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炎陵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075
颗粒名称: 株洲炎陵县
分类号: K921
页数: 4
页码: 332-335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5年株洲炎陵县的经济发展概况,分述了财政收入首次过亿、对部分乡镇实行林木禁伐、“中冠牌”竹地板获省名牌产品等工作开展情况。
关键词: 株洲市 炎陵县 概况

内容

中共炎陵县委书记 王继恩
   副书记 谭可敏 潘才良 周志辉 韩先满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古友发
   副主任 钟海庭 张虎 陈书德 唐学华 刘兴祥 李润生
   县人民政府县长 谭可敏
   副县长 万月华 戴诗平 罗俊英 曾筱萍 张若平 谢洪富 李文科
   政协炎陵县委员会主席 李秋明
   副主席 霍友生 王爱祖 赖春秀 肖学菊 罗光杰 盘淑芳
   县纪委书记 韩先满
   县委政法委书记 廖少军
   县委组织部部长 莫大德
   县委宣传部部长 彭雁
   县委办公室主任 欧阳鹏志
   县委统战部部长 朱新华
   县委常委 邓志刚
   县人民法院院长 颜会明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龙年喜
  【概况】2005年,炎陵县下辖15个乡镇、1个乡级农场,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千公顷。年末总户数53190户,总人口179127人,其中农业人口127566人,城镇人口51561人。人口出生率16.08‰,人口自然增长率6.91‰。年内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4.4℃,年降雨量1456.4毫米。
  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631万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999万元、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378万元、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9254万元、分比增长4.8%、17.1%、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8:30.9:39.3调整为26.8:34.3:38.9。人均实现生产总值7070元,增加442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08万元,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385万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2163元,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0元,增长11.1%。旅游、小水电与工业、笋竹三大支柱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林养水活旅游、以水发电兴工业、以工哺农促生态”的大循环经济格局。旅游产业,着力打造“古、红、绿”旅游品牌,狠抓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项目建设,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百龙祭始祖大典等大型活动,实现了旅游业大发展。200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503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5%、15%。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炎帝陵被评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湖南省最佳景区”。小水电开发,县域骨干网络建设全面启动,船形至深坑、中村至水口110千伏线路建设已完工;在建电站42座,新竣工电站12座,新增装机容量1.7万千瓦,已竣工发电装机容量达10.1万千瓦。工业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在壮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素质上下功夫,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呈现强势发展的势头。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83亿元,增长2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增长80.4%;实现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增长18.4%;九龙工业园区入园企业35家,实现产值1.5亿元。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中,食品罐头2690吨,日用陶瓷1509万件,发电量36790万度,水泥4.5万吨,配混饲料4780吨,玻璃纤维5679吨。笋竹产业,着力构建“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的发展格局,全县笋竹林开发面积达32万亩,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和加工水平迈上新台阶,中冠公司被定为省林产工业龙头企业,“中冠”牌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中冠”竹地板获省名牌产品殊荣。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205万元,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20765万元,增长0.7%;林业产值13246万元,增长9.1%;牧业产值18101万元,增长6.7%;渔业产值593万元,增长1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00万元,增长10.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999万元,增长4.8%。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20510公顷,下降2.8%。全县粮食产量93493吨,增长1%;油料1904吨,增长0.4%;水果8810吨,增长8%;木材采伐10.3万立方米,下降1.9%;出栏生猪18.98万头,增长11%;出笼家禽86.5万羽,增长3%;水产品产量800吨,增长4.8%。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启动实施了31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村庄建设全面推进,霞阳和沔渡一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沔渡农业综合开发二期和三河国家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特色农业开发有效推进,大力发展了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白鹅养殖、南方水果、名优茶叶、魔宇花卉苗木等炎陵县特色明显的种养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932万元,增长23.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933万元,增长19.4%;其他投资1745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254万元,增长24.5%。按管理渠道分,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5376万元,增长8.9%;房地产开发7796万元,增长164.5%;其他投资1761万元,增长26.8%。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改造了县城鹿原路、城西路、新市街、店下路和炎陵广场,启动了内环线和东山花园二期工程建设,五个建制镇的开发步伐加快,城镇容量不断扩大。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123万元,增长15.1%,其中城市实现零售额20219万元,增长17%,占比重50.4%;农村实现零售额19904万元,增长13.2%,占比重49.6%。金融与保险事业继续繁荣。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8197万元,增长15.1%,其中储蓄存款95680万元,增长33.2%;各项贷款余额70703万元,增长30.1%。保险业务总收入1859万元,增长11.5%;保险业务总支出418万元,增长14.2%。
