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999
颗粒名称: 株洲市教育
分类号: G527
页数: 8
页码: 255-2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5年株洲教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十五”计划,实现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株洲市 地方教育 教育局

内容

市教育局
  局长、党委副书记 陈天星
  党委书记 颜峻
  党委副书记 刘遂弦
  党委委员 宋志达
  副局长 邓群 易可佳 毛大训 费水牛
  工会主席 胡祥和
  纪委书记 晏贤明
  副处级督学 周群芳 黄迈常 林喜元 徐晓芳 朱子川 贺新平 谢江安 唐海国
  市教育考试院
  院长 张正发 【概况】2005年,株洲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9所、在校学生65004人,教师393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所,在校学生58069人、教师1872人;普通中学218所,包含民族学校1所,其中完全中学26所,高级中学25所,初级中学14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6所。全市初中在校生160906人,高中在校生79218人。教职工17426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0017人,高中专任教师4384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特殊教育学生共有632人;共有小学767所,教学点104个,在校学生199748人,教职工11432人,其中专任教师10896人。幼儿园(在教育行政部门已注册)360所,在园幼儿58010人,教职工3841人,专任教师1984人。
  2005年,株洲教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十五”计划,实现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注教育公平,“普九”成果巩固提高。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大了宣传力度,加强了机构建设,加强了制度建设,明确了救助层次,明确了救助标准。多方积极、主动、全力争取省拨经费1327万元,省奖励性拨款143万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财政共筹措719万元资金,合计2189万元,用于贫困生救助工作。全市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生156864人次,救助面较上年扩大了11倍,救助金投放较上年扩大了8倍。继续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办法,秋季城区中小学共接受60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保证了他们与城镇家庭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把特教学校学生纳入城镇低保行列,并适当补贴生活费,确保了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99%,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59%,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1.89%,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得到巩固提高。
  整合教育资源,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着手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工作方案和相关措施,前期准备工作就绪。推广炎陵集中办学经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稳步推进。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实施第二期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列入省政府八件实事和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完成投资5185万元,改造项目81个,改造面积137991平方米,占全年目标的230.5%。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教育装备,投入20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共装备或改造计算机网络教室56间,新建多媒体教室123间,配备计算机3099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
  改革办学体制,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稳步推进企业办学接收,全年完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子弟中小学等11所学校接收,接收教职工1000余名、学生17000多人,其中9所学校每年共能获得中央财政8000多万元的办学经费补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全市新审批各类民办教育机构74所,民办学校总数达479所,在校学生近9.1万人;投资2亿元的北师大株洲附中和投资1000万元的博文中学一期工程进展顺利,下半年开始招生。积极筹备教育投资公司,进行了前期调研和考察,拟制并完善了公司运作方案,在探索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发挥职教优势,中等、高等教育做大做强。争取市政府出台了《2005-2010年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支持市铁路机械学校、市一职晋升为高职院校,指导与协调市职业技术学院、商业技术学院和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筹建株洲技师学院,促成市电子技校移交市教育局管理并与中等职业学校合并,铁路职院与二职合并工作进展顺利,化工职院、铁道职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200万元县属职业中专建设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积极建设10个市级骨干专业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农科教结合,加大了农民工和城镇下岗职工培训力度。完善成人教育体系,启动社区教育实验。扩容提质高中教育,醴陵市四中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醴陵市二中、茶陵县云阳中学、攸县三中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加大申办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力度。加快湖南工业大学筹建,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校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去“筹”评估。
