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院校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000
颗粒名称: 株洲院校选介
分类号: G527
页数: 8
页码: 262-269
摘要: 本节介绍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株洲工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株洲市职工大学、株洲广播电视大学等学校的概况。
关键词: 株洲市 地方教育 院校

内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党委书记 李红
  校长 章怀云
  副校长 吴晓英 周先燕 任湘郴 曹福祥 陈洪 谭益民
  党委副书记 曾思齐
  纪委书记 谢国保 【概况】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南林学院成立于1958年,1963年湖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校址设在广州白云山。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更名为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恢复湖南林学院校名,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溆浦县大江口。1978年,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学校相继迁往株洲新址。2000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实现了学校的历史性回归。2003年6月,省政府批准将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2005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南林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过48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现分长沙、株洲两校区。设20院4部3所1中心(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涉外学院、晶博国际学院、国际学院、留学生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课部)、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基础课部、农业机械研究所、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现代实验与技术中心)。林学、生物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校博士点,生态学、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动物学、森林培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林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推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化学、设计艺术学、发酵工程、生理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果树学、神经生物学、企业管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森林培育1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经理学4个省重点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产化工、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艺、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广告学、艺术设施、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51个本科专业,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4个省重点专业。
  全日制学生在校2.3万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810人,其中,教授138人,副教授295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5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梯队,1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
  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占地面积124.79公顷,建筑面积63.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02亿元,设备总值1.08亿元,图书馆藏书198.3万册,办有《中南林学院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森林旅游》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3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65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155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2001年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32篇,出版专著80部。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5年大事记】12月22日,教育部下发教发函〔2005〕3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南林学院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通知》,正式批准中南林学院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6月13∼15日,省文明高校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申报和创建省文明高校进行评估。8月5日,省委教育工委正式授予学校“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称号。
  学校专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2005年学校新增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拓宽了法学、文学2个学科门类。新增8个本科专业,增加了教育学这一门类。“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正式成为省重点专业。
  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了3个全国特等奖、2个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湖南赛区一等奖1项。在第八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期间举办的中日韩大学生论坛暨“世博家园杯”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夺得金奖。
  学校先后与英国威尔士大学联盟、印度班加罗尔大学、法国圣艾蒂安商校联盟、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荷兰海牙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签订了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合作等协议;与巴西——中国商会、加拿大国际教育基金会、新西兰林科院——澳大利亚林科院联合体(en-sis)、高知大学农学部等大学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株洲工学院
  株洲工学院
   院长 张晓琪
   党委书记 王汉青
   党委副书记 张晓琪 莫松柏 刘建国
   副院长 张昌凡 罗定提 李卫宁
   纪委书记 莫松柏(兼)
   工会主席 刘建国(兼)
   正校级督导 杨连登 朱小东
   院长助理 李宇飞
  【概况】株洲工学院建校于1979年,经历了株洲大学、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株洲工学院的变迁,原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2000年高校体制改革后,实行以湖南省和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包装联合会共建的新体制,是目前国内惟一以包装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素有“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科研的基地”之称。2004年8月18日,教育部批准筹建湖南工业大学。2005年12月29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南京投票表决,会议全票通过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
