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川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2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川传说
分类号: I207.73
页数: 13
页码: 193-205
摘要: 本节讲述了仙女岭、钨砂山、三刀石、三仙洞、洣江、酒埠江、皇雩泉、白兔潭、珍珠潭等山川传说故事。
关键词: 山川 株洲市 传说

内容

一 仙女岭
  蝶屏乡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高山,叫做仙女岭。
  传说盛唐时候,岭下住着一个勤快聪明的看牛伢子。他爷死得早,母子全靠帮财主放牛过生活。一天他对娘说:“我要上学读书,将来好考状元,你老人家也可以过松快日子。”娘哀声叹气地对伢子说:“儿啊,我们连口都糊不上,哪里有钱读书啰。”有钱上学,他就随身带上一本破烂的诗书,边放牛,边发狠读起书来,经常是只顾读书,忘记了身边的牛群,差不多天天挨东家的鞭子拳头。娘心痛儿子,就把他的书悄悄藏起来。
  一天,看牛伢子赶着条牯牛,背着杄担,不知不觉到了半山腰。他把牯牛拴在一棵大树下就睡在一块石板上闭目背起书来。太阳慢慢落山哒,麻雀也归窝哒,他突然记起拴在树上的那头牯牛,慌忙来到树前,只见一截绳留在树上,牛却绊断了绳子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看牛伢子发起木来,咯怎么得了? 天黑了,但是还不见牛的踪影。身上被刺划破了,到处都听得豺狗嗥叫,他忘了这些,只晓得拼命找牛,不觉来到山顶上。忽然一阵狂风刮起来,他只觉天昏地暗,便倒在一棵树下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好久,看牛伢子觉得脑壳蒙蒙糊糊。只见天蓝得象水晶,地上的花象天上掉下来的星子,树下站着一位身穿白罗裙,美貌得象天仙一样的姑娘。姑娘笑着说:“牧童看你咯样子,心里象有烦恼的事。”看牛伢子说:“我的牛不见了,东家晓得了,我会活不了命,我活不了,老娘也活不了呀!”说着哭了起来。
  姑娘说:“牧童不必烦恼。”她便指着山坳那边说:“那头牛我已帮你拴好了,那里还有捆柴,你快快回去,免得你老母急坏。”接着姑娘又从怀里拿出三本书说:“我知道你勤劳好学。咯几本书我就送给你,记住,只要你发狠读书,三年后,你一定会金榜题名,以后你若有难事,尽管到咯里来找我。”话音刚落,姑娘罗裙飘起,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牛伢子捧着几本书,牵着牛背着柴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老娘见儿子咯样晚才回来,便问他缘由,他把刚才遇到仙女的事如实告诉了老娘。老娘一听,连忙作揖,说:“谢天女大恩。” 从此,看牛伢子每天牵着牛来到咯座山上放牛。说来也怪,顽皮牛牯子吃饱了自己回家。更奇怪的是,他读书再也不觉得辛苦了。
