了,听说他今日晚上就要来。他杀的都是坏人恶人,象你这样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他是不会杀的。大嫂,你回去插几片艾叶在大门上吧,保准不会进你的家。” 大嫂听他说完,过细看了看这个生意人,只见他浓眉大眼,身材魁伟,不象是做生意的。便问道:“你何解晓得插了艾叶在大门上,黄巢的兵就不进来杀人呢?” 黄巢回答说:“我做生意经过蛮多地方,大家都是咯样讲的。” 大嫂一听,救自己家里的人,不能忘了救大家,于是她就告诉了所有的穷苦百姓家,都在门口插了几片艾叶,然后在自己家大门口也插了几片艾叶。
当晚三更时候,忽然听得“嗵、嗵、嗵”三声炮响,杀声震天,黄巢的兵马杀进村了。凡是家门口插了艾叶的,他们都不进门,凡是门口有插艾叶的,他们就冲进去,见人就杀。结果,把那些平时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坏人恶人统统杀光了。
从此以后,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插上几片艾叶,用来纪念这件事。
七 星子灯
话说金龙在萍、浏、醴交界的地方,治水有功,百姓爱戴,到处立庙供奉,享尽人间香火。玉皇闻讯,顿生嫉妒之心,又差杨戬哪叱捉拿金龙治罪。金龙大怒,出洞迎战,决一雌雄,两下交锋,酣战一天一夜,不分上下,双方累得精疲力竭了。金龙肚子饥饿,化变成一个人到店子里吃面,观音老母不分青红皂白,好坏不辨,就将一副铁链变成一碗面,让金龙吃了。从此,金龙就不能动弹了,被观音牵到醴陵郊北一口大井里锁在铁桩上了。这口井后称“老龙井”。
观音老母多事把金龙锁住后,萍、浏、醴交界处的百姓可就苦了,连年干旱,渌江河断流好几次。尤其是,气候不调,瘟神逞凶,天花、痢疾、热瘴流行,老百姓处在饥病交加之中。有钱人求医,无钱人求神,于是穷苦百姓央求观世音菩萨开恩,释放金龙,以解民间疾苦。观世音一听,倒也奇怪,天庭降旨说逆龙罪恶昭彰,人间倒说他为民造福,恩泽黎民。眼看是实,观音老母驾起祥云去各地查看,果然逆龙功在人间,她怕世人怨恨,速即解去锁链把金龙放了。
金龙飞回了他的老窝处,正值古历七、八月之交,已是金秋季节,染瘟疫的躺在床上,命在旦夕;饥饿的躺在地上,奄奄一息。金龙见此惨状,辛酸落泪,急忙打雷闪电,下了一阵甘露雨。禾苗返青,热风顿退,人渐精神了。接着又下了两阵细雨,地上阴阳调和,但瘟疫还有止。他就化变一个老翁,逢人便说:“瘟神怕硝火烧,鞭炮炸,到时家家户户一齐放爆竹赶出瘟神,金龙在外面拦截,把瘟神一口吃掉。”有人说:“金龙只有一条,路有无数条,瘟神会跑掉的。”老翁沉思了一阵,说:“这样吧!用硝做好一根根的硝捻子,每七人一队举起七个捻子把,排成一路一边走,一边左右交叉舞,要舞得象条金龙翻滚一样,瘟神一出来,见到处是金龙,瘟神就会吓瘫走不动了,那时金龙就会慢慢地收拾它。”老翁说完后就不见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时到酉时,只听得萍、浏、醴交界处,鞭炮炸响,锣鼓齐鸣,村子里每七人一组,舞着硝捻子的人到处穿梭,密集的硝捻散发出灿烂的金星,活象无数条金龙在乡间飞腾翻滚,芳香的硝烟弥漫田野,冲上天空,人们精神振奋,病人从床上跳下地来吃月饼,看热闹了。大家正在兴高采烈时,天空出现了金龙翻滚舞动,万民欢呼。不一会,金龙化作个长者停在半空,声如金钟一样,“瘟神被我除了,大家放心吧。”说完后,金龙不见了。
从此,萍、浏、醴交界处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鞭炮生产地,“星子灯”也成了这里每年八月初到中秋玩的灯了。
第二节 生活风俗传说
一 花轿加锁
解放前,酃县沔渡一带新娘子出嫁,都要坐花轿。新娘子上轿后,总得由男家锁了轿门。这不是怕新娘路上逃走,而是有来由的。这来由就出在酃县沔渡洞里的城上村。
城上村有个人叫汤道士,他原是个本份的作田人,家里耕有几亩田,日子一般过得去,还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自古道女大当嫁,喜期一到,男家上门迎亲。吹吹打打,一顶花轿抬了去。