  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政通信业完成增加值5057万元,增长11.6%;拥有各种载货载客汽车1898辆,增长4.6%;完成货远周转量3995万吨公里,增长9.3%;完成客运周转量9121万人公里,增长12.5%。衡炎高速公路正式奠基动工,106国道县城至红星桥大修工程竣工,桃荆公路改造基本完工,通村公路改造全面完成,通达工程、通畅工程顺利实施。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526万元,增长9.8%,其中邮政业务608万元,增长10.4%;电信业务1523万元,增长8%;移动业务1150万元,增长12.7%;联通业务245万元,增长16.7%。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数29288户,增长5.1%,其中当年新增电话用户数1433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16890户,增长13%,其中当年新增1970户;小灵通用户4389户,增长25.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布局调整全面完成,7个学校危改项目顺利竣工,炎陵中学整体搬迁及县宣传文化体育中心工程奠基动工。年末拥有中小学校30所,减少11所,下降26.8%;在校学生20055人,下降10.3%;教职工人数1533人,下降7.9%。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全县拥有科研开发机构2个,申请科技成果专利7项;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村、东风卫生院建设项目和龙渣、策源卫生院改造项目竣工。全县拥有卫生机构数20个,卫生工作人员数68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56张;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加强,全县拥有文化艺术团1个,拥有图书馆数1个,藏书12.5万册,拥有博物馆1个,收藏品152件套;“两个确保”、优抚安置、再就业等工作全面落实,扶贫帮困、救济救助力度加大;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省先进单位行列;省“八件实事”和市“十件实事”圆满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荣获全省“平安县市区”称号,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存在的问题: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的底子还比较薄弱;协调发展不够,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相对突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干部工作作风、思想观念还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龙渣瑶族乡建乡20周年】12月5日,株洲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暨龙渣瑶族乡建乡20周年庆典在龙渣瑶族乡隆重举行。
  龙渣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是株洲市惟一的少数民族乡。建乡20年以来,民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连续3次荣获“株洲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称号。 【大力发展笋竹产业】炎陵县是一个重点林区县,森林覆盖率达82.6%,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6.3%。近年来,炎陵县把发展笋竹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围绕扩面、提质、增效,着力“六抓”,力求“六突破”。即抓体制创新,在经营机制上求突破;抓扩种结合,在面积增量上求突破;抓示范带动,在开发质量上求突破;抓科技普及,在科技含量上求突破;抓项目引进,在加工增值上求突破;抓分类经营,在综合效益上求突破。目前,笋竹产业实现产值过亿,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一是通过引鞭扩面、新种扩面、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狠抓种苗工程,新造了南竹480公顷,建立了一个66.67公顷的种竹园。二是通过示范带动、高标准改造、加大科技服务力度达到提质目的。县乡领导分别带头办高效笋竹林开发示范片、点,出现了“县有示范片,乡镇有示范点,村级有示范园,农户有示范块”的大好局面。三是通过强化加工促增效。在“山上办基地”的同时,重点在“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上下功夫,延长笋竹产业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笋竹林开发面积达2.13万公顷,南竹加工能力由原来的90万根增加到120万根,南竹综合利用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0%,形成了以清水笋厂、中冠、皇冠竹胶板厂等为骨干企业,以清水笋、竹地板、竹胶板、竹工艺品为主要产品的加工业群,“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基本成型。
  【财政收入首次过亿】2005年炎陵县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008万元,比2004年同口径增加1781万元,增长21.65%,首次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
  近年来,炎陵县紧扣发展主题不动摇,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变,大力培育发展小水电与工业、旅游、笋竹三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林养水活旅游、以水发电兴工业、以工哺农促生态”的大循环经济格局。自2000年以来,出台“新电新价”政策,激活了6亿多内外资金,新建小水电站82座,全县装机容量比“九五”末翻了四番,依托电力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初步形成了纺织、材料等优势工业门类,工业税收呈现大幅增长的势头;旅游产业随着景区景点的改善,“古、红、绿”特色更加明显,2005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笋竹产业随着两用林面积的扩展和笋竹加工产业群的形成,原竹、竹笋加工增值明显,年税费收入已占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产业规模扩大和经济发展加快,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税收收入与上年同口径比增长26%。 【对部分乡镇实行林木禁伐】4月28日,炎陵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认真搞好封山育林的实施意见》,决定对下村乡、中村乡、东风乡3个乡实行林木禁伐,封山育林。
