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3》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496
颗粒名称: 种植业
分类号: F307.1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12年株洲市农业增产之增长情况、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历史情况。
关键词: 株洲市 种植业 茶陵县

内容

【概况】2012年,株洲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3.9%,农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2元,增长17.6%元,农村经济综合指标稳居全省第二。株洲农业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市农业局获“2012年度全省农业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2012年度全省乡镇企业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
  粮食生产9年连丰。2012年,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水稻集中育秧、高产创建的行动,共完成集中育秧推广面积2.67万公顷,高产创建示范总面积2.67万公顷以上,水稻直播现象得到遏制,面积比上年减少六成。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1600多户。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6.73万公顷,总产187.4万吨,较上年分别增加1.13万公顷、8.8万吨,增长4.43%、4.93%,实现历史性“九连丰”。优质稻播种面积在14.67万公顷以上,其中高档优质稻播种面积1.47万公顷。2012年,株洲市再次获“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醴陵市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株洲县获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茶陵县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醴陵市、株洲县被评为全省水稻集中育秧先进县。
  经济作物提质增效。2012年,全市经济作物生产呈现“总面积稳定,区域特色作物有新发展,经济效益有新提升”的良好局面。全年全市经济作物面积10.88万公顷,实现产值40.71亿元,分别比上年略有增长。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商品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市经济作物设施栽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设施栽培面积1.27万公顷。
  蔬菜生产产销两旺。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22万公顷,总产157.2万吨,总产值27.39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上年增加1713.33公顷、16.5万吨和3.26亿元,增长2.8%、11.7%和13.5%,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产业。本地菜市场占有量达71%,价格基本稳定。完成蔬菜扩面526.67公顷,占年计划的112.8%,超额完成实事任务。株洲县和攸县被列入国家蔬菜产业重点发展县。
  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75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9家(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68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省著名商标36个、湖南名牌产品19个,品牌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20亿元,销售收入214亿元,利润8.7亿元,上缴税金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23%、4.8%、15.6%。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到282家,比上年增加20家,其中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17家,四星级20家,三星级19家。实现经营总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26.8%,接待游客315.5万人次。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筑起三道防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生产标准化。围绕农业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制定地方标准53项,先后建立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6个,面积14万公顷。第二道防线,检测常规化。建立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县检验检测中心、乡镇监管站及生产基地、市场和超市自检室,设立监测点100个,比上年增加40个。省农业厅组织抽检株洲市农产品120批次,合格率均在98%以上。全市共抽检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样品117210批次,合格率99.61%。第三道防线,经营品牌化。采取“以奖代投”方式,对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者进行奖励,全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5个,绿色食品33个。截至2012年,全市获“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245个。6月,省人民政府授予株洲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9月,全省300多人参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演练现场观摩会在株洲市举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先进,该项工作全省排第一位,被誉为“株洲经验”,在全省推介。
  农技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居全省第一,其中茶陵县经验在全省推介。经过改革,全市10个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站均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共核定农技推广人员编制357人,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有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45人,助理农艺师122人,技术员69人。
  农业行政执法全省领先。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995余台次、执法人员2136人(次),检查重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门店1165家(次),整治市场86个,立案65起,查处种子、肥料、农药14万余公斤,货值69万余元,挽回经济损失321万余元。3月底,查处一起涉嫌侵犯美国杜邦公司知识产权的农药大案,现场收缴涉案农药近468件,案值10多万元,案件定性准确、程序合法、裁量合理。
  农业项目资金取得突破。全年全市共包装项目23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茶叶产业开发),落实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9个,到位资金25835万元;共争取部、省级农业项目39个,到位资金14377.9万元。
  农技服务机制创新。成立由28名高级农艺师、农艺师组成的株洲市农业科技讲师团定期定点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全年全市组织开展各项服务20多万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40多万份,水稻测土配方、机械化收获、超级稻三定栽培、软盘抛秧、水稻免耕直播、频振式诱娥杀虫灯、水稻标准化栽培、优质稻生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旱粮综合高产栽培等10大技术和湘早籼42号、湘早籼45号、株两优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丰源优299、两伏1号、天优998、岳伏9113、湘晚籼13号等10大品种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其中,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4.14万公顷,推广应用配方肥60649吨,施用配方肥面积12.66万公顷,覆盖1744村;炎陵县霞阳镇石子坝村、茶陵县下东乡条心村、茶陵县桃坑乡夏乐乡、攸县贾山乡大沧村、攸县大同桥镇界江村、醴陵市沈潭镇江口村、株洲县太湖乡洪塘村、天元区群丰镇湘云社区等8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100%完成;各县(市)均构建病虫害专业防治网络体系和手机短信息服务平台,病虫情报进村率91.9%,组建264个服务队,年完成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8万公顷次,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