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劳教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802
颗粒名称: 株洲劳教工作
分类号: D916.4
页数: 3
页码: 99-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5年湖南省白马垅劳教所、株洲市劳教所的人员编制,全年工作概况。
关键词: 株洲市 劳教所 工作

内容

湖南省白马垅劳教所
   省白马垅劳教所
   党委书记、政委 黄用良
   党委副书记、所长 李晓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健
   副所长 李辉杰 赵桂保 周小舒
   政治处主任 欧阳小艾
   副所长 丁彩兰 欧勇
  【概况】湖南省白马垅劳教所是全省惟一的女子劳教所,直属于湖南省劳教局,位于株洲市石峰区北郊,占地面积14.28万平方米,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有科室28个,大队6个。
  2005年,全所民警职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工作考核居全省劳教系统第一名,被评为全省劳教系统先进单位,全所场所秩序持续稳定,已顺利实现9年“四无”。
  在管理教育工作方面,开拓创新,积极稳妥推行三种管理模式改革,白马垅劳教所作为省局第一批推行三种管理模式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将劳教人员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管理三种区域,对不同的劳教对象采取不同管理、教育手段,享受不同的处遇。通过推行三种管理模式改革,劳教所的走读制、外定点试工、周末放假等改革,收到了实效,《中国劳动教养》、《中国普法网》、《三湘都市报》等媒体都予以宣传、报道。“三区四期”戒毒模式一直是所戒毒工作的主要方法,不断健全、完善戒毒模式,提高吸毒劳教人员的戒断率,一直是劳教所戒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05年所开展“八个一”的戒毒宣传教育活动,重点通过《政法频道》、《今日女报》等媒体,公开面向社会招募禁毒帮教志愿者,使更多的吸毒人员能尽快重回主流社会,实现劳教戒毒工作向社会延伸。开展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洁灵杯”广播体操比赛、“我的未来不是梦”征文、“戒除毒瘾、拥抱青春”演讲赛、书画艺术展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劳教人员的文娱生活,提高劳教人员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劳教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在政治工作方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2005年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专项办公室,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发出了“向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张治安同志学习”的号召,制定《党委中心小组学习制度》、《党员发展条例》等10余个制度。6月28日,组织民警参加省局“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和“我心中的劳教事业”演讲赛,所分获个人第二名和集体第二名。其次,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各党委成员都确定了执法联系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查摆问题。规范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程序。落实专门人员,针对司法部提出的“四个重点内容”和“六个重点”,全面清理规章制度。所共计新建20项制度,废除11项制度,修改25项制度。特别是针对实行“三种管理模式”,制定了16项开放区管理制度,并已经开始实施,对规范民警执法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举办相关执法培训班3次,聘任13名民警作为兼职教师,科室、大队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认真组织了全所民警参加了省劳教局和司法部劳教局的两次统考,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92.6和99.31分。年底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对部分中层领导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
  【推行三种管理模式改革】按照省劳教局的统一部署,白马垅劳教所成为省局第一批推行三种管理模式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5月,所全面推广三种管理模式,即根据劳教人员的户籍、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改造表现、罪错性质、恶习程度、入所时间、矫正程度、帮教条件、心理素质等综合条件将之分为封闭式、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等三种管理区,并分别实行三区管理。三种管理模式突破了过去劳教所高度封闭、单边教育、强制劳动的管理方式,突出劳教管理工作执行制度的程序化,形成以功能性管理为基础的劳教人员阶段性激励机制,体现劳教人员在服教期间的不同处遇和自由程度,凸显人性化管理,激励劳教人员改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挽救的质量。
