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农村工作办公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885
颗粒名称: 株洲市农村工作办公室
分类号: F326
页数: 3
页码: 165-167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5年株洲市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的概况及农民专业合作、集体经济审计力度、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株洲市 农村经济 办公室

内容

市农村工作办公室
   党组书记、主任 唐武生
   副主任 陈思龙 谭曼珍 陈汉林 唐自生
   纪检组长 曹艺
   工会主席 张白杨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
   主任 冯新琪
   市农村经济管理处
   处长 袁晏松
   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校长 刘素明
  【概况】2005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9.41亿元,农业增加值7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6.5%;农民人均纯收入3957元,增长11.9%,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市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县域GDP占全市GDP比重均超过50%。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57.5千公顷,总产185.76万吨。经济作物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2.3%。养殖业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出栏生猪441.9万头,同比增长10%。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91家,实现增加值33.5亿元,增长25.1%,县域完成GDP288亿元,占到了全市GDP的54.9%。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56万人,劳务经济总收入57亿元,非农业收入特别是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106国道沿线以优质稻、无公害蔬菜、良种生猪为主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初具规模,生产基地不断壮大,沿线31个乡镇,集中了南四县6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0%以上的外销优质农产品总量。城郊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庄发展到15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全市建成年出栏生猪上万头的规模养殖小区110个,并涌现了一批面积超千亩、年纯收入过百万元的种植大户。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600多家,实现加工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30%。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到413家,会员近4万人,带动10万余农户增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3.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万多处,治理病险水库100余座,渠道防渗清淤加固1000多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解决了1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农村防汛抗旱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四个防洪圈完全闭合,洮水水库开工建设,水利建设连续4年获得“芙蓉杯”。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70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0.55万公顷。累计退耕还林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5%。新建成高标准沼气池6900多个,全市建池农户总数达到4.5万户。106国道株洲段提质改造全面完成,建设通乡公路73.5公里,通村公路291.3公里,县乡公路等级率提高到66%。农村电网改造加快进行,炎陵县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2.5%。
  农村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市共免征农业税、发放“三补”资金6000多万元,农民人均获益50元。乡村行政区划调整进展顺利,合并减少乡镇24个、行政村344个,精简乡村干部1000多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基本实现了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累计调减中小学1061所。农村民营水利和非公林业快速发展,共吸纳民资3641万元,新建、租赁、拍卖和转让各类水利工程3700多处,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合股方式造林3.82万公顷。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共签订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24个,实际到位内资5亿元。农村消赤减债步伐加快,“两会一部”农民存款开始分期兑付,农村连续17年保持无涉农恶性案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农村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战略,实现7300多名农民稳定脱贫。加大贫困生救助工作力度,全市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贫困生超过15万人次,补助金额达2189万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醴陵合作医疗试点成效显著,14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对9629户农村特困户、2.5万人进行了基本生活救助,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7所。3108位老人享受了计生家庭奖励扶持政策,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7年保持全省先进。动植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农机、气象、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是办点示范。全市重点扶持了炎陵神风饲料养猪协会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年争取部级示范项目1个,省级示范项目5个,到位扶持资金37万元。其中,炎陵神风饲料养猪协会为财政部示范项目。对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点扶持、指导,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二是加强培训。7月19∼20日,召开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会议。会议由副市长毛爱良主持,市委副书记刘岁文作专题报告。会议形式是以会代训。会上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通知》,要求各地多主体创办、多形式发展、多层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加强宣传。认真组织7月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宣传月活动。7月10日《株洲日报》发表市政府毛爱良副市长的署名文章,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株洲电视台和《株洲日报》分别进行了系列的专题报道。据摸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13个,成员3.62万个,带动农户15万户。 【农村“两会一部”遗留存款2004∼2005年兑付工作圆满完成】农村“两会一部”遗留存款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和供销社股金服务部。为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从2004年起,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筹措资金,解决全市农村“两会一部”遗留存款的兑付问题。株洲市成立工作机构,通过登记造册摸清了底子。全市有未兑付的遗留存款10833万元,其中基金会1002万元、储金会9331万元、供销社股金500万元。株洲市2004∼2005年兑付总额为2405.34万元。