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竞技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6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竞技体育
分类号: G8
页数: 13
页码: 593-605
摘要: 本掌记述了株洲市的竞技体育的球类、军事体育、游泳皮划艇、体操技巧、田径、举重摔跤、棋牌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竞技体育 体育

内容

第一节 球类
  一 篮、排、足球
  民国时期,株洲境内就开始有篮、排、足3大球运动。民国3年,醴陵遵道中等预备学校倡导篮、排球活动。嗣后,醴陵县中小学、机关、厂矿企业球类活动日趋活跃,每逢节假日学校常有班际校际球类友谊赛,间或还组织球队赴邻近县访问。20年,在长沙上学的攸县籍学生夏光锡、文良定回家度假,组织了该县第一个篮球队——攸扬球队。22年,醴陵县复兴银行举办“复兴杯”篮球赛,有4乡职工、湘东中学、醴陵教工等代表队聚集县城角逐。同年,酃县第一高级小学率先在学校大操坪建起该县第一个篮球场,接着第二高级小学以及其他各高级小学也先后兴建了篮球场,开展篮球活动。34年,酃县第二届运动会,始设球类竞赛项目。
  共和国初期,境内仅有一些民间自发的篮、排球活动。1952年“五四”青年节,举行市首次排球赛,随后多年频繁的篮排球赛事活动,使篮球运动成为株洲的强项。1959年,在省一运会上,株洲男篮三战三捷获冠军。同年底,市男、女篮球专业队成立,有队员31人。1960年,在省篮球锦标赛上男篮获冠军,在省少年篮球排球锦标赛上少女篮获第1名。同年女篮以湖南二队名义,参加全国乙级篮球联赛。
  1974年,在省三运会上,男足获第1名。1978年,在省四运会上,男篮获冠军。
  80年代初中期,三大球赛事活动频繁,先后举办了市中小学生足球赛、“奔龙杯”足球赛、首届“拼搏杯”排球赛;承办和接待了全国公安系统篮球赛、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分区赛、首届“贺龙杯”女子足球邀请赛、湖南省少年足球赛、全国篮球联赛分区赛;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一系列省级比赛,其中获得冠军称号的,有1980年省少年足球赛、1981年省少年篮排足球“流动杯”第二阶段比赛少年足球赛、1982年省少年排球“流动杯”决赛、省五运会女子篮球赛。
  二 乒乓球 羽毛球
  民国初期,乒乓球运动传入攸县中小学校,学生们用餐桌或课桌拼拢作球台,用木板作球拍,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开展活动。民国29~30年,攸县第八、九届儿童运动会,始设乒乓球赛项目。
  50年代初,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逐步在全市学校、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普及。1956年12月,举行市首届羽毛球赛,有8个单位40名运动员参赛。1957年,市乒乓球队成立。1964年,举行市首届乒乓球锦标赛,有45个单位36支男女队290名运动员参赛,进行了78场团体赛293场单打赛。
  “文革”前期,运动队伍被迫解散,有组织的赛事活动中断。70年代初,市乒乓球队恢复。1974年,在省三运会上,乒乓球队男队获团体第1名。1975~1976年,两次派队参加省羽毛球赛。1977年3月,市重点体校成立,把乒乓球列入训练项目。
  80年代,乒乓球、羽毛球运动成为株洲强项。1980年,在安化举行的全省少年儿童羽毛球赛上,郭小芳获少年组女子单打冠军,郭小芳和姜燕配对获少年组女子双打冠军。1981年,在株洲承办的省少年儿童乒乓球教学赛上,王勇获男子组冠军;在凤凰县举行的全省少年儿童羽毛球赛上,湘江机器厂业余体校男女羽毛球队代表株洲参赛,获6枚奖牌,郑亚虹被选拔进省队。1982年,在省五运会上,株洲成年男子乒乓球队获团体冠军。1984年,在省少儿乒乓球赛上,彭瑞获少女甲组第1名;在邵阳举行的省少儿羽毛球赛上,张虹获少女甲组单打第1名,陈雨红和王晓军获少女乙组双打第1名。1986年,在省六运会上,乒乓球队男子成年组获团体冠军,阮湘平和刘明水获男子双打冠军。1987年7月,在省少儿乒乓球赛上,女子乙组获团体第1名。1989年,在甘肃举行的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赛上,何静获少年女子单打第1名、双打第2名;在益阳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羽毛球赛上,杨康与外地运动员配对获男子13岁组双打第1名,杨康和郑晓惠分获男女13岁组单打第3名。1990年,在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羽毛球赛上,张固获男子甲组单打第2名、双打第3名;在省七运会上,朱春妮、王云获女子甲组乒乓球双打第1名。