  【龚超莲获殊荣】所教育科科长龚超莲勇于教育创新,创建了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三、三、三”模式,将心理咨询与矫治深入服务于管教工作,成功改革个别谈话教育,推行劳教人员《心灵之窗半月记》,2005年被省局在湖南省部分劳教所推广运用,针对“法轮功”劳教人员的新动向,努力创新教转新模式,采用集中攻坚和重点帮教相结合的方法,使新入所“法轮功”劳教人员保持98%以上的转化率,整体转化率保持92%以上,由于成绩突出,于2005年7月25日被司法部劳教局评为全国劳教系统劳教人员警察教育转化能手,获此殊荣在全国有29人,在全省仅2人。
   株洲市劳教所市劳教所
  党委书记、所长 李国明
  政委 袁实 【概况】2005年,株洲市劳教所以确保场所稳定为前提,以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劳教管理改革为重点,深化创办劳教特色,大力发展劳教经济,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被评为全省劳教系统先进单位。
  打牢管教基础。2005年,市劳教所以规范化管理为主线,不断夯实管教基础,加大特色教育力度,营造了宽松、和谐、稳定的改造氛围。年内,市劳教所劳教收容保持平稳,日常管理得到加强,执法行为日趋规范,“451”认知求进特色教育彰显成效,劳教人员处遇明显提升,场所改造秩序持续稳定,全年实现“四无”。
  稳步实施改革。2005年4月,该所被省劳教局确定为劳教管理模式改革首批试行单位以来,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紧扣本所实际,通过统一民警思想,积极争取市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改革营造了良好氛围。通过精心部署,规范运作,推动了改革稳步实施。通过紧扣目标,强化保障,确保了改革取得实效。9月26日,全省劳教场所管理工作会议在该所召开,会议推介了该所在管理改革中的成功经验。
  加强队伍建设。以贯彻落实司法部《队伍建设三年纲要》为主线,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紧密围绕劳教管理改革大局,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扎实开展,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岗位练兵有声有色,民警职工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升,工作作风根本好转。
  加快发展劳教经济。2005年,市劳教所以习艺性劳动为重点,创新生产管理机制,注重生产安全和劳动保护,不断激发民警参与生产管理和劳教人员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了矫治与效益的双赢。
  完善设施建设。2005年,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对必要的场所设施进行完善,共筹资金116万余元,使场所面貌进一步改观。 【积极推行管理模式改革】4月,市劳教所被省劳教局确定为劳教管理模式改革首批试行单位。该所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紧扣本所实际,通过统一民警思想,积极争取市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改革营造了良好氛围。通过精心部署,规范运作,推动了改革稳步实施。通过紧扣目标,强化保障,确保了改革取得实效。9月26日,全省劳教场所管理工作会议在该所召开,会议推介了该所在管理改革中的成功经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整改活动】市劳教所将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作为2005年度执法工作的重点,扎实开展查执法意识、执法主体、执法制度、执法程序、执法行为,看民警执法环节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的“五查一看”查摆活动。针对个别执法不规范行为,在严肃查处的同时,还从思想上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工作中找准存在问题的症结,从问题隐患中查找场所安全稳定的危害,从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对存在问题的认真整改,民警公正文明执法意识明显增强,执法能力和素质明显提升,打骂体罚、超时劳动等执法不规范行为得到遏止。
  【开展全员性岗位练兵】为提高民警业务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市劳教所围绕管理模式改革的需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6月开始在全所范围内开展全员性岗位练兵。一方面,先后组织各类专业培训12期,培训人员652人次,各项专业培训的考核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另一方面,为让民警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先后邀请省劳教局管理处处长夏飞、湖南工业大学教授荣光宗、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劳教系主任高莹等专家学者到所讲座。
  【深入推行“451”模式】2005年,株洲市劳教所以全面落实“451”认知求进教育模式为核心,结合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突出课堂化教学、完善社会关爱体系、加大心灵转化力度、丰富文化娱乐生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等,营造了具有市劳教所特色的全新教育格局。作为所创办劳教特色的主要载体,“451”模式得到省劳教局的高度评价并将在全省进行推广。 【安装启用监控设施】9月,株洲市劳教所投资30万元,建成并启用电视监控系统,对劳教人员生活、学习和劳动三大现场实行全方位、24小时监控,改变了过去那种大队民警夜间坐班,警戒护卫民警24小时巡逻的传统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内松外紧的科学防范体系,有效确保了场所的安全稳定。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