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708
颗粒名称: 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
分类号: D221
页数: 4
页码: 1
摘要: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及“十五”工作,部署今年及“十一五”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
关键词: 株洲 2006年 地方会议

内容

——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 肖雅瑜
  (2006年1月24日)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及“十五”工作,部署今年及“十一五”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
  一、“十五”发展成绩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五”各项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发展速度加快。2005年,实现GDP525.67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4%,比“九五”快0.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年均增长19.4%,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6%左右提高到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24.6亿元,年均增长14.99%,比“九五”快4.6个百分点。发展水平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3:46.7:36调整为13.3:49.6:37.1;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43亿元,是200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6%;全市工业总产值、利润均翻番,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3.1%,五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一。发展后劲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547.6亿元,是“九五”的2.4倍。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全市8个工业园区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新上项目755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五年新增规模企业38家;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57.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3.2%,比2000年提高4.7个百分点。以炎帝陵为品牌的旅游产业日益兴旺,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1.02%上升到2005年的4.42%。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规模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省第二位。所以说,“十五”时期是株洲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五年。坚定不移推进国企改革,克服了千难万难,基本完成了105家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有效地解决了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矛盾,扩大了职工就业和再就业,扩大了株洲的工业优势。稳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2005年已全部免征农业税,共免征农业税1.4亿元,农民人均减负129.4元。积极探索了农村卫生、教育、水利等工作的改革,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撤销行业管理办公室,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培育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通过这些举措,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体系,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改变了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管理体制得到理顺,社区建设力度加大,新建、改造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功能日趋完善,社区环境明显改观,社区居民普遍满意。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均取得实质成效。以争创全省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洼地”效应初步显现。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8家,居全省第二位。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2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4%,比2000年提高3.9个百分点。五年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1亿美元,是“九五”的2.15倍;引进内资170亿元,年均增长50%;完成进出口总额25.5亿美元,年均增长12.2%。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我们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工作力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市区,围绕“双百”目标,按照“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思路,大力提质扩容。五年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多亿元,是“九五”的4.5倍,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57平方公里扩大到78.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56万增至78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使我市成为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在农村,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五年投入资金30多亿元,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提速,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2.5%,五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新增等级公路960公里,县乡公路等级率由2000年的53%提高到66%;投入5.4亿元,完成了106国道株洲段全线284公里的提质改造。水利建设连续四年获得“芙蓉杯”;完成退耕还林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5%,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注重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我们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五年公共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66.7%,比“九五”增加7.4个百分点,促进了各项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注重科技引领,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五年共有10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第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切实巩固“普九”成果,推动各类教育发展,教育布局不断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文体事业更加繁荣,群众文化日益活跃,炎帝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一批优秀作品获全国和省级“五个一工程”奖,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顺利推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卫生事业得到加强,抗击了“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威胁,公共卫生救治体系初步建立,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四五”普法名列全省第一,连续三届12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获得了“长安杯”,我市经验得到肯定和推介。支援西藏、泸溪和三峡移民工作取得实效。其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坚持执政为民、人民群众在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8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4582元、12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2004年、2005年均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2.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8%。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并轨,做到了应保尽保和及时足额发放,五年社会保障资金支出达41.72亿元。
  二、发展得出的主要经验
  成绩固然可喜,经验尤为宝贵。回顾五年来的实践,有四条经验必须始终坚持。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世纪之交,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思想解放作为第一开放,大力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戒“骄”、戒“偏”、戒“旧”、戒“躁”、戒“庸”,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实干发展的理念,将解放思想和具体实践融为一体,与改革开放同步推进。解放思想,使株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今后,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大胆打破条条框框,切实摒弃守旧思维,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与发展同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加快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不畏艰辛,勇于改革。五年来,我们始终高举改革大旗,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各项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用改革的成果坚定改革的信心,敢于打破旧的,勇于接受新的,善于创造好的。改革是场革命,革命必有艰辛,艰辛倍感珍贵。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是为了发展,只要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就要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光明磊落,背得起黑锅,担得起冤枉,听得进非议,经得起检验,受得起监督,果敢决策,迎难而上,奋勇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责任,无愧于人民。因为这样,才使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社保医保制度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在短短五年时间内,都得到顺利实施、扎实推进。
  ——必须始终坚持紧扣要务,致力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紧扣第一要务不动摇,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实施“四大”战略,突出“三大”重点;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为产业建设打造发展平台,为招商引资营造洼地效应;注重把主要精力从研究发展思路转到加大工作力度上来,“不跑题,不走调,少提新口号,只吹进军号”,做到脑清、心静、脚稳、力足,凡是重大工作,凡是看准了的事情,就一以贯之、一往无前、一抓到底。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真正做到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奋进,共谋大业。我们始终注重发扬民主作风,营造和谐氛围,切实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行使职权、政府依法行政、政协履行职能、群团发挥作用,各级各部门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履职,尽心干事,全市上下抓工作一盘棋、搞建设一股劲、干事业一条心;我们始终注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创新领导工作方式,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特别是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突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驾驭全局和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我们始终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抓教育、抓制度、抓作风、抓廉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更好体现,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凝聚了强大合力,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站在新的起点,推进新的跨越