  创新用人机制,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进一步完善教师聘用制,打破教师校籍,实行区域内自由流动。着手改革现有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制定并下发了《株洲市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细则》,开展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农村初中英语计算机教师培训等系列培训。大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对骨干教师进行年度考核,继续从教育切块经费中安排两个100万元专项,其中100万元用于发放名优教师津贴,100万元用于选送一批名优教师赴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参加脱产培训和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实际支出101.8万元。建设预备教师师资库,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储备了777名教师资料。健全了教师交流制度,派送一批教师援藏支教,开展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接受民族地区中学校长来株挂职锻炼。
  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围绕“转变观念为前提,重心下移抓根本,集中检测抓要害,突出服务抓指导”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28字方针,大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纵深推进课程改革,做好了省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开展经常,艺体教育丰富多彩,举办了第17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和职业院校首届田径运动会,学生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高考成绩逐年提高,其中本科上线率为55.59%,本科录取13000多人,各项高考评价指标均进入了全省前列。
  加强监督管理,教育行为有效规范。一是规范了教育收费行为。探索建立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督促各地各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标准和收费公示、收费审计、校务公开制度,从春、秋两季开学收费检查看,教育收费行为明显规范。二是规范了招生秩序。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和高校招生“阳光工程”,重点整治职业学校招生回扣、高校招生黑中介行为,有效维护了教育公平。三是改进机关作风和师德师风。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机关作风整顿和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行风明显好转,塑造了教育良好形象。
  2005年教育系统切实加强文明建设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进株洲教育事业,措施扎实有力,管理落实到位,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并获得了市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省治理乱收费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先进单位、省教育工会先进单位、2005年度全省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优胜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2005年度全省中小学“两免一补”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全省中小学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市2005年度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度市州教育局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年度考核一等奖、市2005年株洲市为民办实事先进集体、市2005年度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44502.2万元,比上年末的129625.6万元,增加14876.6万元,增加11.48%;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44380.9万元,比上年的128453.1万元增加支出15927.8万元,增加12.4%;全市普通小学教育事业费支出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所占比例分别为87.38%和12.62%,比上年分别下降和上升3.62个百分点。全市普通中学教育事业费支出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0.43%和9.57%,比上年分别上升和下降了1.51个百分点。全市职业中学教育事业费支出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所占比例分别为95.05%和4.95%,比上年分别上升和下降了11.62个百分点。株洲市“两个比例”(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落实情况: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05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6.01%,比上年的16.17%下降了0.16个百分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524.14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1%,与上年的1.47%下降了0.06个百分点。 【学前教育】全市5县4区共有幼儿园36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316所。有省级示范园3所,市示范幼儿园5所。全市3∼6岁幼儿16.3万人,入园率为63%,比1989年增长28个百分点。农村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75%,比1989年增长21个百分点。全市幼儿园共有教职工3841人,专任教师1984人。在全省自制教玩具活动中,市获一等奖作品占14个地州市的25%。在全省幼儿教育工作会议上,株洲市幼儿园作为惟一一所幼儿园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受到许云昭省长的高度评价。芦淞教育幼稚园在申报省示范性幼儿园评审中,在全省第二组4个幼儿园中成绩排名第一,获专家组好评。对荷塘区部分小学违规举办学前班、幼儿园进行了查处,并以文件形式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以此来规范办学行为。为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实验教育教学质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班)实验教育教学活动的通知》文件。省幼儿教育工作会后,争取政府的支持召开了全市幼儿教育工作会议。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义务教育】坚持德育首位,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完成了《株洲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制定了《株洲市2005年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并发至各县(市)区和市直属学校,重点解决了德育工作整体工程构建问题,同时提倡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构建生活德育,狠抓德育实效性。