  第二节 军事体育
  50年代后期,株洲军事体育兴起。1958年,酃县造纸厂职工朱精华被湖南体育学院录取,后成为省摩托车队运动员。他多次参加全国比赛,是株洲的第一名军事体育运动员。1959年,市一运会设射击项目。同年,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上,攸县运动员汤清泉、李桢良等获航海女子手旗队团体通讯冠军,刘恢文获手旗通讯健将称号。
  60年代,出于战备考虑军事体育开始有较大发展。1960年,市国防体育俱乐部成立,开设以射击为主,以航海模型、跳伞等为辅的训练项目,共有15人参加航模、1400人参加地面跳伞、50人参加飞机跳伞训练;在市第一届射击个人冠军赛上,有1人达二级,3人达三级运动员标准;在全省航模赛上,市队获牵引模型滑翔机冠军。1961年,举行市“八一”民兵射击、无线电收发报分区赛。1963年,市国防体育俱乐部举办12期民兵业余训练班,培训民兵6857人,其中射击6期3997人、投手榴弹260人、无线电通讯4期577人、航空模型1期20人、航海模型1期7人、其他项目1996人。同年,选派民兵射手参加省比赛,青少年组获两项团体冠军,并有6人被选拔到省队参加全国青少年射击通讯赛。1964年7月,在市二运会暨第一届民兵比武大会上,设轻重机枪等7个枪种、增设手榴弹投准和10公里武装赛跑等军事项目;10月在省二运会暨第一届民兵比武大会上,市队获射击男子团体总分第1、单项三个第1,运动员陈建雄、郭伯徐在小口径步枪3×20项目中以471和452环双破446环省纪录,代淑芝、孔桂荣、黄慈初在小口径3×20项目中以1325环破1297环省纪录,张金堂在无线电手键发报中长码以90.6的成绩破89.6省纪录。1965年8月,在株洲承办的全国青少年射击赛上,株洲运动员钟克平创少年男子小口径步枪3+10卧姿89环全国最高纪录。
  “文革”中军体活动一度中断,后期全面铺开,军体人才成长较快。1974年8月,在省三运会上,市射击队获男女团体第1名。1975年11月,市业余军事体校成立,开设航模、射击、无线电收发报3个项目,培训学员45人。1976~1977年,在省射击赛上,市航模队获团体总分第1名,运动员孙青兰创射击省纪录。1978年7月,在省四运会上,李双仁获女子无线电收发报冠军,有21人次破3项省射击纪录,4个队破4项省团体射击纪录,1队3人创1项省团体射击纪录。
  80年代,射击成为株洲强项。株洲多次派队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军事体育比赛,获多项冠军,并涌现出莫晓勇、汤青、易律等一批优秀军事体育人才。1981年,在省优秀射手赛上,市业余射击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1名,莫晓勇获汽手枪、小口径手枪慢射两项第1名,达一级运动员标准;攸县中学生龙智升获小口径步枪3×10射击第1名;在全国射击通讯赛上莫晓勇创男子自选手枪10+30慢射和汽手枪10+40两项全国纪录。1982年2月,在省优秀射手和重点项目射击赛上,莫晓勇1人独得4枚金牌,陆仲梅、冯东慧各获1枚金牌,王星棋以545环破男子自选手枪3×20射击535环省纪录,陆仲梅、冯东慧、刘曙以840环破女子手枪5×30射击835环省团体纪录;8月在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通讯赛湖南赛区上,市航模代表队以925分获团体冠军和二级橡筋动力模型第1名,运动员许伟平获一级自由飞机模型第1名,陈伟强获二级橡筋动力模型第1名,徐卫国获三级橡筋动力模型第1名,黄克武获一级牵引滑翔模型第1名;9月在省五运会上,市射击代表队有6队28人次破6项省射击纪录,获男子小口径手枪50米第1名,莫晓勇获男子手枪慢射15+60第1名。1983年8月,在株洲举行的省射击赛上,市代表队创男子射击小口径运动步枪30发卧射、汽步枪40发及男女团体自选手枪慢射10+30、汽手枪10+40省纪录。