攸县获评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2012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攸县获“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近年,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200处,投资1600万元实施“小农水”项目,开挖、疏浚、硬化排灌渠道50.5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667公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3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2012年,攸县在城乡同治、创新管理上大胆探索“攸县模式”,大力开展“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沟、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彻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茶陵“慧科”成功晋升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3月初,茶陵县慧科生态园以87.2分的得分,顺利通过验收,成功晋升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株洲慧科生态园位于茶陵县马江镇玄武村,界于106国道和衡炎高速公路之间,距茶陵县城10公里,是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占地面积266.67公顷,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园区建设以发展特种养殖为依托,以发展经济果木林为主导,以休闲观光为龙头,主攻园林绿化为主要内容。园区自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坚持“水保科研、生态示范、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种植各种名优特水果和油茶86.67余公顷(其中油茶53.33公顷,各种名优特水果33.33公顷),绿化及移栽精品苗木20余公顷,高标准新修小二型水库3口,山塘3口,坡改梯土梯田66.67余公顷,修建排水沟5800余米。
  【茶陵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通过省级验收】5月16日,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核组到茶陵县考评验收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组一行首先深入严塘镇尤最村等项目实施地,通过督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建设质量,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农民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度等环节进行综合考核考评。2011年以来,茶陵县以整合支农资金为重点,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发动,科学规划设计,齐抓共管,切实抓优质稻和油茶两大主导产业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考评验收组对茶陵县2011年在建项目规划设计、招投标、质量监管、工程验收、资金拨付等程序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覆盖全市乡镇】经过5年攻坚,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遍布全市各乡镇。20世纪90年代,乡镇农技站被脱钩、被断奶,农技推广体系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边缘。2007年,株洲市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各地以“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为标准,组建新型乡镇农技站,连线、补网、聚人。截至2012年5月下旬,123个乡镇(含涉农街道)均建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农技农机站、畜牧水产站,配编人员1018人。覆盖全市的农技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破解“无钱养兵打仗”难题,农技成果转化跃上新台阶。县级政府将肩负公益性职能的农技人员的经费和补贴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发放、足额到位,并办理好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解决农技“无人推广、无心推广”的问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步入快车道。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的入户率高达95%。破解“服务手段单一”难题,农民增收致富步入快车道。改革后,各乡镇农技站由单项技术指导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由常规技术指导向先进实用技术普及转变,由单纯技术指导向管理、营销知识传播转变。攸县的乡镇农技人员借助手机短信宣传新品种、传播新技术,超级稻、哈密瓜、提子等高产高效农业得到发展。
  【国家“火炬计划”超级稻项目在醴陵获重大突破】经过3年的制种试验和高产、高效示范,由科技部主导的国家“火炬计划”首个超级稻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在醴陵市沈潭镇美田桥村,“两优389”的组合创下制种单产纪录,每亩达253公斤。8月31日,省农业厅、种子管理局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农业大学等部门、单位派出的专家抵达醴陵市沈潭镇美田桥村,测产超级稻“两优389”品种验收工作。专家们随机抽取测产对象,经现场翻晒、分袋称重、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超级稻种子“两优389”组合平均亩产达253公斤。专家们综合3年以来的数据正式认定:国内制种单产最高的超级稻组合诞生,国家“火炬计划”首个超级稻项目在醴陵市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两优389”组合可满足13.33多公顷稻田的种子需求,这为节约耕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全省最大绿芦笋生产基地在株洲建成】9月18日,三门镇全省面积最大的绿芦笋生产基地秋笋开摘,在市区的大型超市,将陆续有新鲜绿芦笋、绿芦笋茶、绿芦笋罐头可供市民选购。2011年,株洲新合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绿芦笋杂交优良品种——美国绿宝,在天元区三门镇月形村种植33.33公顷,并配套建设深加工车间,对鲜绿芦笋进行分装、低温储存,加工成绿芦笋茶和罐头。该基地采用美国温室泥炭穴盘育苗、一年生高密度箱面双行栽培技术,亩栽3000株,可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南5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通过省级验收】9月7~10日,省农业厅测土配方验收专家项目组一行5人对醴陵市、株洲县、炎陵县、攸县和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专家组一行认真查看各地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田块和试验示范片、村组肥料配方公示栏、农资肥料销售点,并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户施用配方肥情况。最后在醴陵市集中听取5个项目县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工作报告以及2012年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专家组对株洲市深入细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各项目单位圆满完成样品采集、化验室建设、宣传培训、实验示范、数据库建设、配方肥的销售与应用等工作。经专家组评审,醴陵市、株洲县、炎陵县、攸县和茶陵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完成各项指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特别是醴陵市、株洲县、炎陵县的工作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醴陵挂牌成立湘东最大的农资储备配送中心】11月初,湘东地区最大的省、市、县三级农资储备配送中心在醴陵市供销合作总社挂牌成立,开始为广大经销商和农户提供服务。醴陵市新成立的农资储备配送中心占地12000多平方米,可储存各类农资2万多吨,辐射全市31家连锁农资加盟店。为进一步提升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的优势,醴陵市供销合作总社与省、市、县三级农资供应商分别签订联储协议。这将为稳定农资市场、降低农资成本、减少流通环节、确保市场净化起到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3

《株洲年鉴 201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13.10

本年鉴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湖南省株洲市2012年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和基本情况,反映了株洲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