筹备组织召开了在芦淞区何家坳小学举行的“全市小学德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积极参与筹备在市八中举行的、市委书记肖雅瑜亲自参加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芦淞区学校德育JQ工程被评为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优秀典型,已被省文明委推荐参与全国优秀典型评选。醴陵、茶陵、天元区、芦淞区校外活动场所均成为省级项目,各获得100万元以上国家专项资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蓝天碧水行动”,配合市人大、市环保局“环保世纪行”活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绿色学校创建在湖南省处于领先水平,已成为市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市“蓝天碧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以推广德育工作“四制”为载体,继续征集全市中小学“四制”典型经验。以人为本,推行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巩固“两基”成果,促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企业办小学、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由所在县(市)区政府负责接收,完全中学由市政府负责接收。农村中小学经过近5年的布局调整,结构、教师队伍得以优化,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有了提高。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调研小组,布置安排了全市“两基”、“普九”工作调研,进行了全市调研,各县(市)都认真开展工作,上交了调研相关材料,有力促进了各县(市)区“两基”、“普九”工作。 【高中教育】全市普通高中26所,完全中学25所,在校高中学生79218人。其中民办普通高中8所,民办完全中学7所,共有高中学生10839人。其它部门办普通高中3所,有学生2449人。2005年10月25日,在攸县召开了全市高中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由市教育局副局长毛大训主持,局长陈天星、党委书记颜峻发表重要讲话。全市56所高中校长和主管副校长参加,会议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攸县、茶陵、醴陵三县教育局和攸县一中等4所省示范性高中、醴陵二中等4所市规范化完全中学受到表扬。会议还部署了2006年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确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管理主题。12月26日印发了省教育厅湘教发〔2005〕26号《关于共享公办普通高中资源的民办学校停止初中招生的通知》,召开了省示范性高中校长会议,积极研究应对解决“校中校”问题。组织领导、专家分别对新申报“省示范性高中”的醴陵二中、茶陵云阳中学进行指导。9月28日,攸县三中启动申报省示范性高中工作,由市教育局向省教育厅递交了申报报告。 【体卫艺国防教育】2005年,市教育局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学校群众性艺术、体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为全市学校艺体群众活动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实施措施。制定下发《学校卫生工作督查和报告制度》,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的食堂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等方面的问题。制定下发《株洲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常规(修订稿)》,对于全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推进音美学科的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制定下发《株洲市普通高中招收艺体特长生认定办法》和《测试标准》,确保2005年特长生认定和招生规范顺利实施。制定下发《关于加强艺术、体育特长生外出参加普通高校考前培训和专业考试安全防范工作的注意事项》。创新培训机制,教师培养力度加大。开设音体美教师特色培训项目,坚持“以学习促培训、以活动促培训”的思路,组织音体美教师“成长成才成名”读书活动,由市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实施,与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挂钩;坚持每年组织1次全市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培训班;还组织体育教师全员新课程培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及各项目体育竞赛裁判员培训。明确安全责任,卫生管理得到加强。坚持《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学校卫生安全意识,逐校签订责任状,实现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到岗到人。组织进行2次学校卫生拉网式检查,就检查情况逐校下发《学校卫生督查情况反馈意见书》,对20个学校卫生单位,8个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市教育局还被推荐为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工作继续深化。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全市有20所学校被评为全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20人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市五中被评为全国先进。成功举办株洲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生“三好杯”运动会。组队参加省中运会,金牌数列全省第三。云阳中学学生谭金芳获全国中运会金牌1枚,获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金牌2枚,为株洲、为湖南、为中国争了光,被誉为“株洲的女飞人”。云阳中学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国防知识竞赛和征文赛,协助市委组织城区中小学生观看国防教育“台湾问题”图片展览。坚持面向全体,艺术教育稳步推进。与市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了全市中小学生独奏、独唱、独舞比赛,组队参加省“三独”比赛,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评优活动,参与人数达3300人。由芦淞区承办城区小学、幼儿园文艺调演。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部门联合举办株洲市“炎帝颂”歌曲合唱大赛,12所学校2000学生参赛。