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3》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670
颗粒名称: 芦淞区
分类号: K921
页数: 3
页码: 329-3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芦淞区的地理概况经济收入和发展历程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芦淞区 地理志 株洲市

内容

中共芦淞区委书记 冯建湘
  区委副书记 王建勇 刘克胤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亚男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杨晓江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刘海宾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尹自力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李晓彤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丰华
  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 喻华军
  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杨峥嵘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友元
  副主任 张伶 陈刚
  文健(兼)
  陈小平 余四丰
  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建勇
  副区长 刘海宾 李晓彤
  程轶辉 陈湘伟
  文定国 王冬
  林坚
  政协芦淞区委员会主席 姚智辉
  副主席 赵兵(兼)
  葛惠琪 汤福金
  罗晖(兼)
  区人民法院院长 颜会明
  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云开
  【概况】芦淞区辖贺家土、建设、建宁、董家塅、龙泉、庆云、枫溪7个街道办事处,白关1个镇,五里墩、姚家坝2个乡,拥有国家级开发区董家塅高科技工业园1个,省级开发区建宁开发区1个,大京风景区管理委员会1个,共55个行政村,46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2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0公顷,常住人口29.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32万人,流动人口10.37万人。
  2012年,全区GDP达223.6亿元,增长12.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3亿元、101.5亿元、117.8亿元,分别增长4%、15.5%、10%。完成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2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3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4亿元,增长35.1%;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7975元、15856元,增长14.7%和21.8%。
  稳中求进,做大经济总量。积极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严峻形势,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企业服务年”等系列活动,全年共签约引进项目16个,开工建设项目56个,竣工投产13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家、市中小工业百强企业9家,好棒美、虹波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完成投资64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4.7亿元、外资7020万美元,分别增长35%、15.8%,有效拉动了经济稳健增长。特色农业提质增产,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120亿元,成为全省唯一的过百亿县区。现代服务业更加丰富,金冠服饰、汉华国际盛装开业,服饰物流、株百物流、烟草物流加速建设,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总量约占全市1/3,主要经济指标在城市4区5项排名第一、5项排名第二。
  改革创新,释放发展能量。搭建投融资新平台,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思路,先后组建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和芦淞国投集团公司。实施市场群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以公平税赋助推服饰产业提质升级,成功引导44家个体经营户申报为企业,其中28家申报为规模以上服饰加工企业。推行征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征地拆迁大会战”,实行“重心下移、整体包干、关口前移、司法前置”征拆模式,取得4个月完成13个项目103.60公顷土地征拆任务的良好效果。新城土地实现封闭运行。多渠道融资、高效益经营,启动机场大道等多条主次干道新改建,株董路、江渌路一期、枫溪大道延伸段全面贯通,内成网、外成环的大交通格局初见雏形。新“四创四化”扎实推进,城乡同治成效明显;强化信访维稳新机制,深入开展“和谐芦淞180”活动,建立“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接访、谁接访谁处访”制度,“为民解难、为民解困”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领域改革卓有成效,“三三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在全国推介,农贸市场星级考评工作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高度认可,便民服务“一键通”、棚改“产权置换”等创新举措广受好评。
  保先争先,提升工作质量。全年近90项工作获市级以上荣誉,新芦淞国际服饰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白关镇入围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成功创建全国首批“三合一”卫生健康服务室、全省首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流动人口“三进一同”服务管理模式得到国家计生委充分肯定,司法局获评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单位。继续保持省“平安县市区”称号,安全生产在全市城区唯一获评省先进单位,教育工作获评省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先进区,知识产权工作获评省先进县市区,社区管理保持省先进,成功获批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区。6个社区被评为市级“五好充分就业社区”,棚改数量、规模、进度、成效全市第一,“幸福仁家”成为全市样板,档案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测评验收。
  深入推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构建“阳光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突出第一要务,依托平台优势认真搞好政务公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坚持从严治政。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政务督查,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督查督办,全面提高政府的执行力。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1件,办结率100%,办理态度“很满意率”98.1%。全年办理市(区)长热线3331起,办结率99.5%。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思想观念还不够新,运用新理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能力亟待提高,解放思想任重道远;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足,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潜能仍未充分释放;瓶颈突破还不够大,项目建设仍受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发展环境还不够优,索拿卡要、阻工扰工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利益日趋多元,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工作作风还不够实,个别单位和个人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遇事踢皮球、绕道走、怕担责,执行力不足等。