  学校占地98公顷,校舍面积41.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5.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2亿元,图书馆藏书110.5万册,电子图书23万种。拥有35个本科专业,5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人文学科、管理学为主要学科,覆盖12个一级学科。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3个、拥有19个硕士点,其中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7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0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016人,研究生138人。现有教职工1184人,其中专任教师752人,具有正高职称的119人,副高职称的302人,副高以上教师占56%,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417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专任教师的50.8%。另有在读博士91人、在读硕士133人,有硕士生导师4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人。
  【教学工作】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14项。组织编写了包装类全国通用教材3套共34本,3本列入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4本获省部级奖,有省级重点课程和优秀课程4门。获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二等奖。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科学研究】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2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担的省教育厅、科技厅等纵横向项目的数量、质量、层次都有大幅提升。学校承担的国家级项目数量达到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发表学术论文286篇,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6篇,获专利15项。全年在研省以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2个,在研省以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7个,省级教改课题5项。
  【实验室建设】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高压水射流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等3个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新增为湖南省省级研究基地,学校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历史从此结束。与此同时,争取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2100万元,自筹2000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了包装技术原理、基础化学、印刷技术原理、造型基础等部省共建基础实验室,在大大提高实验手段先进性的同时,打造了评估的“看点”和“亮点”,并为未来的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搭建了重要平台。
  【研究生教育】2005年组织了23个硕士点的申报,获批了生物医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岩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11个二级学科。学校硕士点总数达19个,研究生培养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校园建设】投资8500万元在新校区完成了总建筑面积24788平方米的艺术楼、包印实验楼,总建筑面积436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及水电增容、教学楼水电改造工程,新增入住学生3000人;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工学院校区至东环线的东大道路基工程和科技学院校门及校园内民房拆迁;启动了占地8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教工住宅小区建设;完成了新校区第二期130.2公顷用地的国家审批工作,正在进行拆迁。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株洲师专
   校长、党委副书记 范进军
   党委书记 向绍祖
   党委副书记 彭雪开
   副校长 叶震琪 陈核来
   工会主席 王守猛
  【概况】2005年,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50余人。现有10个系,共开办了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本科(专本沟通)专业,开办有中文教育、英语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历史教育、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健康教育、汉语言文学、文秘与社区管理、社会体育、应用化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学、计算机应用、旅游与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策划与经纪、商贸英语、电子商务、新闻美术与摄影、音乐表演等29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成教学员近3000人。 【教育教学】2002年批准设置的电子商务、营销与策划、艺术设计、商务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5个专科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的合格评估。“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被批准设置。2002级的毕业生共完成毕业论文(设计)1639篇,评出优秀论文(设计)156篇,其中44篇在《教育研究与实践》刊物上发表,所有毕业论文(设计)都已收集刻录成光盘。2005届12个专业的224名毕业生参加了有关本科院校的“专升本”考试,有62%以上的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外语系2003级学生组队参加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一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团体三等奖,王明灿获得二等奖。体育系代表学校参加湖南省2005年高校田径锦标赛,获专科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女团体总分3个第一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湖南工大参加株洲市第十届全运会,健美操比赛分获第一名和第二名,健身跳绳、自选和规定套路分获第一名和第三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赛,获第七名;参加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铜奖。
  【学术研究】学校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继续稳步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论文497篇,其中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有52篇,出版学术专著及主编教材17部。评定资助校级学科研究项目15项,获得省教育厅高校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个,省教育厅科技处一般项目立项5个,青年项目立项2个;株洲市两新招标项目1个,委托项目1个。全校共争取到国家、省、市各类课题的资助金达25万元,申报7项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有5项获得资助或立项;陈益元博士后申报的《后公社时期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以湖南省攸县为个案》,获得国家博士后最高级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奖资助。2005年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或摘要共6篇,在包括近3年改本科学院在内的全国师范专科学校排序中,名列第7,2005年的被引频次已达到35次,比2004年多出10次。学报从原来的小16开扩大为大16开,理科版页码增至128页。开辟了“湘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两个特色栏目。新增加了两家有影响的电子数据库。