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里客人有散尽,亲家却找上门来打官司了。原来花轿抬到男家,打开轿门一看,轿子是空的,新娘的人影都有见到。那亲家便认定是汤道士把女儿藏了,抬个空轿哄他。汤道士半天摸不着头脑,女儿分明上了轿抬了去,哪有路途丢失的怪事!左猜右猜,越想越气,亲家成了冤家。一状告到衙门里。
俗话说:“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那个亲家是土财主,为了要出汤道士假嫁女、真骗钱财的这口气,舍得花钱。汤道士被断成个藏女另嫁,拐骗钱财的罪名。一索子捆了去,坐了三年大牢。
他夫妻俩本来就疼爱这个女儿,如今生死不明,还受了这场冤枉官司。汤道士坐牢期满回家以后,决心要把失散女儿的事查个水落石出,硬要把女儿找回来。他费了许多精神,才弄清了女儿失落的根由。
原来,在迎亲的半路上有个石洞,洞中住着个千年老妖怪。是那老妖怪把女儿从花轿里夺去了。妖怪自然有妖法,一个作田人是奈他不何的。汤道士救女心切,便下狠心变卖家产,千里迢迢去南海雷州学法术。
汤道士早起夜宿,穿州过县,也不知吃了多少苦,终于到了雷州。可是雷州人也不知道雷坛师在什么地方。
有一天,一个老人告诉了他要找的地方。老人说去的路上要历尽千难万险,劝他还是不要去。汤道士为了救女儿,哪怕艰险。他谢过老人,径直向老人指点的方向走去。
汤道士一路上不知翻过多少峻岭,碰到过多少毒蛇猛兽,最后终因劳累饥饿,精疲力尽,从悬崖峭壁上掉了下去。
等他醒过来,发现自己掉在一个山庄里,一个白发老人正在房前料理瓜菜。他估计这里就是那位老人指点的地方,走过去跪在老人面前叫起师傅来。老人再三说自己不是法师,也不懂什么法术。汤道士就是跪着不肯起来。老人只好说,你真的要学就跟我学种庄稼,可还要起早赶晚,手脚勤快才行。汤道士也满口答应。当下谢了师傅,住了下来。
寒来暑往,已经三年。老人从来有提起什么法术。汤道士离家已久,便想回家看看。老人也不挽留,便准备送他上路。
送了一程,汤道士便低头拜别师父。老人见他一片真诚,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说道:“徒儿,你为了救女报仇伸冤,千里求师,历尽艰险,真是志诚可嘉。这包内有雷令一把,法书一册,你回去好生修身行善,自然福寿绵长。救你女儿之法,书中写明白了。闭着眼睛,我送你回去。”汤道士刚闭眼睛,便觉得双脚离地,一会儿便到了酃县境内。
可惜他救女心切,还在路上就翻开法书,照书作法,但是因为作法太早,等他赶到女儿身边,女儿已经死了。汤道士虽然没有救活女儿,但总算把冤情弄清了,斩了妖怪,为地方上除了一害。
由于汤家嫁女吃了这场官司,汤道士怕村里人嫁女时再出现妖孽抢亲的事,他就用雷令划在锁上,锁上轿门,什么妖怪也抢不到新娘了,方圆十来里的人家,要娶亲的都去请汤道士用雷令划锁锁花轿。后来汤道士不在世了,锁花轿却成了迎亲必不可少的风俗。
二 披麻戴孝
在湘东一带,“老”了人(“老”了人即死了人。)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如儿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拜路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衣做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到腰间。据说,这种特别的打扮还有个来历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儿子,他们成家以后都不孝敬老娘,还总是在娘面前夸口:“等娘过了,要好好热闹一番,让你睡楠木棺材;我们穿红戴绿,为你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老婆婆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心想:在生不把爹娘养,死了何必做道场,睡楠木棺材——这是说了叫人宽心的,到时候能用破草席把我卷上山就算孝顺了。我总得想办法教训教训他们,不能让这种不孝敬老人的坏习惯传给下一代,要尽到我做娘的责任。
