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株洲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广播电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广播电台
分类号:
TN931
页数:
4
页码:
683-6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新闻的广播电台的株洲人民广播电台、 县(市)郊广播电台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广播电台
广播中心
内容
一 株洲人民广播电台
(一)基础建设 1958年,市委决定将市广播站改造扩建为株洲人民广播电台。10月,由市财政拨开办费1万元,利用学堂冲原文化系统1栋400平方米旧房,建起高27.5米、长40米的木制天线;12月中旬,从长沙运回省广播电台支援的1台原国民党政府留下的500瓦中波旧发射机,经修理运转正常,于18日下午5时30分对外发射,效果良好。1959年元旦,正式播音,频率1400千周。后发射功率由500瓦增大到1000瓦,可覆盖株洲、长沙、湘潭、醴陵等地。当时电台设备简陋,仅有收音机2台,增音机1台,手摇式录音机2台。1960年5月,株洲广播电台因建台成绩显著出席省文教先代会,并被评为省先进集体;6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8月电台先进事迹被汇编入中央广播事业局出版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广播方面先进经验选集》。1962年6月30日,根据国民经济调整计划,电台被撤销,停止播音。
1984年12月12日,株洲人民广播电台恢复。1985年,筹集资金16万元(市财政拨10万元,向全市231个单位集资6万元),选址鹅颈洲,于9月开工重建。到1986年4月,完成发射机房等900平方米基建工程,架设高76米和83米的铁塔两座,接着维修和改造原有播音室、机房设施,于7月1日正式恢复播音。到1990年底,主要设备有1000瓦中波发射机2台,50瓦调频发射机1台,各类播出调音台7台,监听机组4台,各种录音机22台,主体声唱盘4台,窗式空调机4台。全台职工58人。
(二)节目 广播电台从开播之日起,始终坚持以市委在每个时期的工作中心为广播宣传中心。从1959年元旦开播,到1962年停播为止,每天早中晚播音3次,共9个小时。除转播中央电台新闻和重大节目外,自办节目有本地新闻、专题、文艺、广播体操、气象预报等。该台《依靠党委,精办节目》经验总结,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广播业务》(1961年第1期)曾予介绍。
1986年7月1日恢复播音后,每天18:00~20:35播音1次,共155分钟。1987年元旦后,每天播音2次,共360分钟。同年5月18日起.每天早中晚播音3次,共500分钟。其节目设置:
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是电台的主体节目。恢复播音初期,每天除转播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和省电台的《全省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站联播节目》外,还自办《株洲新闻》,每次播音10分钟,每天重播1次。1987年5月18日起改为《新闻综合》,以本市新闻为主,综合兄弟电台新闻、国内外要闻、经济信息、市场动态等时效性很强的新闻和信息。按照真、短、快、活、强的要求,每次节目不少于10条,采取口播、音响和消息、通讯、言论、今日新闻等搭配播出。1989年6月,在节目中新辟《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和《简要新闻》两个专栏。《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至年底就宣传了40多名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典型事迹,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每次10分钟,每天重播2次。《简要新闻》,以当天新闻为主,每次5分钟,每天重播1次。
专题节目
1987年元旦开辟《今日十分钟》,5月18日改为《今日十五分钟》。该节目采用板块形式,设有《听众信箱》、《生活顾问》、《两分钟论谈》、《法制园地》、《青年之友》、《家庭生活》、《市场巡视》等20多个小栏目,定期轮换,由主持人串接起来,与听众一起思考、分析、探讨,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同年2月创办《学习与实践》理论专题节目,设有《指南针》、《广播论坛》、《经济漫谈》、《人生哲理ABC》、《法制园地》、《大众美学》、《理论信息》、《成才之路》等8个小栏目,每次安排3~4个,有机组合,穿插进行。每月播音1次,每次15分钟,重播1次。主要内容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准绳,以干部和青年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到各层次听众的需要,通俗地传播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以提高听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增强建设“两个文明”的自觉性。同年5月18日创办《奔龙之声》,以宣传新人新事、新成就、新经验为主体。每周播音1次,每次15分钟,重播1次,从未间断。
1988年6月29日创办《株洲春秋》,介绍株洲的名人、名胜古迹、名优特产、英烈、民俗、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地名来历等,采用游记、专访、散文、报告文学、特写、杂文、故事等形式,对广大听众进行爱国爱乡教育。1988年度《广播电视部年鉴》对该节目作了专门介绍。1989年5月停办。
服务节目
株洲天气预报,每天早、晚各1次。1987年5月18日开办《广告》节目,每天6次,每次5分钟。1989年4月10日创办《空中大观园》,介绍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联系的商品知识,报道各类市场商品信息,预测市场行情变化,做听众的良师益友。
文艺节目
1986年7月1日恢复播音始,就开办《长篇连播》。1987年元旦起,增加《音乐天地》、《戏曲之友》、《文学之窗》、《听众点播》,每天播音2次。5月18日后,又增设《音乐讲座》、《空中影院》、《快乐今宵》、《周末文艺》。1989年新辟《文学立交桥》、《中外名曲》、《南腔北调》、《笑口常开》、《多彩的星期天》、《广播剧》、《音乐专题》等。1987~1990年,文艺节目连续4年在全国城市电台、连续3年在全省优秀广播文艺节目评比中获奖。获奖作品有1987年的文学专题《暮年游湘思中原,留得诗歌千古传》,音乐专题《潇湘新歌情悠悠》、《童心在歌唱》,广播诗剧《火车轰隆隆驶来》;1988年的音乐专题《漫漫歌诗路,悠悠赤子情——介绍著名歌词作家张藜及其作品》;1989年文艺专题《炎帝魂系子孙情》和《微型小说荟萃》等。
二 县(市)郊广播电台
1972年,株洲郊区广播站开始用无线传输信号向全区广播;1981年建立频率为152.1兆赫、功率为1瓦的小电台。
1983年9月,攸县、茶陵县、株洲县广播站改为有线广播电台。
1984年,市郊区建立101.7兆赫、功率为30瓦的调频广播电台;醴陵县建调频广播发射台;年底攸县有线广播电台改为调频广播电台。
1985年,郊区广播电台功率增至50瓦,信号覆盖全区;并与株洲县一样实现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广播网。
1987年,酃县在笔架峰安装1台功率50瓦的调频发射机,全县15个乡镇广播站均使用调频接收机,与茶陵县同时实现调频广播与有线广播相结合的传输手段。
1990年,各县(市)郊农村有线广播网新架专线1078杆程公里,整顿专线1613杆程公里,现代化农村广播网络基本形成。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