1984年2月,在省射击赛上,沈志斌获男子汽步枪40发第1名;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全国步枪分项赛中,汤青获女子标准步枪3×20团体第1名和步枪60发卧射团体第2名;同月在省青少年射击赛上,冯东慧获女子手枪5+30发慢射第1名,沈志斌获男子汽步枪40发立射第1名和自选步枪3×20第1名,创团体自选手枪慢射10+30和女子团体小口径运动步枪30发卧射省纪录。同年,在省优秀射手赛上,女子步枪一队和步枪二队均破省团体纪录,男子创小口径运动步枪30发卧射、汽步枪40发省纪录。1985年10月,在合肥举行的全国步枪射击分项赛上,汤青获女子小口径步枪3×20队赛第3名。1986年9月,在湘潭举行的省六运会上,汤青以383环和570环超女子射击汽步枪和标准步枪3×20两项亚洲纪录,并获60发卧射、汽步枪40发、标准步枪3×20卧、立、跪射三项第1名,易律获自选步枪3×20、汽步枪40发、运动步枪3×20三项第1名,王星棋、易振云获男子60发卧射第1名,周志斌获男子40发汽手枪第1名;10月在沙市举行的全国跳伞锦标赛上,彭斌获男子集体定点跳伞第1名。1987年,在洞口县举办的省青少年射击赛上,市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1名,运动员罗平获女子标准步枪60发卧射第1名,罗平、夏晓青创女子汽步枪40发省纪录。1988年4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射击冠军赛上,易律获男子自选步枪跪射第3名;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射击锦标赛达标赛上,汤青获女子小口径步枪60发队赛和步枪60发卧射队赛两个第1名,以1777环超1775环亚洲纪录;7月在衡阳举行的省青少年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市代表队获射击团体总分第1名,运动员罗平破女子自选步枪3×20省纪录,创标准步枪60发卧射及标准步枪3×20省纪录,易律获男子自选步枪3×20及汽步枪60发第1名,于龙创自选步枪60发、梁艳创标准手枪慢加速60发省纪录。1989年10月,在南昌举行的全国射击锦标赛上,易律获3×40小口径步枪项目冠军,并被选入国家集训队。1990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射击冠军赛上,易律获男子自选步枪立射第1名;6月在济南举行的全国跳伞优秀选手赛上,彭斌获男子集体定点跳伞第1名;7月在湘潭举行的省七运会上,易律获男子射击汽步枪3×20第1名,梁艳获女子射击小口径手枪第1名;11月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上,彭刚获F1—1.65第3名。
  第三节 游泳 皮划艇
  民国32年,攸县派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获男子公开组游泳第5名。
  共和国成立后,以游泳为主的水上运动由自发锻炼转入正规训练。1956年,醴陵县学生游泳代表队首次在省游泳比赛中获总分第1名,破两项省纪录。1957年7月,姚佑和等4名运动员入选省代表团,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游泳跳水锦标赛,姚佑和破女子200米、400米、8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成为湖南省游泳运动员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名次的第一人。1958年,醴陵业余体校游泳重点班成立,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集中训练,运动水平稳步提高,参加省历年游泳比赛,获得过19次团体总分第1名。1960年,姚佑和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游泳赛,以10′53″9的成绩创女子8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1963年,姚佑和入选中国代表团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参加世界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获4×100米自由泳接力、200米和400米自由泳金银铜牌各1枚。1964年,姚佑和赴雅加达参加世界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获4×100米自由泳接力、200米自由泳第1、3名,成为醴陵籍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竞赛中获得金牌第1人。同年,举办以青少年为主的市游泳比赛,组织声势浩大的千人横渡湘江游泳表演,推动群众性游泳活动开展。