  三年后,看牛伢子进京赶考,果然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他感激那位仙女,就捐钱在山上修建了一座仙女庙。于是四乡八里的百姓慕名而来,到仙女庙烧香,以求仙女的神灵保佑。从此,仙女岭上热闹起来,庙里香火不绝。
  看牛伢子当了官,免不了每年都要到庙里祭拜。并且亲手挥毫,在庙里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重登仙女岭,遥望仙女还。不知何岁月,仙女返人间。”他做官后为百姓做了好多好事。于是,在仙女庙旁,百姓捐钱起了一座文昌阁至今还留在仙女岭上。
  二 钨砂山
  茶陵跟莲花交界的地方,有座邓阜山。很早以前,邓阜山脚下住着两兄弟。哥哥叫随应,是个有主见的人;弟弟叫随也,为人忠厚。父母死后,兄弟相依为命,勤劳度日。自从随应讨了堂客后,就不同了。堂客要他往东,他就不敢走西。真是随喊随应。
  堂客李氏见弟弟随也一餐呷几大碗饭,很不高兴,想方设法把弟弟分出去。一端上碗,她就板面孔,鼓眼睛,指鸡骂狗。随应很难过,但有办法,只好和弟弟商量分家。
  随也分了两间房子,因为有讨亲成家,显得蛮宽敞。李氏日夜想法,打弟弟的主意,霸占房子。一天,李氏支走丈夫,便在房里“哎哟哎哟”地叫喊,随也以为她得了急病,忙进屋问:“嫂子,你怎么啦?”李氏假装呻吟,哼哼呀呀:“哎哟,一身痛得要死,怕是发痧呀!”随也一听,连忙去喊哥哥,李氏哼得更响了,象断了筋骨一样:“哎哟,我要死啦,快给我推拿推拿呀!”随也是个实心人,真的走回来,准备帮嫂嫂推拿。就在这时,李氏突然撕破衣服,披头散发,大哭大骂,说随也调戏她。
  随应闻声进来,顺手打了弟弟两个耳光。随也有理说不清,一气之下离开家,走进深山老林,搭个茅棚安身。天天从早到晚,开荒种地,总算有饿死。
  一天,随也在山洞旁挖土开荒,突然飞来一只美丽的野鸡,对他说:“人道随也真随也,你的心田好,我送给你两根羽毛,你只要捧着羽毛,对着洞口说:‘野鸡野鸡你真好,金银铜铁我不要,流点钨砂就行了。,洞里就会流出钨砂。不想要了,就收起羽毛。”说罢,送给他两根紫红色的羽毛就飞走了。
  随也捧着羽毛试了试,钨砂果然从洞口流出来了。他高高兴兴地挑钨砂回家,换了很多钱。
  随应和李氏听说随也富了,好眼红呀。后来,他们花言巧语,哄老实厚道的弟弟讲出了实话,还借了羽毛,两人一道去洞口。刚到洞口,便念念有词,钨砂从洞口流出来。两人高兴得要命,拼命地念呀念呀,钨砂越出越多,越出越快,象山洪一样涌过来,把随应夫妇冲到山沟里,被钨砂埋住了。钨砂越堆越多,堆成了一座山。这就是现在的邓阜山,人们又叫做钨砂山。现在,这里是湘东钨矿,成千上万的工人,采了几十年。
  三 三刀石
  很久很久以前,醴陵西乡龙洞坳有个深不见底的岩洞,里面潜藏着一条修炼了九百年的蛟龙。它要到洞庭湖去与洞庭君平分水域,便趁一个大雷大雨的夜晚,窜出洞来,沿着小港下了渌江。
  它知道,据有八百里湖面的洞庭君是不会轻易让出一半水域给它的。于是,它决定要在醴陵用九天时间,备足水量,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捣洞庭。修炼了九百年的蛟龙,当然是有点本事的。只一日一夜功夫,渌江两岸便一片汪洋,大水卷走很多房屋、庄稼、牲口。不少人还葬身鱼腹,弄得醴陵哀鸿遍野,哭声震天! 刚在江西洪州斩了两条恶蛟的许真君听到醴陵也出了蛟龙,便腾云驾雾来到醴陵。他见洪水满天的惨状,立即拔出宝剑去寻找蛟龙。可宝剑坏了,于是,许真君一边催促百姓迅速上山避难,一边找了三位技术高明的铁匠,在现在醴陵四中左侧的狮子坡岭上建高炉铸剑。