  【学生工作】2005年,学校38名学生被评为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1名同学获省普通高校省级三好学生,1名同学获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人文社会科学系2003级旅游与酒店管理1班获省普通高校先进班集体。全年共组织了2005届师范毕业生424人教育实习。积极加强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教育实习基地马家河中学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实习基地。 【招生就业】2005年,到校新生达2019人,创办了“就业指导宣传专栏”,创建了“株洲师专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截至年底,1788名大专毕业生中,已办理好就业报到手续的有159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8.9%。
  【三校合并】2005年,由株洲工学院、株洲师专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综合性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已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评估,组建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兼院长 钟建宁
   党委副书记、纪委 贾崇田
   书记、工会主席
   副院长 姚和芳 方全民 肖耀南 杨利军
  【概况】200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经贸管理、人文社科、体育课部、培训中心、实训中心、成教处等9个教学、培训的二级部门,开设了21个高职专业。全年录取全日制新生2928人,比上年净增147人,报到率为86.1%。在校外新建了2个成教函授站,录取成人专科、本科新生455人。在已有深圳、珠海、苏州、昆山、福州、上海等6个就业工作站的基础上,新设浙江绍兴就业工作站,建设了学院人才信息网和就业网,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达95.6%。对培训中心实行模拟股份制运作,成立天一培训公司,全年共完成37个培训项目、1700余人次的培训任务,培训收入187.5万元。学院调整了校企领导层,委派财务总监加强对校企的财务监管,严格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校企内部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完善了营销体系,2005年,校企完成销售收入6600万元。学院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北京认证中心的第二次监督审核,该认证保持有效。学院自主开发、成功运行了自动化办公系统,办公效率显著提高。
  年内,学院顺利通过了湖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阶段性检查评估;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抽查并获专家一致好评。12月5∼6日,学院党建工作接受了由湖南省委教工委组织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专家组的正式评估。专家组对学院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教工委授予了学院党建工作“合格学校”的牌匾。学院荣获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成为株洲市惟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学院移交南车集团公司直接管理】根据《关于下发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体制的基本方案的通知》(南车综〔2005〕201号)要求,从7月1日起,学院从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成建制整体分离,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原则,由南车集团公司对学院按照二级企业进行管理,成为该集团在株洲的4家企业之一。学院由南车集团公司直接管理,既减轻了企业负担,也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
  【教学与科研工作成绩斐然】学院坚持以“就业导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一是组织修订了2004级、2005级教学计划,制订了所有专业的两年制教学计划,开展了对两年制高职教学方案的研究与探索。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学分制。三是进一步加大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2005年又增加了5个新专业,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四是加大了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三全”立体化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根据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加强了科研工作,实施了科研“12345工程”,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2005年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8项(含精品课程、重点专业),上级拨付经费14.8万元;承担横向项目开发2项,经费38万元。 【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奖励】根据湖南省教育厅、财政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精神,学院集中精干力量,组建了数控技术专业、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3个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小组。7月21日,湖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到院听取了汇报,进行实地考察,对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决定推荐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申报中央财政支持。12月,财政部下发《关于下达2005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奖励专项资金的通知》,确定学院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核定奖励资金240万元。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党委副书记、校长 邵湘宁
   党委书记 陈旭波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郭争鸣
   副校长 姚旭 谭李红 徐伟辉
   纪委书记 李岳夷
   工会主席 夏晓凯
  【概况】2005年,学校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及确定的10大工作任务,结合学校升格后第一次党员大会提出要办的5件实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稳步有序地开展工作,一年内,面向全国12个省市新招全日制大中专学生1673名,较2004年增长45%,645名大、中专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近90%,849名学生顺利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毕业实习;学校业务收入较2004年增长14.3%,职工人均收入较2004年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学校较为顺利地完成了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成功地召开了升格为高专以后的第一次党员大会、第一次教学工作会、第一次工会会员大会、第一次职代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策和措施;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附属医院收编工作基本完成,学校初步完成了由中专模式向专科模式的转轨,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为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以及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学校新校区占地7.57公顷,设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中医药氛围浓郁。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预算投入资金约5500万元,是学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建工程。现已完成了“三通一平”,连接两校区间的人行天桥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一期工程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动工。