  “文革”后期,市游泳队恢复训练,游泳项目逐渐成为株洲强项。1972年,在省青少年游泳赛上,市游泳代表队创男子400米自由泳、混合泳和女子400米自由泳、混合接力省纪录,女运动员朱芝秀独创100米、400米自由泳和100米蝶泳3项省纪录。1974年8月,在省三运会上,醴陵县23名游泳运动员代表湘潭地区参赛,获游泳项目7个第1名。1977年,在岳阳举行的省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市游泳队有4人创5次省纪录。同年,市重点体校开学,设游泳训练项目。1981年,醴陵县一中被定为省游泳重点项目布局学校。1979年,在零陵举行的省少年游泳选拔赛上,市学生游泳代表队有10人创16次省纪录。1983年,在省青少年运动会上,市游泳代表队7人创游泳8项次省纪录;运动员江立新在省潜水赛上获3枚金牌。1984年8月,在省少年游泳运动会上,市游泳代表队获400米混合泳接力儿童男子甲组第1名、女子乙组第1名,运动员袁煌获少年男子甲组100米蝶泳、200米个人混合泳和400米自由泳第1名,蒋洁获少年女子甲组100米自由泳、100米蝶泳和200米个人混合泳第1名。1985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游泳分区赛上,彭钢获200米混合泳第1名。同年夏,选拔运动员委托株洲县体委集训皮划艇,并将有前途的苗子送省水上基地代训。1986年4月,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潜水邀请赛暨出国选拔赛上,黄茵破800米、1500米蹼泳全国纪录,并被选入国家潜水集训队;9月在省六运会上,彭钢获4项第1名破3项省纪录,钟敏获3项第1名破2项省纪录。1987年4月,在香港举行的亚太地区游泳分龄组锦标赛上,钟敏以2′41″49的成绩获女子200米蛙泳第1名;6月在衡阳举行的省中学生游泳选拔赛上,谢辉创200米、400米、800米自由泳省纪录;7月在衡阳举行的省少儿运动会上,市中学生代表队创男子400米自由泳接力省纪录,彭红潮创女子50米、100米、200米蝶泳省纪录;11月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皮划艇赛中,刘建斌、王新强获男子1000米双人划艇第2名。同月,在省皮划艇赛上,株洲县代表队获男子单人划500米、1000米、2000米第1名。1988年7月,在衡阳举行的省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市男子少年队创400米自由泳省纪录,女子少年队创400米自由泳、混合泳省纪录,儿童男女队均创200米混合泳、自由泳省纪录,女运动员肖成瑶创50米、100米、200米个人混合泳省纪录,张向荣创800米自由泳、50米仰泳省纪录。1990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皮划艇冠军赛上,王新强获男子500米、1000米双划第1名,10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皮划艇锦标赛上,王新强又获500米、1000米双划、1000米4划和10000米双划第1名。
  第四节 体操 技巧
  清末至民国期间,境内中小学设体操课,共和国成立后,体操始作体育竞技项目。
  1957年,首次举办市体操锦标赛,并选派运动员参加省级赛。