  百姓见许真君来斩蛟,奔走相告,纷纷献料出力,只一日功夫便建好高炉,升火熔铁了,经过七日七夜的熔炼,剑铸出来了。许真君要试试剑锋如何,便在狮子坡下的一块坚石上连劈三剑。只见他每劈一剑下去,坚石上便火光迸射留下一个很深的口子。许真君十分满意,便握剑下水去寻找蛟龙。
  这时,是蛟龙下到渌江的第十天,它已储足水量,渌江的洪水更已是波浪滔天了。百姓在高山上见许真君握剑下水,都敲锣放铳,呐喊助威。
  蛟龙正要发动水势,直袭洞庭,见许真君握剑来斩它,便使出全身解数,拼命搏斗。斗了五十个回合,蛟龙自知不是真君的对手,便往下一沉,往湘江逃去,真君紧追不放。洞庭君得知这个讯息,便在湘江口设阵阻挡,真君终于把这条恶蛟龙斩死在昭潭。
  捷报传来,醴陵万众欢腾,便把真君试剑的地方好好保留下来,即现在的“三刀石”。
  四 三仙洞
  醴陵王仙镇的三仙洞,有个光洞,有个黑洞。光洞宽敞,可容纳几百人。黑洞又黑又深,长约几里路。黑洞中间有个窝形凹凹,春夏潮湿多水,秋冬干涸见底,活象个环形的戏场。这三个洞究竟怎么来的呢?原来,就在南极仙翁,北极仙翁和王乔来这里下棋之前,早已有三位神仙来这里显过本事。
  相传很古的时候,从好远好远的地方来了三位神仙。三仙个个胡须垂地,满面红光,举止神态,真是仙身道体,好不潇洒。王仙镇这个地方,原本是一块大垅塅,人烟稠密,每逢墟场,做买卖,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三位仙人心血来潮,忽然想起在这里显显本事。第一个仙人说:“我们来显显本事吧!”另外两个仙人立即附和。于是,只见他飞起一脚,朝地下踢去,地下即刻出现一个黑古隆冬的洞,洞中泥石翻滚,横竖交错,震天动地,地面上隆起一个山头。另一仙人见状,不甘示弱,一拳送去,山头上立即也出现一个大洞,石块横飞,吓得周围百姓纷纷避让。末一位仙人见光黑两洞已全,他灵机一动,钻入黑洞,顺势一屁股,坐出一个大凹来。三位仙人见山洞已成,不禁哈哈大笑,扬起拂帚,欣然而去。三仙洞由此而得名。
  五 洣江
  很早很早以前,茶陵没有河流,也没有湖。
  这年,茶陵天大旱,田垅里象着了火。老百姓离乡背井,逃荒去了。
  有一天,观音菩萨到王母娘娘那里去赴蟠桃宴,走到茶陵云阳山时,天已晚了,就住在云阳山。天好热好热的,她派金童去挑水来洗澡。可是,等到第二天早晨,金童还有挑水回来。观音便问玉女:“金童怎么还不挑水来?”玉女说:“茶陵有得水,要到酃县去挑呀!”观音觉得奇怪。这么大的一个县怎么能有得水?她登上云阳山的紫微峰四方观看,果然看不到一条河,一个湖,禾苗都干死了。这时,金童挑水来了,正在山下急急忙忙走着,观音用手一指,金童肩上的扁担断成两截,水倒了,流成了一条河,环绕茶陵城,这就是洣江。两只桶变成两座山,一座是旗山,一座是老虎山,两座山隔江相对。
  六 酒埠江
  酒洞仙子的神酒磨 在很久很久以前,广寒山(在黄丰桥乡境内)有一个后生仔,他的父母在酒坊主家里做事,还欠了一身的债,后来被酒坊主逼债逼死了,留下他一个人,为了偿还父母留下的那还不清的债务,他从小就在酒坊主家里搞很重很重的劳动,每日天不亮就起床,担着酒四乡八村地吆喝着为酒坊主卖酒。人们都喊他为“酒崽”。