  按照高等医学院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学校必须有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直属附属医院。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及株洲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学校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将株洲市中医院整体划转为学校附属医院的论证、报批工作,2005年12月10日,省卫生厅和株洲市政府举行了交接签字仪式,株洲市中医医院作为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的具体交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多年来一直制约学校临床教学质量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这一瓶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学校还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校本部附属医院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方向,着力突出康复特色,并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了目标管理,医院年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40%。
  【教学科研齐抓共管】2005年,在师资数量偏少的情况下,广大老师克服困难,较高质量地完成了85000课时的教学任务。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紧紧围绕“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是抓好教学理念的更新。学校从湖南中医学院等高校聘请了教学顾问,为教学及教学管理出谋划策和把关。有目的、分批次地组织教学教辅人员到有关高校参观考察,安排所有大专班级的授课教师分批到高校听课。二是强化对学生计算机、英语能力的培养。学校学生参加全省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率达到99.3%。三是强化了日常教学管理。各专业各课程均制定了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文件。继续加强了教学巡视员和信息员两支质量监控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四是大力加强教材建设。组织4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的编写。五是加强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成人教育由合作办学转为自办为主,现有合作办学类型中,本科招生占95%以上。年内招收成教学员922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已近2000人。六是组织开展了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激发了广大老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七是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升高专以来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教学工作基本思路和具体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在保证常规教学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组建了学术委员会,设立了科研处,从中南大学聘请了科研顾问,全年组织科研学术专题讲座19次,申报地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6项,目前已批准立项4项,评审校级科研立项21个。组织了4个课题的结题鉴定和5项成果申报,其中有1项获“2004年度湖南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奖”和“2005年度湖南省株洲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株洲市职工大学
  市职工大学
   校长、书记 晏云霞
   副校长 严建国 周京平 肖周志 龙建安
   纪检书记 唐红敏
   工会主席 肖忠林
  【概况】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是一所集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是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有专升本函授、普通高职、成人大专、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短期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现拥有固定资产8200多万元,在校学生5500多人,有教职工319人,其中在职220人。学校以商务旅游系、电子技术系、工艺美术系、机电系基础教育部,产学研开发部、技能培训中心为基础,形成了中专与大专对接,产教结合,以产促学,以产促教的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开设有工艺美术、美术设计、经贸英语、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与服务、计算机网络、电机与电器、数控、模具、焊接等20多个专业,其中工艺美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2005年,学校进一步加快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以系部改革为重点,深化学校人事改革,成立了技培中心,开辟了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等灵活的办学渠道。成立产教研开发部,以服装专业为试点,在产教结合方面闯出新路,提高了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2005年普通高职招生由2个专业增加到4个,报考校普通高职的人数也较上年大幅增长。成人大专教育经教育部评审为合格学校。中专招生年年攀新高,2005年有近2000名新生进入学校深造。突出职教特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大实训教学比重,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联合成立数控培训基地。在全国建立了30余处实习就业基地,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达成了用人协议,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省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后勤服务社会化先进单位、省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单位。
  株洲广播电视大学
  株洲广播电视大学
   书记、校长 王小青
   副校长 钟牛平 汤毅
   纪委书记 文新生
  【概况】2005年,株洲广播电视大学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进行了机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因事设岗,精简高效,合理导向”的原则,精简机构,整合人才资源,学校科室由原来11个减少到7个,即办公室、财务后勤科、招生办、继续教育学院、电教中心、教务科、教学科。中层干部由原来的17人减少到8人。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职工双向选择。各科室实行绩效考核制和财务成本核算制,同时还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招生工作:学校形成了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各种办学层次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年完成各类学历教育本科、专科招生2496人。2005年招生工作被评为“全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现高等学历教育在籍学生431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1635人,开放专科1409人(含一村一大),成招专科1274人。非学历教育的办学领域有所拓展,培训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万余人,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学、教研工作: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认真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学技术设施和教学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顺利通过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远程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工作,并获得了优良成绩。全年教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
  株洲技术学院
