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886
颗粒名称: 株洲种植业
分类号: F307.1
页数: 4
页码: 167-170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5年株洲市农作物种植业的概况及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农业招商引资、农业新品种、莼菜原生境保护项目等工作的开展情况。
关键词: 株洲市 农村经济 种植业

内容

市农业局
  党组书记、局长 胡里仁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李逵吾
  副局长 周真明 贺淑华 马照存
  纪检组长 聂志和
  总农艺师 刘晓理
  党组成员 冷大潮
  工会主席 陈剑义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所长 程建强 【概况】2005年,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352.5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7.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1千公顷,粮食总产185.76万吨,比上年增加0.33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4千公顷,其中蔬菜47.53千公顷,油料18.95千公顷,果用瓜4.69千公顷,水果15.23千公顷,茶叶1.96千公顷,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经作总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52.3%,超过粮食作物总产值。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653亿元,同比增长12.1%,农产品加工总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41亿元,比上年增长7.9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7元,比上年增长11.9%。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市大力引进推广优质水稻、优质旱杂粮、高效优良经济作物品种,全年优质农产品比率大幅提高。据统计,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2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8.7千公顷,占水稻面积的52.2%。全市重点推广了一批优良水果、蔬菜、玉米、大豆、红薯、棉花、油菜新品种,面积达2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3千公顷。2005年,全市新扩果园面积0.67千公顷,其中,南方早熟梨发展到2.41千公顷,成为全省最大的早熟梨生产基地。市、县农业、蔬菜部门将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全市蔬菜面积达47.53千公顷,总产135万吨,全年实现产值14亿元,已初步形成了时鲜蔬菜、反季节蔬菜两大商品生产区域,建设上规模示范基地41个,面积20千公顷。由于优质率不断提高,全市通过多种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拓宽。全市粮食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民签订的订单生产面积达到40千公顷,其中高档优质稻13.3千公顷。据统计,全市稻谷、水果、蔬菜等农作物订单面积达5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千公顷,增长20.5%。同时,一批农业新技术如软盘抛秧技术、种子包衣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果套袋技术、蔬菜设施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猪-沼-果等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上下将强基地、抓龙头、活销售、树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来抓。全市竹木基地发展到562个,种植面积106.7千公顷,连接农户16860户;畜禽养殖基地发展到170个,养殖693万头(羽);果蔬种植基地发展到503个,种植面积46.3千公顷,连接农户13078家。到年底止,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600家,企业总资产达16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有52家,过1000万元的有30家,过3000万元的有12家,农产品加工已初步形成了以唐人神集团、湘龙竹木、松本林化、华为公司、神农米业等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的肉禽、竹木、油脂、果蔬、优质大米五大加工体系。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18家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6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证书,19家企业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家企业获QS或GMP或HAC-CP认证,有37种农产品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基地农民推行标准化生产,指导农民禁用高毒剧毒农药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大量使用有机肥,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食用安全水平。在环境分析论证、土壤取样化验的基础上,全市又新增了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40千公顷,农产品认证20个。至年底,已有16.7千公顷蔬菜、37.3千公顷水稻、1.3千公顷茶叶、5.3千公顷瓜果等共计61.7千公顷基地通过了省无公害产地认定,有41个产品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时,各地积极筹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备必要检测设备,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在13个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起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点),开展自律性检测。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中南蔬菜批发大市场、新一佳超市等全市18个省定点单位,进行了5次农残例行检测,并对9个县、市、区开展了6次农残抽检,全年累计抽取样本2647个,农残超标率为4.46%,远低于省定12%的标准。