老婆婆一夜没合眼,终于想出了个办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不要你们花一文钱,用破草席把我一卷,丢到阴水洞里算了,不过,你们要从今日开始,天天看看屋后面槐树上的乌鸦和后山树林里的猫头鹰是怎样过日子的,一直看到我闭眼为止。”“不花一文钱”正中了两个不孝子的心意,他们马上答应了。
兄弟俩本来无心看什么乌鸦与猫头鹰过日子,经老娘提醒,出工收工时便不由自主地注意起来。
原来乌鸦与猫头鹰都是细心地喂养自己的孩子。小家伙不管妈妈飞来飞去地寻食有多辛苦,总是张大嘴巴等着要吃。可是,小家伙长大以后,又怎样对待生养自己的妈妈呢?小乌鸦还不错,妈妈老了飞不动,寻不到食,就让它呆在家里,寻来吃的填在它嘴里,等到小乌鸦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养它,这种反哺之情,代代相传。而小猫头鹰却截然相反,妈妈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妈妈吃掉。据说,小猫头鹰吃了娘的肉,腿才有劲,不然就走不动。可后来小猫头鹰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一代吃一代。
兄弟俩越看越非看下去不可,心里很难过:“是呀,我们也在养儿育女,如今这样对待老娘,将来我们的孩子又怎样呢?”他们不敢往下想,渐渐地改变了对老娘的态度。
可是,兄弟俩刚刚开始孝敬赡养老娘,她老人家偏偏去世了。兄弟俩后悔莫及。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们不是穿红戴绿,而是模仿乌鸦羽毛的颜色,穿一身黑衣服,模仿猫头鹰的毛色,披一件麻衣,下跪拜路,显示自己双腿有劲。
从那以后,湘东一带“老”了人,拜路的都穿黑服披麻衣,以示要永远记取乌鸦与猫头鹰善恶孝逆的教训。
三 七月半烧纸
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以后,带了许多徒弟,后来这些徒弟又开哒好多造纸作坊。当时纸的用量还很有限,纸造多了就卖不出去,老板赚不到钱,连工匠们换米吃的银子都快没了。
那年七月一日,有个大作坊的老板与老板娘想了个好法子。老板娘伪称老板突然死了,瞒着外人把他放进底部钻有孔的棺材里,一边假哭一边要工匠们把库房里的纸搬一些来烧,说这是老板临死前嘱咐,死了只要烧点他造的纸就心满意足了。烧了一会,棺材里突然有喊叫声,有胆大的忙撬开棺盖,老板便从棺材里跳出来——活了。大家吓呆了,老板却一本正经地说:“造化,造化,你们烧的纸到了阴间都变成了钱,我就拿着送给阎王和判官们,他们都很高兴,就放我还阳回来了……” 大家当然不知道他是装死,于是把这奇事传开了。当下轰动了京城,后来全国都知道了,各作坊的纸也因此抢购一空。作坊老板发了大财。
后来,人们又把纸做成有孔的钱,做成衣,做成屋,还有“金山”“银山”等,每年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去烧,希望亲人在阴间有钱用,有衣穿。
四 “解手”
传说朱洪武血洗湖南时并没有把人全部杀光,而是把一部分壮劳动力押到了江西去当奴隶。在押运时,捆住了湖南人的双手,使他们很不方便。每当他们要大小便时,就要求押运的士兵替他们松开手上的绳子。从湖南到江西,靠步行,一路上要解无数次绳子,押运的士兵很不乐意,而湖南人也懒得申说原因,只是简单地说要解开手。当他们的手被解开后,就急着大小便。后来,人们就习惯地称大小便为“解手”了。没想到这个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哩!