  【成功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2月28日,卫生部授予芦淞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芦淞区成为全省3个、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芦淞区自2010年启动“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建设“幸福芦淞、健康芦淞”的目标,突出“健康生活,幸福人生”这个主题开展示范创建工作。一是创建绿色环境。全区绿化面积超过50%,创建绿色社区12个、园林单位32个、绿色学校7个。二是首创居民健康管家,建立46个卫康室,每个社区下派一支医生团队,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等公卫服务。2011年以来,全区卫康室共免费服务居民5.1万人次,接待健康咨询2.9万人次,指导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426人。三是实行“三化建设”进市场行动,解决流动人口健康问题。调整市场群作息时间,实施市场空气质量监测,加强市场周边餐饮店卫生和环境整治,在市场群建设卫康室和自助检测点,将流动人口健康管理纳入常居人口健康管理系统。四是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对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进行干预,赠送老人拐杖、座便器、防滑垫等设施,有效减少老年人跌倒事故发生,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升。
  【成功晋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芦淞区档案馆的前身是1996年3月建立的南区档案馆,2003年9月晋升为省二级综合档案馆,2006年新馆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229.4平方米,库房完全按国家标准设计,可存放档案资料6万多卷。2012年,在创文明城市进程中,芦淞区档案馆加快创建国家二级馆工作,共有文书、会计、基建、婚姻、声像等多种门类档案及图书资料23613卷(册),同时建立电子数据库,所有婚姻档案、现行文件都能全文检索,方便市民和相关部门查阅利用。芦淞区被列为株洲市首批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的城区,年底,省档案局测评组受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组委托,对芦淞区档案馆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测评,该馆以87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测评验收。
  【人民调解工作跻身全国先进】2012年,芦淞区各级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983起,调解成功1956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成功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区司法局获评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单位。一是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鼓励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全区1 1个司法所及区本级均制定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严格按要求鼓励、协助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二是完善商会调解模式,打造芦淞区人民调解工作亮点。2012年,温州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涉及到商会会员的各类矛盾纠纷173起,涉及金额500余万元,其中,自动申请调解28件,主动介入调解145件,立卷31件,口头调解142件。三是建立纵向延伸到社区、村,横向覆盖到医疗纠纷、征地拆迁等诸多行业的调解组织网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依托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开展信息排查工作,全年各街道(乡镇)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82次,防止民转刑案件43起,避免群体性上访38起,未出现因排查不到位而引起的重大案件。
  【白关镇成功入围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城镇】芦淞区白关镇继2010年被列为湖南省首个“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点镇。2012年3月又成功入围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城镇,白关镇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该镇交通便利,距株洲市区仅6.9公里,浙赣铁路、新老320国道和沪昆高速公路(G60)贯穿东西,白仙、白芷公路纵穿南北。白关镇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和株洲市绿色食品基地,株洲高信置业、湖南成华实业、湖南成远模具、“三黄鸡”等30个项目先后落户白关。“十二五”期间,芦淞区规划重点发展服饰产业,建设中的白关服饰产业园将整体承接广东佛山童服产业梯度转移,着力打造株洲市的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白关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将有利于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扩大辐射、带动效应,对芦淞区乃至株洲市城镇发展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和谐芦淞180”活动】从3月1日起,芦淞区深入开展“和谐芦淞180”活动,即集中180天时间,力争破解一批“老大难”问题,扫除发展障碍。全区组织12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101个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工厂企业,“听民声、解民忧”。活动中,工作队员主动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呼声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展不开、推不动、办不好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区领导深入工地解决实际问题,现场办公30余次,使影响工程建设的诸多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确保白关服饰产业园、城际铁路、航空大道、通用机场等10多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和谐芦淞180”活动开展以来,芦淞区1200余名干部走访101个村(社区)上万户居民,发放干群联系卡10万多张,《平安芦淞、幸福家园》安全便民服务手册13万多册,协调矛盾、解决问题320个。
  【组建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和芦淞国投集团公司】为整合芦淞区服饰、航空两大产业资源,统筹两城有序开发,11月,董家塅高科园产业公司和芦淞服饰公司重组,组建新芦淞产业发展公司,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由芦淞区政府与市国投控股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芦淞区政府与市国投控股集团各占50%,公司承载着规划面积81.6平方公里的株洲航空服饰东部新城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商业开发、旧城改造、国有资源(资产)运营管理、土地开发等职能。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高效整合资源,提升投融资能力,12月,芦淞区在原区国投公司基础上组建株洲芦淞国有资产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下设棚户区改造公司、地产开发公司、现代服饰物流公司及京姚旅游休闲产业有限公司4家子公司。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和芦淞国投集团公司的组建对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芦淞区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3

《株洲年鉴 201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13.10

本年鉴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湖南省株洲市2012年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和基本情况,反映了株洲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青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