  农资市场秩序得到有效整治。2005年,为严厉打击销售不合格农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市农资经营网点、经营门面、经营市场等进行了大排查,开展农资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建立农资销售档案制、溯源追查制,从源头上控制、销售环节上卡住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农户手中。全年全市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100人次,共规范整顿农资市场205个,检查生产企业1600余家,查获假、劣农资500吨,立案查处涉农案件118件,司法移交2起,涉案金额150万元。从重查处了株洲市永利工贸有限公司在醴陵市销售“冠湘”牌不合格复混肥105吨,涉案金额11.04万元。此外,还按照公安部有关通知要求,对株洲市满篮子蔬菜种子公司、醴陵市农业物资总公司第二门市部和攸县农业科技服务部经营涉嫌假劣农药案进行协查,将库存农药进行扣押封存,并依法对3个农资经营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据统计,专项治理行动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农民科技培训和阳光工程】2005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市政府实施的为民办好10件实事之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农业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至12月底止,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410期(次),印发技术资料138.6万份,对102377人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螟虫无害化防治、频振式杀虫、旱育软盘抛秧和无公害栽培等10多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10万人培训任务。同时,开展包括“阳光工程”在内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420期,培训农民21970人,完成市政绩考核指标的183%,并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85%的目标。
  【测土配方施肥行动】为改变农民用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得当、作物之间施肥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减轻滥施肥、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2005年中央1号文件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项目之一。4月中旬,全市紧急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共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技术骨干607人,培训农民5.5万人,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8.51千公顷,累计为农民化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1.84千公顷,推广配方肥3.79万吨,核心示范面积2.28千公顷。通过推广该项技术,平均每公顷节省化肥217.5公斤,节省化肥成本150元,增产稻谷480公斤,全市累计节省化肥19250.2吨,成本1327.6万元,增产稻谷4.2万吨,直接增收节支达4215.1万元。 【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农业部门将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健全完善农业发展项目库,积极争取支持。全年完成招商引资5265万元,争取中央、省项目无偿资金1378万元,分别比市下达的5000万元、1090万元任务超额5.3%、26%。同时,茶陵、攸县、醴陵和株洲县进入了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县,茶陵的紫皮大蒜、芦淞区的南方葡萄列入了湖南省特色农产品项目县。全省南方早熟梨共7个项目县,炎陵、攸县、醴陵和株洲县名列其中。(肖恩德) 【农业新品种选育引进】2005年,全市农业科技推广和科研部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市农科所“株S”系列两系选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株25S”和“株77S”通过省人工气候室鉴定,“株25S”醴陵周坊冷灌繁殖现场通过专家组验收。此外,该所还选送了59个新组合参加中试工作,有13个比对照增产显著。据统计,市农科所和县、市、区农业部门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引进了200多个水稻和名特优瓜、果、菜新品种,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贮备了良种资源和技术资源。 【莼菜原生境保护项目通过验收】 茶陵湖里湿地野生稻、莼菜原生境保护区,总面积280公顷,核心保护区21.86公顷,湿地不但有珍贵的普通野生稻,且生长着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长喙毛莨泽泻、莼菜,还有珍稀植物海菜花、泽苔草等62种水生和湿生植物。为切实加强保护,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将莼菜原生境保护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市、县农业局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制定了完善的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了有关技术资料档案,并对保护区野生莼菜及其他野生植物的分布、面积、类型、特征和特性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清查。通过努力,10月24∼25日,湖里湿地野生莼菜原生境保护示范点项目建设顺利通过农业部的验收。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2005年,为查清全市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县、市农业环保部门深入农户访问,爬山越岭察看现场,努力寻找各地稀有植物资源。攸县农环站在6月和8月,先后在贾山乡大仓村井弦冲组的长十二小冲的0.15公顷的山塘里、坪阳庙乡坪塘村新屋场组皮佳冲的0.04公顷山塘里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莼菜。此外还在石羊塘镇黄字垅村田岭组的烟竹冲发现了一片6.67公顷的野生大豆。攸县农业局及时邀请专家鉴定确认,并拨出2万元专款加以保护,抢救了濒危植物。茶陵县农环站在七地乡左江村黄子山组发现了8公顷的野生柑桔,并通过了专家认定。 【“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启动】为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素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6月下旬,全市启动了对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在职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暨“蓝色证书”培训活动。主要开展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新招工人上岗前培训、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培训、技术工人中级职业技术等级鉴定前培训。培训由省、市、县和企业负责组织实施。经培训合格者由省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蓝色证书”。至10月底止,已完成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职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105人,“蓝色证书”培训503人。