  有一天,酒崽因为连日劳累,加上受了风寒,就病倒了。狠心的酒坊主仍旧鸡刚啼就把酒崽喊起去卖酒。酒崽有办法,只得硬撑着起了床,担着酒出门。天又有亮,山路又陡又滑,酒崽爬上广寒山的山顶上,早已冷汗淋淋,上气不接下气。他刚想放下担子歇歇气,脚下一滑,眼前一黑,便摔倒在地上不晓得人事了。
  也不晓得过了好久,酒崽从昏迷中醒来。他一吸气,只觉酒香扑鼻,急忙睁开眼睛一看,原来自己到了一座山洞里,正躺在一张石床上,他觉得很奇怪,搞不清自己是怎么到这洞中来的。忽然,他耳边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大哥,你终于醒了!”酒崽大吃一惊,急忙回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便问:“咯是咋咯地方?你是咋咯人?” 姑娘笑着告诉酒崽,这里叫仙酒洞,她叫酒洞仙子,在山路上救下了酒崽。
  酒崽一听,从石床上滚下来,纳头便拜:“多谢大姐救命的恩情,今后我一定报答你!” “哎呀,不敢当!”酒洞仙子扶起酒崽后,用手向后一指:“你看,那是咋咯?” 酒崽回头一望,只见洞顶一束水柱落下,正好落到下面的一个石磨里,酒香也正是从那里飘来的。酒洞仙子把酒崽拉到石磨前又说道:“这是一座神酒磨,你只要连念九遍‘酒洞仙子’,这磨就会磨出上好的酒来。记住,不要告诉别人!后会有期。”说完,姑娘便不见了。酒崽非常惊奇,半信半疑地连叫了九遍“酒洞仙子”,这下,怪事出现了,掉到石磨里的水全变成了酒,尝一口,香得很,酒崽喜得不得了。
  从此,酒崽天天到洞中担酒卖,赚了钱,还清了酒坊主的债,再也不为酒坊主做事啦。他还把每日卖酒赚的一部分钱,分送给穷苦人解危救难,人们都很尊敬他。
  不知怎么的,这件事被酒坊主发现了。一天,酒坊主偷偷跟在酒崽后面,钻进了山洞,躲在一边偷看,只见酒崽连喊九遍“酒洞仙子”,便把水变成了酒,不由得连连称奇。他想,要是把这个石磨归我,那财宝就会滚滚而来。想到这里,一个毒恶的主意来了,他捡起一块锋利的石头,对准正在装酒的酒崽的后脑壳砸了一下,酒崽连哼都有哼一声便倒了。酒坊主连连地叫着“酒洞仙子”、“酒洞仙子”,这一叫,洞里的四周出现了千百只石磨,流着喷香的酒,这些酒把酒坊主围在当中。这下可不得了,洞里酒花四溅,酒坊主连眼睛都睁不开,吓得在洞中乱喊乱叫,特别奇怪的是,那些石磨越转越快,酒也越来越多,不一会,这个大洞成了一片“酒海”,酒坊主在“酒浪”中挣扎了几下,便沉到底下去了,随着酒漂到洞外,冲走了。
  这时,酒崽的尸体也浮在酒上面,流出洞外。猛然间,酒洞仙子出现在洞外,她连忙托起酒崽,升到半天云中。据说,酒崽被酒洞仙子带到另一个地方去了,结成了夫妇,过上了好生活,并主管天下的酿酒业,人们称他们为酒洞二仙。
  仙酒洞的那些石磨也就是这样不停地磨呀,磨呀,日日磨,月月磨,据说,现在还在不停地磨哩。久而久之,磨出的酒汇成了一条小河流到了山外,河里尽是醇香的美酒,河两岸的穷苦百姓都担上河里的酒做起酒生意来了,过上了有吃有穿的好日子。于是,人们便把这条河叫做酒江,以后改为酒埠江。好多人都说,现在用酒埠江里的水酿酒比用其它的水酿的酒要香一些,甜一些呢!