  1959年,市少年业余体校成立。1962年,体操列为重要训练项目。1972年,举办市体操赛,组选代表队参加省少年体操赛,运动员言雄获单杠第1名。1973年4月,举办市体操赛。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株洲体操运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城区3所重点体校,均开设了体操训练课程,培养出一批优秀运动员。1980年,在省少年体操赛上,市重点业余体校体操班12岁的学生丁琦一举夺得6枚金牌;株洲电力机车厂业余体校体操班10岁的小运动员曾英姿,以优异成绩被选拔代表湖南省参加国家在昆明举行的世界中学生体操选拔赛。1981年,8月在省业余体校少年儿童体操赛上,丁琦夺得男子甲组7个项目中的6个冠军、一项亚军,总成绩和名次均列全省第1;9月在宁波举行的全国业余体校体操赛上,曾英姿获女子儿童甲组4块金牌。1984年9月,在合肥举行的全国技巧锦标赛上,株洲电力机车厂业余体校学生康俊秀获女子双人全能、第一、二套3个第2名。1985年是康俊秀的丰收之年。4月在莫斯科第14届沃尔科夫国际技巧邀请赛上获女子双人技巧全能第2名,5月在全国技巧冠军赛上获女子双人全能和第一套第1名、第二套第3名,9月在全国技巧冠军赛上获女子双人全能和第二套第1名、第一套第2名及国家运动健将称号;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技巧世界杯赛上获女子双人技巧全能和第一、二套第3名;在维尔纽斯国际技巧邀请赛上,又获女子双人全能第1名。1986年3月,在美国美洲杯赛上曾英姿获体操全能、高低杠、男女配对第4名、自由体操第5名、平衡木第6名,4月在莫斯科第十五届沃尔科夫国际技巧赛上康俊秀获女子双人技巧全能第3名,5月在汉城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上康是中国队获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之一,6月在南宁全国技巧锦标赛上康获女子双人全能和第二套第2名、第一套第3名,9月在澳门太平洋地区国际体操邀请赛上,中国队获团体冠军,曾英姿为主力队员并获个人跳马冠军。同年在第比里斯国际技巧邀请赛上,康俊秀获女子双人技巧全能第1名。1987年5月,在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体操预赛和11月全国体操决赛上,以曾英姿为主力队员之一的湖南队均获女子团体冠军。
  第五节 田径
  民国2年,茶陵县在文星门对河沙洲上(今洣江乡下瑶村)举办首届县运动会,为株洲田径运动之始。“五四”运动后,田径运动逐步在各地一些学校兴起,但由于条件限制,多是进行一些短距离赛跑、越野跑和投掷等项目。10年,醴陵遵道中学学生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第五届联合运动会田径赛,打破了往届省运会仅有省城学校参赛的局面。20年,醴陵县和攸县代表队的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赛。32年,茶陵县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学生李德生以4′5″的成绩获1500米第1名。
  共和国成立后,株洲田径运动在逐步普及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1952~1965年,中小学将田径列为体育课重要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田径赛事频繁,运动成绩迅速提高。1953年7月,举行市首届田径运动会,来自机关、学校等15个单位的运动员,参加了100米、1500米和手榴弹掷远等项比赛。1956年,攸县运动员刘早生以11″6的成绩打破省男子100米纪录。1959年,在省一运会上,株洲运动员胡成师获3000米障碍冠军、宋国栋获马拉松冠军。1962年,醴陵县运动员李雁南在广州中南区田径运动会上,获男子400米、1500米、3000米第1名。1964年,株洲运动员欧阳珍在省二运会上,创女子五项全能省纪录。
  “文革”初期,株洲田径竞技活动中断,1971年逐渐恢复。1974年,在省三运会上,株洲运动员刘宏建获女子100米栏、200米栏冠军。1975年,在全省少年选拔赛上,株洲运动员陈宁星、湛海华创800米、3000米全国纪录。1976年8月,在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醴陵县学生杨展获中学男子甲组1500米、3000米第1名;9月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中学生分区田径运动会上,杨又获1500米第3名。1978年,在省四运会上湘江机器厂子弟中学学生刘国华获女子标枪冠军、周天红获男子跳高冠军、罗德懿获女子急行跳远冠军。