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严格兑付专户管理、兑付资金操作流程、兑付程序,严肃兑付纪律,兑付工作有序进行,兑付方法得到省里肯定。年底,兑付工作基本结束。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力度加大】2005年,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力度。全年共审计621个单位,审计资金总额1.68亿元,审计出违纪单位52个,违纪金额182万元,贪污案件16件,贪污金额11万元,贪污金额全部退赔,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成就显著】2005年,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抓思想认识的统一,抓减负政策和惠农支农政策的贯彻,抓责任制的落实,抓机制的健全,抓干部作风的转变,加强专项治理和检查督促,认真做好免征农业税的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市农民负担大大减轻,通过免征农业税,在2004年的基础上为农民减负7831万元,“三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连续17年未发生一起涉农恶性案件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于2005年5月竣工,9月份通过省级验收。项目已完成资金投入4119万元,(包括新增项目)改造株洲县白关镇、古岳峰镇、攸县渌田镇、酒埠江镇、茶陵县七地镇、火田镇,炎陵县霞阳镇、沔渡镇,醴陵市富里镇、船湾镇中低产田共0.55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57.5万公斤。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共开挖疏浚渠道295.67公里,建拦河坝30座,改良土壤0.31万公顷,新修整修机耕路110.29公里,购置农业机械51台,造林0.104万公顷,培训农民技术员18850人次。
  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2902万元,扶持攸县百草生物有限责任公司乳业项目,完成购怀孕奶牛人工授精冷配系统,开发优质牧草133.33公顷的建设任务。株洲县优质红薯种植项目,完成建设优质红薯基地333.33公顷;醴陵市南桥花卉项目,完成新建花卉苗圃86.67公顷;炎陵县笋竹加工项目,完成新建厂房、仓库8000平方米,建设竹木地板及竹笋罐头生产线各1条,购加工设备48台套。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攸县科技示范项目圆满完成】攸县总投资2030万元的国家级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2003年投入680万元,2004年投入630万元,2005年投入720万元,按照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复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攸县首先是以新市、大同桥、上云桥等优质稻主产乡镇为核心,紧靠县内106国道的石羊塘、钟佳桥、莲塘坳等8个乡镇,利用科技支撑,配套示范推广双季优质稻0.71万公顷,比省批复计划增加0.13万公顷。通过培训、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等各种形式,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及栽培实用新技术12项,为攸县“百里长廊”的70万农民带来了粮食增产、收入增加的实惠。2005年0.71万公顷双季优质稻实现了单产、总产同步增长的目标,双季平均公顷产69.53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13公斤,总产达到1.1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38万公斤。同时,整个项目区粮农增收1346万元,每公顷增收8.47元。
  其次是在省、市二线万亩蔬菜基地主产区菜花坪镇谭桥、东联等村,建成了280个单栋高效节能日光棚为主体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67公顷,和前2年连片建成的300个单栋温棚,400多公顷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开展了特色蔬菜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从省内外引进名优品种3个,推广无公害施肥,反季蔬菜高产栽培新技术4项,培训菜农1500人次。据统计,2005年在项目区蔬菜总产量达5830吨,比上年增加2346吨,其中特色时鲜蔬菜产量达3510吨,占年蔬菜总量的60%,每公顷产值达582.67元,纯收入402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33元和804元。
  最后是高标准完成600平米麻鸭繁殖场的建设,配套安装4台智能孵化机及相关设施。2005年已孵化优质鸭苗104万羽,产品畅销省内外。同时,从江苏、浙江等地引进的高邮鸭和绍兴鸭种蛋各100枚,已智能孵化繁衍千多羽优质鸭进入百余家养殖大户。其次扩建以石羊塘、大同桥等乡镇为重点的麻鸭规模养殖小区,扶持25户重点养殖户改扩建鸭舍1.2万平米,发展年蛋鸭养殖1000羽以上,肉鸭1万羽以上的养殖户100户。再次是培植了麻鸭规模养殖示范大户37户,聘请湖南农大教授进行麻鸭规模养殖技术培训,并免费赠送铅印麻鸭规模养殖技术手册200本。2005年,项目区内共孵化上市鸭苗200万羽,发展麻鸭350万羽,分别比上年增加85万羽和120万羽。 【攸县推进产业跨越式发展】2005年,攸县为了做大做强企业,激发活力,推进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跨越式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
  已步入省级龙头企业的株洲市湘东仙竹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株洲湘龙竹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2005年紧乘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2005年实施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贴息项目,申报处理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呆账的机遇,促进了企业产业链条“短腿”的拉长,完善了促进农业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了农民增收的文章,株洲市湘东仙竹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运用扶持资金,在新市、上云桥、石羊塘等7个优质稻主产乡镇的63个村,建立生产基地0.53万公顷,与3.62万农户签订了优质优价收购定单,全年就地收购优质稻谷69280吨,取得了农民增收1033万元,企业增效1420余万元的“双赢”效益。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专项资金330万元,扶持攸县百草生物有限责任公司购进怀孕乳牛600头,配套完善了奶牛人工授精冷配系统,扩种优质牧草133.33公顷,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乳品加工能力,拓展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年鲜奶加工量由项目建设前的2010吨上升到2600吨。
  【世行油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茶陵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油茶科技示范项目共分4年实施,2005年是第一年,完成投资500万元。县召开各乡镇主管领导协调会和群众座谈会,并先后组织4次500余人次的技术培训,发放油茶栽培和换冠技术资料800余份,使基地农户掌握了油茶栽培技术和油茶高接换冠技术,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2005年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计划新造油茶林160公顷,高接换冠53.33公顷,完成新造油茶林266.67公顷,高接换冠66.67公顷,均超额完成了预定计划的66.7%和25%。
  【茶安灌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进展顺利】茶安灌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分2年实施。2005年已完成项目建设资金8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50万元,市配套资金150万元,县配套资金100万元。
  为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茶陵县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落实配套资金。至年底,整个项目建设已完成预定的总干、支渠道扩挖疏浚,其它渠道进行断面扩挖疏浚,总干、支渠道防渗,渠道砼防渗衬砌,以及明渠改暗渠、输水建筑物配套改造,水闸泄洪建筑物配套改造
  【农村能源工作】2005年,市委、市政府将全年新建6000个沼气池列入了政府工作的十件实事,实际完成7087个,并通过了全面考核验收。株洲县成为国债资金沼气建设项目县,中央投资为124万元;茶陵县和炎陵县共获沼气扶贫建设资金144万元;项目县沼气建设户享受国家、省、市、县各级补助资金达800∼1000元/户。全市总建池4.5万户,为农户增收节支达3600万元。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