   酒埠江与吕洞宾 相传很久以前,神仙吕洞宾,腰佩青锋剑,背挂酒葫芦,脚踏祥云,来到现在的酒埠江上空,他放眼一望,只见青山秀水,鸟语花香,真似一个仙境。看着看着,心里乐滋滋的,便降下云头,坐在江边,打开酒葫芦,饮起酒来。不知不觉便醉倒在柳树下,剩酒渗入江中,江水变成了酒。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个贫苦老翁,带着孙女来这江中捕鱼。正是盛夏正午,太阳火辣辣的,烤得老翁热汗淋淋,唇焦舌干,便俯身江面,咕噜噜地喝起水来。奇怪!滚滚奔流的一江清水都是香喷喷的米酒。老翁以为是梦,急喊孙女来试一试,孙女也喝得醉醺醺的。老翁喜欢得不得了,从此,丢下鱼网,爷孙俩做起酒生意来了。于是,一船船香喷喷的米酒,运到了湘潭、长沙…… 俗语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爷孙严守秘密,终究还是让别人发觉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都来这里装酒,先来的人干脆来这里定居,开起酒铺来。江两岸百十户人家都是酒铺,酒铺江(后改为酒埠江)这个地名就这样传开了。
  谁知好景不长,酒埠江出酒的消息,传到了县官耳里,县官先是不信,后来坐着八人大轿,亲自到酒埠江查看,传闻果然是真的。县官想出一个恶毒的主意,回到县衙,写出了一道文告,派衙役四处张贴。文告上写道:“皇家江河属皇家所有,酒埠江的酒,是天上赐给当今天子的玉液,黎民百姓不得擅自掬取,船只一律要为皇家运酒。两岸酒铺一律要缴纳赋税。如有刁民不从,以违抗圣命论处。” 一张文告下来,断送了酒埠江人的生计,许多人又无衣无食。而县官却连升三级,白花花的银子,就象酒埠江的河水,哗啦啦流进了皇家的仓库,流进了县官的腰包。
  有一天,吕洞宾重游故地,他降落云头,来到一家酒铺喝酒,听了人们的诉说,心中十分恼火,想不到由于自己当年一时的疏忽,造成了那么大的动乱。养活了酒埠江的贫苦人,倒是遂了仙家的心愿,只是太便宜了那些贪官污吏,一气之下他跑到江边,摘下背上的酒葫芦,在江中装了满满的一葫芦酒,径自走了。从此,这条江里再也没有酒了。
  擂钵井 离酒埠江镇不远的社田村,有一口小井,坐落在坚硬的山石中,井口滚圆,形状象只擂钵,大家叫它擂钵井。擂钵井水量不过一小桶,长年累月不增不减,不管是连续几个月的干旱,还是长时期的大雨,擂钵井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水位。井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
  传说,酒埠江没有酒了以后,人们迁往新田,只有一位孤寡婆婆,因年老体弱不能开荒,便迁居到了社田的路边,靠织草鞋营生,日子十分清苦。一天,她弄了一撮米,拌些蔬菜,煮了一碗稀粥,正准备吃时,来了一个衣衫破烂、面容憔悴、癞头跛脚、疯疯癫癫的挑木炭的老人向她讨吃。老婆婆放下嘴边的稀粥,打不定主意。挑木炭的老人见老婆婆面有难色,回身就走,老婆婆却叫住了他,双手送上了嘴边的稀粥。挑炭老人说:“你也是贫苦人,我吃了,你咋咯办?”老婆婆说:“家贫不算贫,路贫贫死人,你在路途我在家,我自有办法。”老汉听了便不再客气,喝了个碗底朝天,也不道谢,用手指了指那口擂钵井,说声“后会有期”,便走开了。
  这天傍晚,老婆婆去井边提水,只觉得酒气熏人,好生奇怪。她喝了一口,喷香清甜,却原来是难得的好酒,她心里好不欢喜,从此,便做起酒生意来了。擂钵井里的酒总是提不尽,来买酒的人成群结队,老婆婆家当越挣越大,黄金白银越积越多,成了一个大富婆。于是,请管家,买丫环,造花园,放高利贷。正如俗话说:“穷得富不得,富得纳不得。”老婆婆瘦得象苦瓜的面皮,经常搽粉抹胭脂,看见穷人,屁股一扭,捂着鼻子,说是臭气难闻,喊“滚开”。只是有一件事,她还是很不称心,天天卖酒却没有糟,间常有人来买糟喂猪,她却无可奈何。