五 围裙
很久以前,有对年轻的夫妇,男耕女织,夫妻生活得和和睦睦。有一年春天,男人去田里插秧,一个骑白马的书生从他的田边经过,书生说:“插田的伢崽,腰儿勾勾,一天插得几千几万兜?”男人没有回答他。晚上散工,他回家告诉妻子,妻子说,如果他明天再来,你就如此这般回答他。第二天,男人又去田里插秧,那个骑白马的书生又从田边经过,他又象昨天一样问他:“插田的伢崽,你腰儿勾勾,一天插得几千几万蔸?”男人不慌不忙地说:“骑马的伢崽,你背儿驼驼,一天驼得几千几万脚?”那书生听了大吃一惊,忙停住了马,问是谁告诉他讲的。这个男人老老买实地告诉他说,是他妻子告诉他的。这个书生原来是管大脑的神仙,他来凡间调查到底是男人聪明还是女人聪明。他听了这个男人的话,认为世界上的女人要比男人聪明些。这样不行,因为男人在外边做事,应该要聪明些,女人在屋里烧茶煮饭,不要太聪明了。他要来改变这种现象,于是从怀里掏出一条围裙送给这位男人,让他拿回去围在妻子腰上。这个男人果然带回去给妻子围上。从此,妇女常把围裙围在腰上。女人长大以后就没有男人聪明了。
六 记帐为什么用大写
据传,孔夫子和他的两个学生子路和颜回周游列国的时候,非常穷困。正月十九的那一天,三个人身上只剩下一文钱,正愁没有地方吃饭,恰好遇上了一个元宵店,店门口的招牌上写着“元宵一文钱一个。”孔夫子心里一想,就叫两个学生进店找座,自己掏出笔来,在“一文钱一个”的后面一个“一”字上添一竖,也走进了小店,他叫店主人来十个元宵,店主见他们一老二少,就给孔夫子端了四个,子路和颜回每人三个。吃完后,孔夫子把身上的一文钱付给店主,主人说:“十个元宵十文钱。”孔夫子说:“你的店门口招牌上明明写着‘一文钱十个’你怎么向我们外乡人多要钱呢?”店主人一看招牌被人改过,只得自认霉气。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人们在书写金额数字时,都采用大写,并将此成了一条规则沿袭至今。
七 云阳小南岳
南岳神崇黑虎要选个风水好的仙境福地建造大庙。按道家的说法,地上有七十二煞星,所以建庙的地方一定要有七十二座山峰,好让地煞星安位落座。这样,地方上就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南岳神走了好多地方,都有选到满意的山。后来,他走到老君菩萨修炼成道的云阳山,便入了迷。青山绿水,奇崖怪石,真是个好地方,于是,他爬上紫微峰,只见一座座山峰,层层迭迭,山下洣水环流。他格外高兴,坐在紫微峰上,数云阳山的山峰,数来数去,只有七十一座峰。他好失望,只好离开云阳山,到衡山去了。
南岳神发现衡山有七十二座峰,只好把南岳庙建在衡山。
南岳庙建成后,好多神仙来祝贺。太上老君、观音娘娘也来了。老君说:“茶陵云阳山风景好,风水也好,你有去吧?”南岳神说:“那是一座好山,可惜只有七十一座峰。”老君听了,连连叹气。观音娘娘听说云阳山这么好,回南海的时候,特地转到云阳山。
观音娘娘站在紫微峰上数山峰,一口气数了三遍,硬是七十二峰,一座也不少。她低头一看,发现了南岳神坐的屁股印和两个脚印,这山峰已被南岳神坐得打了皱折,这皱折层层迭迭,有些岩石也突出来了。原来,他忘记了数自己坐在屁股下的紫微峰,少算了一座峰。
后来,观音娘娘把这些告诉南岳神,南岳神十分后悔。于是,在云阳山也建了一座南岳宫。每年农历六月、七月,南岳神便到这里来避暑。这时,方圆几个县有很多很多人来敬香。所以,人们称云阳山为小南岳。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包含婚姻家庭、株洲精神、歌谣、谚语、志书介绍、回忆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株洲记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