  1982年,在省五运会上,株洲运动员夏文喜创1500米省纪录,刘国华以56.08米成绩创女子标枪省纪录,盛国勋获男子铅球冠军。1984年,在省少年田径赛上,株洲龚瑞林获少年男子跳高、铅球第1名;在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上,株洲杜卫红获女子铅球、铁饼第1名。1985年,在桃源举行的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醴陵县二中学生姚海涛获400米、800米第1名;在河南洛阳举行的全国业余体校田径赛上,醴陵县中学生王水林获少年组铅球、铁饼、1500米全能冠军,并在湖北沙市举行的九省一市“长江杯”田径赛上,获铅球第1名。1986年,在省六运会上,醴陵县二中学生姚海涛破800米省青少年纪录,超全国中学生纪录;在省中学生田径选拔赛上,株洲铁路一中学生蒋学文获男子110米栏、跳高第1名。1987年,在省田径分龄组赛上,株洲骆军获女子跳高全能第1名。1988年,在佛山举行的全国业余体校田径分龄赛上,株洲全宏亮获男子15岁短跑组第2名。1989年8月,在重庆举行的全国田径少年分龄赛上,骆军获女子13岁组跳高、十项全能第1名。这是株洲少年女子田径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首次获得金牌。同年9月,在省七运会上,株洲付党育获110米栏第1名,在全国部分城市“长江杯”田径邀请赛上,他又获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3项第2名。1990年,全宏亮在湘潭举行的全国少年田径赛上,获4×100米接力第2名。
  80年代,株洲标枪运动员刘国华脱颖而出。她在1981~1988年间,曾参加过全国田径锦标赛、国家第六届运动会和国际田径赛、第十届亚运会等14次国内外重大比赛,每次成绩名列前茅,掷枪距离由51.48米提高到67.72米,破亚洲纪录,被国家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第六节 举重 摔跤
  举重,是株洲民间传统项目之一,习武之人常练习抓石锁之类,以提高力量素质。攸县蔡会文烈士练武时曾举过的重达80多公斤的石柿子,至今仍珍藏在其纪念馆内。
  共和国成立后,举重、摔跤列为竞赛项目。1957年,株洲始有举重赛。1958年,组队参加了省举重、摔跤赛。1959年9月,在湖南省九市举重锦标赛上,许志杰以71.5公斤的成绩创中量级推举省纪录;10月在省首届运动会上,沈永伟创举重轻量级290公斤省纪录。1962年,在湖南省九市举重锦标赛上,株洲获团体第3名,运动员吕思进以240公斤成绩创轻量级省纪录。此后20年间,株洲举重竞技体育停滞不前。1982年,在省五运会上,胡炳如获举重170公斤级第1名。1986年,株洲县组队代表市参加省摔跤赛,获团体总分第1名。1990年10月,在郑州全国自由式摔跤冠军赛上,唐建国获57公斤自由式摔跤第2名。
  第七节 棋牌
  民国29年,攸县民教馆曾举行象棋赛。
  共和国成立后,传统的中国象棋娱乐活动在工厂、农村迅速普及,工休农闲,茶余饭后,室内室外常有人对弈。1958年,醴陵县成立职工象棋队,开始有组织的竞赛活动。1962年,开办市象棋业余训练班,组织象棋竞赛活动。1977年3月,举行市象棋选拔赛,11月组织市队参加省职工象棋赛获团体第1名。1978年7月,在省四运会上,株洲象棋代表队获象棋团体第1名。1988年11月,在省象棋赛上,株洲队力克群雄再次获得团体冠军。
  株洲围棋运动起步较晚,60年代始开办训练班和举办市级比赛,80年代才获得较大发展。1978年4月,市四运会设围棋项目,湘江机器厂围棋队获团体第1名。随后运动员李大江、张思化、陈松等围棋高手,多次在全省比赛中获得好名次,并涌现出一批女棋手和少年棋手。
  1978年,桥牌运动在株洲悄然兴起。1982年8月,市桥牌协会成立,接着东南北三区桥牌协会相继成立,并挂靠一个工厂,积极发展会员和实行市级“桥牌”大师分制度。1984年6月,在益阳举行的省桥牌赛上,市桥牌队获男子团体第1名,运动员雷南平、易鹊平获女子东西组第1名。1985年,株洲承办全国桥牌赛,接待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5个代表队183名运动员参赛,获体育荣誉奖章。1986年,市女子桥牌队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桥牌赛,杨金英、易鹊平获女子双人对手赛冠军。1989年5月,在世界“埃普森”桥牌通讯赛上,株洲选手陈宗祥与长沙选手郑克明联手夺得中国赛区第1名,世界第27名。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