  一眨眼,过了几年。一天,挑木炭的人又来了,他还是原来的那副样子。这一次,他并不讨吃,只是问老太婆:“这几年生意好不好?”老太婆回答说:“好是好,只是没有糟。”她等待着老头再用手一指,心想,连糟都指出来了,那就太好了。
  挑炭老人一阵冷笑,他看穿了这个老太婆财迷心窍,贪心不足,便作歌唱道:“天高地高,人心更高。冷水当酒,还说无糟。”唱罢,招招手,一朵祥云降了下来,老头踏了上去,直向远方飘去。
  从这以后,擂钵井再也不出酒了,老婆婆又穷得象当年一样,在路边织草鞋营生。挑炭老头是谁,人们猜测是吕洞宾,又说是铁拐李。
  七 皇雩泉
  有一年,茶陵天大旱,塘圳底都干得开了坼。一天,肖禅和骑着仙鹅来到秩堂、火田一带察看旱象。肖禅和是什么人呢?据说他本是衙门里的催粮官,一只仙鹅点破了他,他便在茶陵的灵岩古寺出家,后来就成了仙,经常骑着仙鹅四处云游。走到大田一看,确是旱得可怕,走到这里,象进了油锅。肖禅和想为这里帮帮忙,化水救禾,便去试试这里的人心田好不好。于是,向一个村妇讨水喝。村妇说“开水有烧!”“有开水,冷水也要得。”村妇没好气地说:“冷水难得挑!”肖禅和觉得这村妇可恶,一气之下,用禅杖往地下一捅,水全都漏到地下,流到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子冒出来,汇成了一个泉水潭。这地方如今叫“氽水坑”。大田因此泉水流失,只得把大田改成小丘田,灌溉方便一些。这里的地名也改成小田啦。
  肖禅和从大田来到东坑的皇雩山下,向一个姓谢的老大娘讨水喝,谢老大娘很贤惠,见缸底剩下的水不干净,赶到两里外挑来泉水,肖禅和喝了泉水,又讨茶喝,谢大娘又连忙烧茶。肖禅和感激不尽,问大娘要富贵还是要长寿。大娘说:“这是大旱年成,田里颗粒无收,只求有水灌田,就是万福!”肖禅和说:“好,你拿七只碗来!”说着,走到屋侧的岩石下,用禅杖捅了七个小洞,要大娘用碗盖住这些小洞。临走时,再三叮嘱大娘,不到七天千万不能动。七天之后才能揭开。
  三天后,大娘的老伴带来三个客人,呷饭碗少了。大娘把肖禅和凿洞引水的事告诉了老伴,老伴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到岩下去取碗。大娘忙追去阻拦,可惜晚走了一步,老伴已揭开了四只碗。大娘仔细一看,四个小洞里果然有一线泉水,只是时间未到,泉水很小很小。老伴这时也后悔极了。七天后,他们把三只碗一揭开,三股泉水迸涌出来,汇成一条溪流。从此,山下再不愁天旱了。人们还在这里盖了一座鹅仙庙,朝拜的人很多,香火很旺。
  据说南宋乾道年间,宋孝宗到驸马谭斗南家去,经过这里时,有下轿朝拜,顿时电闪雷鸣,大风大雨,飞沙走石,把轿顶掀到几丈远的地方。宋孝宗无可奈何,只好下轿朝拜,才雨停风息。于是,宋孝宗降旨扩建庙宇,亲笔书写“皇雩仙”的匾额。
  如今,这里修筑了东坑水库,蓄起了这股水,灌田两万多亩。这里,真正是旱涝保收了。
  八 白兔潭
  据说天上有两个小仙,一男一女。二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但被其它小仙发现,向玉皇告了一状,玉皇大怒,把他们打下人间,点化为一对玉兔。这对玉兔跑到了醴陵东乡牛山,见有一棵大樟树,腰合五围,荫蔽两亩。树下有一洞穴,她们就在洞里住了下来。他们到了人间,如同鸟雀出笼,自由得很呀!他俩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十分恩爱。一日王母娘娘在瑶池大摆筵席庆贺生日,太白金星讲情,把母兔召回天庭为王母娘娘侍宴,哪晓得母兔不慎失手打碎了玉壶,王母大发脾气,将母兔关进天牢。