  株洲技术学院
   院长 陈洪星
   副院长 唐懿 房迪华 郭莉 左荣
  【概况】株洲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重点技工院校,被定点为国家综合培训基地、国家机电类职业技能鉴定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基地、湖南省技术练兵基地、湖南省技师培训鉴定点和全国100个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之一。在校学制教育学生3000多人,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构建了完善的专业体系,设有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床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等22个专业。2005年招收新生1100余人,完成短期培训及农民工培训1678人次,毕业生就业率98%,就业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学院呈现“进、出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学院占地5.53公顷,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数控机床和工作母机170多台,仪器、仪表、精密量具3700多套(件)。有全省最大的机电类专业室内实训操作场地,可同时容纳800人实习操作。现有教职工人158人,专职教师112人。2005年在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株洲市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多个项目中,学院选手荣获数控车工、工具钳工、维修电工等3个项目的第一、二名,雄踞全省技工院校前列。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传授实用技术。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了“传统工艺技术三分之一、现代工艺技术三分之一、机电类以外技能技术三分之一”的专业设置思路,合理配置资源,传授前沿技术,构建了科学的专业体系。在理论教学上狠抓学风建设,强调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在实习教学上,推行实习就业联动,提倡效益型实习。
  坚持“就业走在招生前”的工作思路和“推荐有序、专业对口、层次提高”的就业方针,在全省率先推行“校企联动、共同培养”的办学模式,先后与“三一重工”、“衡阳特变电”、“广东富豪木工机械集团”、“杭萧钢构”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为毕业生创造广阔的就业空间。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 陈伍才
   院长 钟兴均
   副院长 戴联华 曹立德 曾益汉
   工会主席 盘利祥
   院长助理 陈彬
  【概况】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行业特色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中央财政拨款的高等院校之一。学院始建于1956年,具有50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铁道部、湖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为铁路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被誉为湖南、广东、海南三省铁路(广州铁路集团)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国有大铁路、城际轻轨铁路、大城市地铁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在历次办学水平评估中均名列全国、湖南省同类学校前茅。
  学院地处株洲市中心,濒临湘江,校园环境优美,是湖南省花园式单位;具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30多位教师担任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各类学术组织带头人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具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图书馆藏30余万册;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一流实验实训演练中心大楼和机电数控实训大楼。
  学院现设铁道机车车辆系、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系、机电工程系、电子电器系、信息技术系、经济管理系等。铁道机车车辆系、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系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由铁道部设置成立,是铁道部优秀专业点;机电工程系建有国内一流的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信息技术系曾发起成立了全国职教计算机协会,是湖南省职教计算机师资培训基地,该系与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创智软件园有限公司合作,根据NIIT教学体系培养软件人才,参加该项目学习的学生毕业时除发大专学历证书外,还可取得NI-IT国际通用软件工程师证书。学院开设20多个专业,拥有一批省部级骨干示范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铁道部特有工种鉴定所,实行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学院与辖湘、粤、琼三省铁路的广州铁路集团等全国180多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求关系。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其中面向铁路企业就业的占40%,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60%。学院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成立】3月3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2005〕27号文批复在原株洲铁路机械学校基础上建立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撤销株洲铁路机械学校的建制。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序列,由株洲市主办主管,教育业务由省教育厅管理。学校正常事业经费渠道不变,发展所需经费由株洲市统筹解决。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暂定5000人。5月28日,学院举行隆重的成立挂牌庆典,省市各级领导、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来宾共300余人到会祝贺。
  湖南化工机械学校
  湖南化工机械学校
   校长、党委副书记 李晓阳
   副校长、党委书记 游大庆
   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谭元吉
   副校长 谭大喜 肖功大 姚林生 刘仲湘 虞三顺
   校长助理 谢振中
  【概况】湖南化工机械学校(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于2004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湘劳社函(2004)107号文〕,由原湖南化工机械学校(湖南化工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攸县城,30年办学历史)与湖南省建材技工学校(株洲市红旗南路,24年办学历史)合并,组建为湖南化工机械学校(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暂定规模4000人,发展规模为6000人,由湖南省石化行管办管理,湖南省编委核定原湖南省建材技工学校机构和原湖南化工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校牌一并注销。新校暂定县团级建制,原湖南省建材技工学校机构事业编制117名并入,至此,湖南化工机械学校(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事业编制为286名。从2005年元月起,两校合并步入了人、财、物高度统一的正轨,攸县校区200多名职工家属户口已按规定迁入了株洲市荷塘区。因株洲主校区一直处于征地、基建之中,学校仍采取一个领导班子,暂分两校区按原组织机构,实施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计划3年后,新校区基建任务完成,将攸县校区整体搬迁进市。