  炎陵县地处罗霄山脉腹地,是湘江一级支流洣水的发源地,其上游斜漱水流经炎陵92.2公里,境内另有湘江二级支流3条,总长55.3公里。炎陵县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湘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为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构建有效生态屏障,切实保护好炎陵的青山绿水,近年来炎陵县特别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加大营林造林力度,抓好境内的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严格限制林木采伐。2005年又决定对境内的下村、中村、东风3个乡的林木全面禁伐,实行封山育林。本次封山育林的范围包括3个乡的所有山场,禁伐的树种为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采用轮封的方式,时间暂定为5年。为使封山育林收到实效,炎陵县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封山育林区居民发展经济。对封山育林区实行以奖代投政策,大力发展笋竹产业;在林业项目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在封山育林区建设商品林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灶、沼气池等,帮助当地居民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
  【“中冠牌”竹地板获省名牌产品】12月初,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2005年全省名牌产品通告,炎陵县中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冠牌”竹地板顺利通过评审委员会的审定,获湖南省名牌产品之殊荣,实现了炎陵县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此外,2005年中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还被湖南省确定为林产工业龙头企业,“中冠”牌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炎陵县中冠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竹木精深加工为主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和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中冠牌竹木系列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和欧、美、日等21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主打产品之一中冠牌竹地板先后荣获全国新产品科技创新金奖、湖南省林业名特优新博览会金奖和湖南省产品质量奖。
  【炎陵县成为全省首个农村电气化达标县】8月18日,受国家水利部委托,湖南省“十五”农村电气化验收小组宣布:炎陵县“十五”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达到水利部有关标准,验收合格。这标志着炎陵县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水电农村电气化达标县。
  炎陵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1.5万千瓦,可开发量23.6万千瓦。2001年,经水利部批准,炎陵县被列为“十五”期间全国重点建设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并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县之一。5年来,该县共投入小水电建设资金6亿多元,已竣工投产的新建和改造增容电站30座,新增装机容量6.2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0.1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在建和待建的电站52座。这些电站投产后,全县装机容量可达17.2万千瓦,相当于2000年装机总和的4.4倍。目前全县变电容量增至11.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总长增至928.2公里,户通电率达99%,供电可靠率98%,人均年用电量1291千瓦时,小水电代燃料户占总户数的31%,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启动三河土地整理项目】经国土资源部立项审批的炎陵县三河土地整理项目于2005年9月正式启动。三河土地整理项目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迄今为止炎陵县土地整理项目投资最大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该项目包括三河镇的庙前、霍家、天平、西台、枧田洲村和鹿原镇的塘旺村。项目建设分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农田防护林四大工程,总投资1144万元。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将由原来的442.15公顷增加到整理后的498.49公顷,净增耕地56.34公顷。同时按照沟渠路三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目标。
  【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5年9月,炎陵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第三批试点县。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顺利启动实施,炎陵县县委、县政府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设立合作医疗管理局,并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考5名工作人员;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举办多次业务培训班,广泛宣传了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合作医疗启动期间,特别是收缴基金阶段,实行“县级领导、县直机关单位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和“县直、乡镇机关干部的亲属带头,村组干部带头,农村党员带头”的“三带头”措施,责任层层落实,确保了宣传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较好的成效。截止年底,全县农民参合率达80%,位居全省前列。 【成功举办2005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百龙祭始祖大典】9月12日,由国家旅游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湖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承办,炎陵县人民政府和株洲市旅游局负责组织的2005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在炎帝陵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亲临炎帝陵并宣布2005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国家、省、市领导,全省各市州、省直机关部门领导,以及国内外新闻媒体记者和当地群众共5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丰富,包括2005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中国株洲炎帝节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神农谷“山水芳华秀”、2005年“炎帝杯”中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炎帝圣火采集与传递和首届龙狮论坛暨炎帝与龙文化论坛活动等。湖南娱乐频道、香港凤凰资讯台、台湾东森电视台、红网、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等现场直播,境内外100多家媒体、150多名记者全程报道,宣传阵容大,新闻覆盖全球,扩大了炎帝陵在全球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炎陵旅游业的发展。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李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炎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