  公兔自母兔离开身边,日盼夜盼,不见归来,悲痛已极,肝胆俱烈,在洞中哀号乱滚,洞穴越滚越大越滚越深,最后,他带着绝望的心情,变成了一只石兔长眠在洞穴里。漾水中的鲤鱼王因与这对玉兔感情很深,乘风雨的夜晚把这事告诉了天牢中的母兔。母兔闻讯后,啼哭不止,泪水滴滴洒向樟树,顺着树干流入洞穴,渐渐把石兔淹没了。后来,竟成了一只深潭。不幸,此事又被王母娘娘知道了,更加震怒,下旨将传信的鲤鱼王点化成一座山。后叫鲤鱼山,离潭数里,可望不可及了。
  多少年来,因潭深莫测,谁也不敢下深潭探个究竟。乙未年大干旱,潭水陡缩,有个氽师潜入潭底,发现里面有一石兔,白玉色,高数尺,并有一大鲤鱼在旁回游,从此,这个潭叫白兔潭,一直流传至今。
  九 珍珠潭
  株洲与衡山之间的湘江河上,有个景致蛮好的地方,咯里水明如镜,一眼见底,它叫珍珠潭。
  相传,在衡州府的东大街,有一个兄弟当铺。当铺里虽然伙计众多,但都是平庸之辈,货不识好歹,物不辨高低,因此,当铺生意平淡,兄弟一商量,决定出高价请一位有学识的先生来铺里帮忙。告示一出,从株洲来了个汉口先生。此人一来,生意果然好转起来。
  一天,铺里来了位秀士,手捧一对珍珠玛瑙,说是为上京赴试,要当一千两银子。伙计们瞪哒眼睛直吐舌头,哪有咯贵的东西?都不敢应承。此时,先生走过来接过宝贝一看,把玛瑙退给秀士,胸有成竹地说:“你只要银千两,有这颗珍珠就行了。”当即收下珍珠,付给了那位秀士一千两银子。哪晓得伙计们不服,背地向两个老板说长道短,骂先生败家丧门,兄弟一想,恐怕也是,便将先生辞退了,先生晓得在咯当铺里也只是糟踏学问,就用平时积攒的一千两银子兑回珍珠,登舟顺流向北,离开了衡州。
  一路顺风顺水,很快过了南岳,来到现在的珍珠潭。他见这里水明如镜,岸上风光极好,就舍舟登陆,留连数日。临别时,他望着深潭中一眼见底的碧水,叹惜世人之心不如水潭清澈,狠心一下,从怀中取出珍珠,丢进了深潭。
  过了三年,那位典当珍珠的秀士赴考得中,当上了两湖巡按。这天,乘官船威威武武来到衡州,找到了兄弟当铺,赎取珍珠。兄弟俩吓坏哒胆,连夜赶往株洲寻找先生,哪晓得先生当年看破世尘,离开株洲回汉口隐居去哒。兄弟日夜兼程,到汉口访了数日,才找到先生。先生说:“既然众人不识此宝,还留它在世上做什么?我已将它丢入湘江深潭之中。”兄弟一听,连脚都站不稳哒,对先生面前一跪,死命哭求:“官府索取,非同小可,有当有赎,自古已定,如今拿不出当物,会呷官司的。”先生可怜他们,答应同往湘江深潭去取珍珠。巡按得信,如约前来,到了潭边,先生向巡按要了玛瑙,念起“好宝好宝,孽缘未了,成双成对,物归原老。”将玛瑙丢入潭中。说来也怪,那沉落三年的珍珠,忽然拱出潭底,与玛瑙连成雌雄一对,双双浮出水面。先生将网兜网上,双手捧还原主。众人惊叹未定,先生已飞身上岸,回汉口去了。从此,这里就叫珍珠潭哒。
  数年之后,下游驶来一条大船,船上载着一具大红棺木,原来先生隐居汉口后,念念不忘珍珠潭,吩咐死后要葬于潭边。亲朋戚友照嘱咐,将先生葬在了珍珠潭。据说如今那里还见得到先生的坟冢呐。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包含婚姻家庭、株洲精神、歌谣、谚语、志书介绍、回忆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株洲记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