  学校新校区坐落在株洲市红旗立交桥旁。学校初创于1974年11月,是原化工部在湘的面向全国定向招生并承担化工企业职工培训任务的中级技工学校,当时批办规模为600人。1995年,经化学工业部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置了普通中专,批办规模为600人。从此学校成为了融普通中专和技工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总规模达1240人。1997年12月,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技工学校,1998年底随化工部撤并,学校划转到湖南省管理。2002年被劳动部评估验收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并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2004年初经湖南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为13.33公顷,建筑面积82000平方米,有近4000名在校学生分别就读于中专部(含职业中专)、技工部(含中技和高技)和成教部(含电大和函授大专),成为了国家培养以机电类为主,文秘、财经、法律为辅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所设的机械加工、模具、数控和焊接等28个专业(工种)均有中、高级技术等级的培训、考试和发证资格。学校师资力量能满足现时教学需要,在148名理论和实习指导教师中,有134名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各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场地以及能满足600名学生同时上岗操作实习的实习工厂,均达到了省内同类学校的一流水平。被国家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数控培训基地和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学校将省优特色专业之中的焊接专业迁入了株洲校区,花费50多万元引进了搅拌摩擦焊的技术和设备,与株洲九方焊接研究所联办成了我国首批设立在全国大中专院校中国际焊工培训考核发证基地。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示范技工学校”(全省仅8所)、“湖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招生就业先进单位”等60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学校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申报的“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培养与扶贫技能相结合政策支撑研究课题”得到上级批准和立项。
  【教学硬件不断完善】2005年学校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两校区资金统筹安排调度,同时动员全校教职员工集资,总投资1700多万元。一是两栋6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全面竣工,交付使用。二是完成了16000平方米教学大楼的报建、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三是完成了连接新旧校园道路挡土墙和校园主马路硬化和绿化工作;四是改造老校门卫和食堂;五是新征建设用地6.67公顷,为新校园的发展壮大奠好了基;六是普通车床和数控机床投入一次到位,新添电脑120台,为做大做强机电、机模专业提供好了硬件支持。
  【招生就业工作在竞争中取胜】2005年,学校采取了招生办人员招生、专职人员招生和全员招生三管齐下的招生的形式。全年招生新生1946名,比上年增长了15%;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实现了“企业欢迎,学生安心,家长满意”的目标。广泛建立了校企培训,就业合作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新辟毕业生就业单位宁波三星重工、长沙万通公司、劲隆光明公司等6家。1308人全部安置就业(其中155人自主择业),就业稳定率80%以上。 【多种形式办学闯出新路】发挥并校优势和专业特色,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办学,拓宽创收渠道,不断提升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通过了湖南省、株洲市两级扶贫办领导和专家小组的评审,于3月7日湘贫财联(2005)2号文认定学校为湖南省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基地,全年扶贫培训650人,创收60万元;二是阳光工程培训正式挂牌,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3人,创收10万元;三是完成了职业技能鉴定培训856人,纯收入10万元;四是学校申报开办焊接专业技师班获湘劳函(2005)184号文批准,并实现首届技师班正式开班;五是移民培训申请通过省移民局考察合格。
  【各项工作正常有序推进】并校后的2005年,在校学生已达4000余人,超历史最高水平。教学、学生和后勤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以育人为目标的办学方针,全面提升了管理、服务质量,使管理水平又上新台阶。一是教师在省、市教学大赛,学生在省市专业技能大赛中双双夺魁;二是申报的焊接、数控和机电三个重点专业得到专家组评审通过和市教育局的批准。三是学生管理、素质教育卓有成效。校园教学和生活秩序稳定正常,第二课堂气氛和谐活跃,校园环境幽静雅致,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年检顺利通过。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 颜莉芝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邓志革
  【概况】2005年是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标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高新开发区工委书记调学院任党委书记;组织开展了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搭建了一支精干、高效的中层管理队伍;设置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电子工程、人文艺术5个系,3个生产实习经济实体;先后出台了《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二级管理实施方案》、《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10余个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接轨的规章制度。
  2005年,学院总占地面积25.6公顷(其中主校区面积17.87公顷),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2亿元;在校学生7000多人,其中高职生2006人,在职教职员工352人,其中专任教师2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78人,“双师型”教师75人。学院基本实现了由中职向高职的平稳过渡。5月10日,在市天台山庄举行了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挂牌仪式。
  年内,学院新报批了电子产品质量检测、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硬件与外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秘、数控技术等7个高职专业,新申报了3个市级重点专业,新设立1个本科函授点,新建了计算机高新考试站。学院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28部,公开发表论文30篇。学院大兴教科研新风,全面推行“三元学分制”、项目教学法、课程整合与改革。继续走联合办学之路,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会长佘继标在学院举行了万人大演讲,传播最前沿的“职场理念”,学院100多名“联办专业”的学生在深圳毅俊公司对口就业。
  大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共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人,“211工程”学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12人。学院先后选送30名教师到国外、高校和企业研修培训。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湘发〔2005〕8号文件精神,特别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内大力推行“思想导师制”、“封闭式”管理模式、“劳动值周制”,“法制报告会”、“每周一法”,建立心理咨询室,等等。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共招收三年制大专新生1006人,五年制大专新生近500人。学院安置毕业生就业人数1023人,对口就业率在60%以上,出现了用人单位主动上门,求大于供的良好局面。
  12月21日,副市长张雄在学院组织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原则同意学院提出的新征院本部临近向阳路(规划中)与长株高速交汇间的13.33余公顷土地的请求,同时对规划内以及学院临近地区的土地实行蓝线控制。投资1500万元,新建的10000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和9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完成奠基工作。
  2005年,院工会被推荐为“全国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学院被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邓志革被评为“株洲市十佳杰出青年”,李永红老师被评为市“师德标兵”。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