  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确定了“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的工作主题,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根据市委要求,市政府已经提请市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在,思路已明,目标已定,关键是要统一思想,加大力度,狠抓落实。
  1.审时度势,增强跨越发展的紧迫感。纵观全局形势,未来五年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各地加快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要赶超先进,就不能按部就班,要赢得主动,就必须跨越发展。我们有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有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要看到,省委、省政府对株洲的发展寄予厚望,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谋跨越。
  2.把握大局,增强落实总体思路的自觉性。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成败。未来五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大力落实“开放创新、扬长补短、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落实“开放创新”,就要树立开放意识,拓宽开放领域;要全面深化改革,鼓励创造,自主创新。落实“扬长补短”,就要扬工业优势之长,扬交通优势之长,扬“长株潭”城市群区位优势之长,补第三产业之短,补非公经济之短,补县域经济之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就要牢固树立“为了人、服务人、依靠人”的发展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创发展财富,共享发展成果。落实“和谐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突出重点,加大实施“四大”战略的力度。要把实施“四大”战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统筹,扎实推进。要大力实施产业兴市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淘汰落后产业,主攻高新技术产业,放大工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第三产业,打造产业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要大力实施科教先导战略。把科技教育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加快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切实加强人才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支持创新,宽容失败,优化人才环境,鼓励人才创业,推进跨越发展。要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顺应“长株潭”一体化要求,加强市区、县城及中心镇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发挥城镇优势,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大力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文化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内涵,彰显文化魅力,提升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准,使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提升经济发展。
  四、努力实现良好开局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迎来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迎来我市建市55周年,迎来全省第十届运动会在我市举行。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1.大力推进工业化。一要加快园区建设。要以“一区三园”和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为龙头,带动各县市区工业小区建设,尤其要利用欧洲工业园、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独特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建设方式,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二要坚持项目带动。要加强规划筛选,策划包装项目;加强上下衔接,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协调服务,跟踪落实项目,在引新项目、做大项目、搞活项目上下功夫,加快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三要突出集群发展。以产业为依托,以大企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条,细化内部分工,推进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和综合竞争力。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统筹谋划,扎实推进,搞好试点,以点带面。一要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村民富。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任务,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二要完善基础设施,做到村庄好。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改善村容镇貌。三要培育文明乡风,确保村风正。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抓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农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步伐,做大城市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要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发展思路,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建设,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发展平台更加坚实。二要提升城市品位。致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塑造高素质的公务员形象、市民形象、窗口形象和社区形象;致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突出株洲特色,丰富城市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相得益彰,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致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文明安定的城市秩序。三要增强带动能力。发挥市区和重点城镇的辐射作用,构建以市区为龙头、以县城为重点、以中心镇为延伸的城镇体系,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4.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要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加快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二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力求在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招商上取得突破。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经济,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非公经济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做出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品牌战略,着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三要优化发展环境。在认真抓好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整治的同时,务必切实加强服务环境的整治,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市委决定将今年定为“企业服务年”,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果,将服务企业作为天职、视为责任、成为习惯。
  5.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一要繁荣社会事业。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加快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扎实抓好基础教育,加快构建特色职教体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好湖南工业大学,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大力发展无线数字电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建好体育中心,全力办好省十运会。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大病救治体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二要保障群众利益。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岗位,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加快完善社保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特困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切实改善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要维护大局稳定。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强化综合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四要推进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落实道德建设纲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坚持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推进依法治市。切实加强军队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进军民共建活动不断深入。
  6.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以党委换届为契机,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用公道正派的品德选公道正派的人,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选敢于改革的人,选善于领导发展的人,选工作务实的人,选清正廉洁的人。以“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创”为载体,抓好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党建帮扶和“五好”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企业、机关、院校、人民团体和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严格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引导产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上练就真本领,推出硬举措,力求新突破。要始终保持先进形象。要勤于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孜孜以求,学习不怠。要一心为民,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要真抓实干,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不讲空话,不图形式,不做表面文章,将工作任务一项一项完成,将发展举措一步一步落实,在真抓中树立形象,在实干中创造实绩。要清正廉洁,做到自警、自醒、自励,慎权、慎独、慎欲,牢记“两个务必”,严守党章规定,既把握好大局,又把握好自己,永葆清廉形象。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6

《株洲年鉴 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6.8

本书注意工业城市特点、时代特点、年度特点,突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株洲的新情况。全书共设30个部类,依次是:特载、大事记、综述、政治、法制、国防、经济管理、工业、交通、邮电、农村经济、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业、民营经济、财税审计、金融、保险、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住宅与房地产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区·县(市)、荣誉谱、理事会专栏。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