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要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714
颗粒名称: 大事要事
分类号: J419.1
页数: 11
页码: 2-12
摘要: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株洲 2006年

内容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按照“地方出经验、基层出成效、党员出模范”的要求,2005年,在全市分批次、分阶段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了第一批33263名党员、第二批83061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启动了第三批80973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第一批次,市委派出15个督导组,60名督导人员;在第二批次,市委派出11个督查组和5个巡回检查组,巡检督导人员84名。督导组和巡回检查组共召开各类座谈会427个,个别谈话32765人次,实地检查督导427次。培植典型,推介经验。评选了醴陵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肖玲(已故)等5名党员先进典型,在全市举办了10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
  根据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按照“地方出经验、基层出成效、党员出模范”的要求,2005年,在全市分批次、分阶段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了第一批33263名党员、第二批83061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启动了第三批80973名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第一批次,市委派出15个督导组,60名督导人员;在第二批次,市委派出11个督查组和5个巡回检查组,巡检督导人员84名。督导组和巡回检查组共召开各类座谈会427个,个别谈话32765人次,实地检查督导427次。培植典型,推介经验。评选了醴陵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肖玲(已故)等5名党员先进典型,在全市举办了10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
  株洲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中共株洲市委、市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实现责任、组织、经费保障三到位,确保了综治工作有序推进。多年来,株洲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中央综治委、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05年5月23日,株洲市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并因连续三届十二年获此荣誉,而喜获“长安杯”。肖雅瑜、颜石生、刘岁文、姜玉泉、刘力量、陈招生等领导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综治委的嘉奖。
  株洲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2001年以来,在中共市委、市政府、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株洲市司法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获得2001年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基本素质教育考试先进单位、2002年全国首次司法考试先进单位、2002年和2003年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全国律函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四五”普法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名列第一,株洲市被评为“2001∼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公证改革、律师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宣传科、法规科、劳教所、基层科、办公室等工作在全省均属一流。芦淞区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市区司法局”,攸县司法局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天元区司法局泰山路司法所荣获全国先进司法所。
  株洲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十五”期间,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引领水平持续提高,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株洲市第五次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被列为国家级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国家区域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市。一是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近三年就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0项,科技资金超过6000万元,获得的立项总数和经费均居全省第二;62项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稳居全省第二。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十五”期间,全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1.3%。全市推广了120个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20万公顷,增加经济效益1.8亿元。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61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其中,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7家;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20万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四是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05年9个县市区“科技三项经费”共到位2940万元,增长39.4%,占年度财政预算支出的1.54%。近三年申请专利2922件,其中授权专利1682件,发明专利500件。
  株洲摘掉“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帽子 2005年,株洲市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主题,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清水塘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蓝天行动”的实施为重点,严格执法,强化管理,合力治污,全市环境质量大有改善。
  2005年,市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298天,较上年增加101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788,较上年下降1.141,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由倒数第6位上升了22位,排第86位,摘掉戴了两年之久“十大污染城市”的“黑帽子”。湘江株洲段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汞、镉、砷、铅等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13%,高出国家考核要求3.19个百分点。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