市局被授予“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 【职业教育】2005年,市教育局先后进行了多项调研和考察活动,对市职业院校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对未来几年的职成教育发展进行认真的模拟预测,争取市政府出台了《株洲市城区职业院校布局调整方案》和《2005∼2010年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两个文件,为促进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为规范招生行为,同时确保中职招生指标顺利完成,从宣传入手,将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形势、国家的好政策、市职业教育的优势广为宣传,使人们知晓职教、认同职教、参与职教、支持职教,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26850人,较上年增加5446人,增幅为25.44%,中职学历教育招生20801人,较上年增加4903人,增幅为30.84%,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为46:54,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职普比大体相当,全面完成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年初提出的各项招生指标。2005年全市新增了8个职业院校作为第二批转岗和再就业基地,全市职工转岗和再就业培训达28000人,同时有5个乡镇农校成为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市各级各类农校共培训农村各级各类人员4万余人次。启动了市级重点建设专业评审工作,建立了评审专家库,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经过专家组认真考核评审,有计算机及应用、家用电器应用与维修等10个专业被评为市首批市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职业学校对专业技能教学的进一步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竞赛共有19个职业院校的499名选手参加8个专业工种的角逐。共产生技师8人,高级技工122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民办教育】2005年,市民办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到480所,比上年增加75所,增长19%。在校学生达到9.1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24.3%。投入持续增长,固定资产累计达到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增长37.5%,办学条件逐步改善,计划投资2亿元的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中等一批品牌学校正在形成,潇湘双语实验学校、健坤外国语学校、景弘中学等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加中等职业学校8所,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2004年的938人增加到2833人,增长202%,在校生数达到3509人,增长134%。
  市城区基本完成企业办中小学分离改制。2005年,市企业办中小学分离改制工作步伐加快,市、县两级政府共接收中央、省、市属企业办中小学14所,在职教职工1200多人,在校中小学生18000多人。至此,市已累计接收企业办中小学44所,在职教职工近2000名,在校学生35000多人,分别完成应接收总数的84%、92%、94%。 【北师大株洲附中招生开学】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基公司投入2亿元,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中,完成了第一期建设工程,并招收首届初、高中学生。学校坐落于天元区珠江北路,占地15.46公顷,设计在校生规模5000多人,办学层次为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建成后,将以优越的办学条件、优良的管理和师资队伍、优质的教育服务,成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一流的民办学校,提升市民办教育的品牌。 【招生考试】2005年,市考试院被省教育考试院推荐参加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社会考试和硕士研究生考试均被评为湖南省2005年度单项奖。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生源规模扩大,组考质量提高,形成了品牌,在全省推介经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年报考总人数为11160人,比2004年增加80人,居全省第三位,报考科数14669科,有9017人通过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占报名人数的80.8%。普通高考在面临报考人数急剧增加(增幅达到24%)、组考程序和考试管理发生重大变革(推行网上报名试点和网上阅卷)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对策,成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报考普通高校(含“职高对口”)总人数24525人,比2004年增加4755人,增幅24%,在2004年增长15%的基础上提高了9个百分点。其中文科考生11110人,比2004年增长26%;理科考生12065人,比2004年增长17%;职高对口类考生1350人,比2004年增长97%。全市设6个考区17个考点。各级各类普通高校录取考生17407人,录取率为70.98%,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7528人,录取率为30.7%,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各类成人高校报名总数为8144人,其中:专升本2291人,高中起点考生5853人,总人数比2004年减少1353人。设5个考区9个考点304个考室。各级各类成人高校共录取7322人,录取率为89.9%,录取率比2004年增长4.21%。自学考试生源规模在全省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全市报名人数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三位。自学考试全年报考20669人,报考科次42091科,报考人数居全省第三,报考科次居全省第四。全年设16个考点。装档合格成绩7961份,转入、转出考籍档案400份,办理毕业人数748人,其中本科469人,专科279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考总数为592人(在株洲高校报名人数除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年共有6000余人参加1∼4级考试,设3个考点;少儿剑桥英语等级考试,报考人数1000余人,设1个考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市共有2万余人报考,设5个考点。
