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市)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8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市)报
分类号: G215
页数: 3
页码: 667-6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新闻的报业县(市)报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报纸 报业

内容

民国9年,醴陵驻省会学生会创办《醴陵旬报》(傅熊湘主编),攸县刘乙青创办《春秋报》。此后,茶陵刘澹、周庭藩创办《雅言报》,陈应炳、尹任创办《自治周刊》。《春秋报》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为主,创刊不久便停刊。《雅言报》宣扬自治维新,《自治周刊》提倡工农运动,双方在茶陵以报刊为阵地,进行激烈论战,后分别于民国15年、16年停刊。《醴陵旬报》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在省内带头用白话文撰写新闻与评论,宣传三民主义,抨击北洋军阀。该报于民国16年停刊。
  民国12年,在中共党员李立三影响下,醴陵县中学左权、陈觉、蔡升熙、宋时轮等一批进步学生,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创办油印《前进》周刊,宣传革命,鞭挞时弊。
  民国13年,醴陵报商廖策群办文摘周刊《渌江星报》,26年改名《星期报》,不久即停刊,历时13年。民国14年,国民党茶陵县党部最早创办机关报《洣声报》,旋因办报人与县党部另成体系而停刊。16年,茶陵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农运周刊》,刊载内容以短小精悍的顺口溜为主,如“牛作田,马吃谷,农民受辛苦,土豪享现福”,旨在唤起农民觉醒,参加革命。仅出4期,马日事变后停刊。
  民国17~21年,《茶陵民报》、《攸县民报》(初为《攸县通俗报》)、《醴陵民报》、《酃县民报》相继创刊,均为国民党各县党部机关报,于38年夏秋先后停刊。23年,茶陵国民党甲乙两派为进行派系斗争,创办过《大道报》与《云阳报》,出版均不到1年。
  1927~1934年,酃县红色政权报刊最为活跃。当时中共中央苏区和湘赣省委在此创办刊物《红旗》、《湘赣红旗》、《列宁青年》。1931年8~10月,中共酃(县)遂(宁)中心县委、县苏维埃在石洲创办油印机关报《酃县报》,栏目有《红军口号》,《作战快讯》、《革命歌曲》、《红军纪律》、《苏区政策》等,由交通员送往各乡村口头宣传或张贴,推动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十分注意利用报纸进行宣传。这一时期,株洲现辖境内报纸有数十家,其中最著名的为《民锋日报》和《开明日报》。1938年冬,醴陵文湘岩独资办《民锋日报》。1939年3月,中共地下党员余志宏、徐邵年介绍厉刚任该报总编辑。该报宣传国共合作抗日,反对屈敌投降,间或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刊登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国民党腐败的文章,常遭国民党县党部警告,报纸“开天窗”。不久,厉刚被排挤,报纸查封。同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地下党员黎澍,联络国民党进步人士刘岳厚在茶陵创办《开明日报》,1940年初迁衡阳,次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以“言论荒谬”为由封闭。该报十分重视运用木刻艺术增强报纸的感染和号召力,曾出过《抗战木刻》、《诗与木刻》共9期,还用红黑2色套印2幅4开大小《抗战门神》,随报送与订户。1946年,醴陵教育界进步人士殷德饶、李石静等集资创办《儿童周报》,图文兼备,服务少儿。但因经费不足,仅办5期。
  1949年4月,中共地下组织在《醴陵通俗报》建立以蔡日峰为书记的地下党支部。蔡兼任总编辑,编辑记者和骨干技术工人中有8名共产党员。这家本为国民党的外围报纸,逐步变成了共产党揭露国民党腐败,宣传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迎接解放的合法斗争工具。7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醴陵,第四野战军118师政治部接管该报,更名《前进报》。8月底,部队离境,报纸停刊,人员转入湘潭《建设报》。
  1956年,《醴陵报》、《酃县报》、《攸县报》、《茶陵报》先后创刊,均为中共各县县委机关报。1958年,市郊区创办8种油印小报。1959年10月,中共郊区区委机关报《株洲郊区报》创刊。该报办报期间,与《株洲日报》多次合刊出版。60年代初,各县报相继停刊。郊区报于1961年2月4日并入《株洲日报》,少数采编人员亦随之转入。
  1981年3月,《攸县报》复刊,1985年4月停刊。1983~1986年,所辖各县(市)均办有农业科学技术报,至1990年仅《酃县科技报》尚在发行。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