  【高山无公害蔬菜走俏市场】近年来,广州衡穗蔬菜公司与炎陵大院农场“联姻”,租赁了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山地113.3公顷,开发萝卜、包菜等反季蔬菜,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基地,产品直销广州和台湾市场。基地严格遵照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生产,获得了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证书,并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两季连作等现代农业技术,所产蔬菜品质优良,口感极好,深受广州和台湾市场消费者的青睐。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经测算,大院萝卜每公顷产量(双季)达120吨,平均产值近15万元,高山无公害蔬菜成为炎陵高效农业开发的一大亮点。
  【水稻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获奖】“株1S”系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遗传距离较远的不同生态类型材料〔抗罗早//4342(科辐红2号/HA80968)/02428〕杂交的F2代中发现的核不育株,通过人工低温与自然低温双重压力定向选择,于1998年育成的早籼型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1998年11月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定合格。鉴定认为:“该不育系农艺性状整齐,中熟早籼,米质较好,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为23℃以下,不育期内不育株率、不育度均为100%,繁殖易获高产;异交特性好,具有广亲和性。该不育系科技含量高,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株1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系籼型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以其为母本已选配出株两优02、株两优120、株两优112等12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早籼稻优良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2.67万公顷,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86亿元。
  【“株两优02”获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资助】“株两优02”系湖南省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株1S”配组的优良两系早籼中熟新品种。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级生产示范验收,平均每公顷产量达8114.1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5%。2004年10月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其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稳产性好、抗稻瘟病、米质优(12项米质指标中有10项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适于湖南、江西、广西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区作早稻种植。品种近年被列入湖南省和江西省早稻主推品种,已累计推广13.33万公顷。2005年,品种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被列入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期限:2005∼2007年),这是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设立以来所资助的第二个地(市)级农科所,也是湖南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首次获此殊荣。同年,该品种的示范推广被列入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计划项目(实施期限:2006∼2007年),加快其推广应用,将对改善南方稻区早籼稻米品质与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完成农业部“番茄良种及亲本引进与利用”项目】该项目实施期为2002∼2005年,通过4年的努力,引进国内外番茄新品种及育种资源共计86份,其中新品种59个,育种资源27份,引进数量大大超出原计划。筛选出粉太郎、TF418、红太郎、荷兰8017、灵光一号等优良亲品种5个;选育出0313、1307、0312、0326、2316、1317等6个优良亲本株系,选配出0326×1317和0313×1307两个优良新组合;制定出了《番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实现了番茄产量达到75吨/公顷以上的预期技术指标;在株洲市攸县、醴陵、株洲县、天元区,湖南常德市,湖南邵阳市,以及邻近株洲的江西萍乡市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累计示范推广面积3200公顷,平均大田增产幅度13.3%,项目期内累计新增产值达3456万元。项目的实施,对加快株洲番茄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干辣椒育种工作取得突破】该课题是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株洲干辣椒产区品种严重退化问题于2002年立项研究,2005年被株洲市科技局立为重点农业科技项目,2004∼2005年进行了南繁加代,2005年组织了多点试验示范,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选育出了Z-7、Z-10、Z-16等3个优良新组合,其中Z-7为大果型品种,可干鲜两用,较对照红龙三号增产68∼72%,田间表现耐热、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计划2006年继续做好区试与生产示范工作,有望2006年底通过品种审定。由于“红龙三号”是很多干辣椒产区的主载品种,因此“Z-7”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二是通过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已选育出一批优良的辣椒育种材料,包括较大果形朝天椒245系列株系、小红椒202株系、簇生型株系和线椒型系列株系等4大系列共15个株系材料,这为加快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

相关机构

农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