  【教育教学研究】全市的教育教学研究以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全年围绕高考组织教研活动30余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调研活动,组织教学质量检测,召开了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改进普通高中教学与管理工作的16条建议》;组织了全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小学校本研究》等一批省级课题取得显著成果;5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教学竞赛活动,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37项。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组织了对起始年级教师的新课程培训,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组织了10余次专题研讨活动,加强了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指导,黄国雄、左梦飞等参加了国家标准教材的编写工作,召开了全市小学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芦淞区作为全国校本研究制度建设基地,其经验在全国相关学术会议上交流。以调查研究、专题教研和学术交流为主要形式,组织了小学英语、数学、体育等学科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调研活动,开展了株洲市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大中型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全年组织专题教研活动100多次,组织大型学术交流活动20多次,醴陵市承办了全省县级教育学会建设现场会,市教育学会和醴陵教育学会的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赴台教学交流】12月25日,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帅晓梅老师应台湾地区小学语文教育学会、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的邀请,前往台湾参加“第四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暨研讨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作现场教学演示。她执教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一课在当地产生了轰动效应,与会教师和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台湾《联合报》以《“渭城朝雨轻尘”,你看到了什么?》为题对本节课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刊登了她上课时的大幅照片,是所有16位授课教师中惟一被媒体报道的。大陆代表团团长、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教授称其“圆满地完成了交流任务,树立了大陆教师的良好形象”。
  【危房改造】2005年,全市纳入省市考核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81个,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机构。强化责任落实,开展舆论宣传。建立绿色通道,兑现优惠政策。实行委托代理,保证工程质量。积极筹集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查漏补缺。按照上级要求全部改造完毕,100%完成危改任务。共计拆除D、C级危房59处、维修C、B级危房22处;消灭危房总面积59854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36780平方米、C级危房18990平方米、B级危房4084平方米。截至11月底,新、改扩建69个项目,竣工项目68个,主体完工项目1个;新、改扩建项目开工面积69532平方米,竣工面积68637平方米;49个新建项目中有48个项目竣工、1个项目主体完工(年底可以竣工),开工面积56926平方米,竣工面积56031平方米。完成工程总投资3414万元,落实资金3445万元,超过年初3106万元的投资计划。除实施纳入省市考核的危改项目外,各县市自筹资金1553万元(其中县级资金1165万元、学校自筹371万元),对119所学校78137平方米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其中D级危房23924平方米、C级危房34343平方米、B级危房19870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开工面积76992平方米,竣工面积75978平方米,其中新建项目开工面积18179平方米,竣工面积17165平方米。8月初,全市81个纳入省市考核的危改项目全部开工;8月15日,炎陵县危改任务全面完成;8月底,全市所有D级危房全部拆除;9月底,全市所有维修项目全部完工,所有危房全部消灭,工作任务基本完成;10月底,醴陵市、株洲县先后完成危改任务;11月底,茶陵县、攸县相继完成危改任务。
  【贫困生救助】从规范制度入手,加强助学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了较稳定的宣传阵地。规范了全市“两免一补”助学工作操作程序。下发了《关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的实施意见》、《株洲市关于统筹义务教育阶段帮困保学金的通知》等7个文件,对贫困生认定的条件、救助标准、操作流程和资金统筹管理使用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中心管理章程和财务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心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服务守则。建立健全了《株洲市贫困生救助工作管理条例》、株洲市中小学助学工作管理软件和工作台账,严格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全市2005年春、秋两季贫困生摸底调查工作,对9万多贫困生信息资料和“两免一补”基础数据作出了全面的收集和统计,并全部实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科学规范。为规范全市贫困生资助档案,印发了全市贫困生管理工作各类表册模式,向各地各校发放贫困生管理系统软件,并进行了相关培训。
  2005年争取省拨“两免一补”专项资金1327万元,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财政部门筹资719万元,发放救助金总额20463147.78元,救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157864人次(小学73198人次,初中84386人次)。全市免费教科书155391人次,金额9892933.94元;免杂费83462人次,金额8957820.71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4825人次,金额1612393.13元。另外,救助高中阶段贫困生2230人,发放救助金230多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248名,发放救助金160多万元。救助面较上年扩大11倍,救助金投放较上年扩大8倍多,全市将近3000名贫困学生因及时有效实施救助而重返校园,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每位贫困生顺利入学或完成学业,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市助学工作在全省考核中,综合排名第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市143万元的重奖。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振翔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株洲市教育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