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药品检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药品检验
分类号: R197.2+1
页数: 2
页码: 549-550
摘要: 本节技术了株洲市的卫生的药政管理的药品检验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药政管理 药品检验

内容

1961年5月15日,市药品检验所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实验室面积30平方米,配有分析天平、比色计、酸度计、冰箱、烤箱等仪器设备,可开展一般药品化学检验。1968年12月,药检机构被撤销,药检工作中止。1969年9月,药检工作恢复,其人员合并到市防疫站。1980年药检所恢复建制,1982年组建化学室、生测室、中药室。至1990年,市药检所有职工28人,其中技术人员24名(副主任药师2名,主管药师8名),备有空调、显微镜、自动旋光仪、751型紫外分光仪、生化培养箱、净化工作台、释放仪以及气相色谱仪、日产岛津265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高压液相色谱仪等高精度仪器设备,能开展中西药品的各项检验工作。是年,市药检所迁东区文化路钟角湾新址。
  1961~1990年,市药检所检品总数达8396件,其中协助公安、司法、工商行政部门、医院及有关单位鉴定或处理医疗事故,进行毒物分析41次,报告结果准确无误。
  药品抽检 1980~1990年,市药检所共抽检2207批样品,不合格726批,不合格率33%。通过抽检,药品质量问题主要有:①医院大输液、普通制剂含量偏差大;②中药材伪劣品种时有出现;③中成药卫生标准合格率低。
  传统药材鉴别 1953年,市药检所成立前,株洲市大部分药品送省药检所检验。1962年,市药检所开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质量检验,次年下半年因基建停止检验工作,全所职工即下到产、供、销、用等44个单位,对各个环节的药品质量进行重点检查,清出霉坏变质、过期失效药品260余种。1964年,首次开展抗菌素检验,由于药检专业人员缺乏,设备条件简陋,当时只能开展部分药品的外观、含量、热源、无菌等检验工作,遇检定困难或仲裁检品,则送省药检所。1969年,重点协助医院开展自制制剂的快速分析,培训农村中心卫生院药工人员以及医药公司、药厂检验人员。1972年,检查医药公司仓库注射剂共34个品种84个批号,其中9个品种14个批号澄明度不合格。1977年,市中药厂生产的一批脑乐静出现炸瓶,市药检所经过反复实验和特殊培养,找出其中原因并协助药厂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得以提高。70年代后期,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检验技术的发展,市药检所先后开展杂菌、霉菌和致病菌的检验工作,抗生素效价,药物毒性,药理(升压、降压、刺激)试验以及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常量分析至半微量分析。80年代后,检验手段迅速提高,相继开展中成药粉末和植物成份鉴定,微量分析,各类中西药检验项目达100种,其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列入全省地市级药检所先进行列。1985年,经检验市中药贸易中心“AA”牌血竭属伪品,协助药政部门进行处理,杜绝伪品在市场销售。1986年,对湖南省零陵地区使用20多年的“泽兰”品种进行产地调查,确定该品种为溪黄草,其“溪黄草能否作为泽兰代用品的研究”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元月,对市中药厂生产的妇科千金片原药材进行产地调查与鉴定,该厂误用单面针作两面针,用小果蔷薇的根、茎冒充金樱子根入药制剂,纠正了实用药材与报批标准不符之错。1989年,经检验市药材公司从甘肃天水医药站调进的184袋9902公斤货值3万元的“山药”,不符合《中国药典》1985年版规定,协助医药部门对其进行集中监督处理。是年,对医院自制制剂进行注册工作,全市23家医院的480种次普剂、53种次大输液、18种次其他灭菌制剂经过检验,达到注册要求,并在省内首家开展中药饮片注册登记工作。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