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诊疗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4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诊疗技术
分类号: R472.9
页数: 10
页码: 527-53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卫生的西医的诊疗技术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西医 诊疗技术

内容

一 内科
  呼吸系统 50年代初,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诊疗技术主要靠望、触、叩、听初诊,常规化验及X线透视等手段诊断,口服和肌注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50年代中期,331厂医院采用支气管内给药和透视下经胸壁穿刺肺空洞给药,治疗肺结核和肺脓肿获得较好疗效。同一时期,采用脑垂体后叶素静滴治疗肺咯血、奴佛卡因静滴治疗支气管哮喘。50年代末,普遍使用X线机,提高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70年代初,部分医院设呼吸专科。80年代,采用光导纤维支气管镜、500~1000毫安大功率X线机、血气分析仪等先进医疗器械,使呼吸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科学手段。市一医院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大功率多功能的X线机、血气分析仪、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痰切片病理检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同时应用氧疗法、超声雾化吸入、肝素、硝普纳等药物,综合治疗肺心病收到较好疗效。
  循环系统 60年代,采用水杨酸钠和激素治疗急性风湿热,青、链霉素治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0年代,全市各级医院普遍使用心电图机,提高了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诊治水平。株洲电力机车厂职工医院开展高血压病学调查,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依据。70年代末,部分医院建立循环专业,开展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防治。80年代,引进多种规格的心脏除颤器、起搏器、心电监测仪,对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颤、阿一斯氏综合症有较好的效果,降低了心脏病的猝死率。1986年7月,市一医院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25分钟的老年患者,打破心脏停跳4分钟难于复苏的定论。80年代末,市一医院开展心导管检查,市二医院开展无创心功能检查,使心功能检查增加新的手段。全市推广血栓溶解疗法,治疗早期心肌梗塞取得较好效果。
  消化系统 50年代,采用腹腔穿刺、X线钡餐检查诊断消化系疾病。50年代末,331医院采用肝穿刺和A型超声诊断仪,提高了肝病的诊断水平。60年代初,市一医院开展血清淀粉酶测定,为急性胰腺炎的确诊提供可靠依据,并在县以上医院推广。70年代末,市一医院开展食道、胃腔的内窥镜检查,市中医院开展胃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上消化道癌的诊断较X线检查有明显的进步。80年代中期,市一医院引进光导纤维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及纤维结肠镜,对胃肠道溃疡、瘜肉、炎症、肿瘤等各种粘膜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和局部病灶用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还可开展纤维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查,诊断肝胆胰疑难疾病。80年代末,全市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引进多种消化道纤维内窥镜,建立内窥镜室,使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水平得到提高;各级医院普遍应用B型超声诊断仪,促进了肝、胆、胰、胃、肠疾病的诊断,特别是测定肝胆及泌尿系结石、梗阻、肿瘤更具优势;各种生化及酶学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泌尿系统 70年代末,市一医院设泌尿专科。80年代,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诊疗水平有明显提高。市二医院和攸县人民医院开展同位素肾图、磷碘马尿酸检查,对诊断肾脏疾病和了解肾功能提供依据。市一医院运用人工肾透析疗法,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收到一定成效。全市各级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取得明显疗效,积累较多的临床经验。
  内分泌系统 1986年,市一医院成立内分泌室,收治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阿迪森氏病、柯兴氏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尿崩症等常见内分泌系统病。1990年,该院成立内分泌科,设病床20张,先后开发和引进内分泌检测新技术20余项,首次发现胎盘绒毛膜有分泌心钠素的功能,经湖南医科大学光盘检索,属世界首报。
  神经系统 60年代,部分医院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止血药治疗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的疗效。70年代,脑电图、脑血流图的应用,增加了检测手段。331医院成立脑系科,开展脑室造影和脑血管造影,诊疗水平有了提高。市一医院采用大剂量安定注射治疗癫病持续状态,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格林巴氏综合症及重症肌无力,取得满意效果。株洲硬质合金厂医院、市一医院、331医院先后开展高压氧仓(单仓)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一氧化碳中毒。80年代中期,市一医院设神经科,开放病床40张,开展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脊髓腔造影等检查,诊断神经科疑难病例,从脑血管意外病人的酸碱失衡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例普遍存在呼吸性碱中毒,而失代偿呼吸性碱中毒并乳酸中毒的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并在国内首次提出阻断呼吸性碱中毒的恶性循环,能明显降低死亡率的新观点,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1991年,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CT)在市一医院投入使用,能准确地诊断颅脑及全身的病变。
  二 外科
  普通外科 清光绪三十二年,醴陵县遵道医院设外科,开展体表肿瘤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等小型手术。50年代初,331医院率先开展下腹部手术及痔核切除,1954年该院进行甲状腺囊肿及腺瘤摘除获得成功,1956年又开展胆囊切除术,1957年开展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脾切除术、总胆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1958年开展乳腺癌根治术及肝外胆肠吻合内引流术成功。60年代初期,市二医院开展脾肾静脉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及外伤性肝破裂获得成功;对胃次全切除术中结扎血管的方法进行改良,减少术中出血,开创省内胃次全切除术不输血的先例。70年代,市二医院开展巨脾切除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胃横断术加静脉断流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近期疗效显著;株洲铁路医院对胰头癌根治进行探索,取得一些成功。80年代,市一医院和市财贸职工医院对直肠癌根治术后保留肛门功能的术式进行探索,解决患者根治术后人造肛门的痛苦;市一医院采用高位胆管切开、空肠间置、胆肠盆式X—Y内引流等手术方式,解决肝内胆管结石、狭窄及胆石复发的问题,并引进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新技术,为肝胆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手段;攸县人民医院采用门脉分流术、市一医院采用脾切除加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近期疗效较好。80年代末,各医院均可开展普外手术,中心卫生院可开展部分上腹部手术,医疗条件较好的乡卫生院还可开展下腹部手术。
  胸外科 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167医院设胸外科,开展肺叶切除、胸廓改形治疗肺结核318例,术后并发症6.8%,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1956年,331医院开展心包部分分离造口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60年代初,市二医院开展心包切除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市一医院70年代中期,开展食道癌根治术结肠代食道重建术成功;80年代初在诊治创伤性血气胸、胸部挤压综合症取得进展,抢救大批危重病人;80年代中期开展胃肠吻合器治疗中上段食道癌获得成功,开展右上肺叶支气管契形切除术及钳夹法右主支气管成形术,扩大了中央型肺癌外科治疗的适应症,探索尽量切除病灶而又最大限度地保存肺功能取得进展,提高了5年生存率;80年代末进行全肺叶切除及右主支气管重建术成功;90年代初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如肺动脉导管末闭结扎术、心房纤维瘤摘除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狭窄扩张术及换瓣等获得成功。
  泌尿外科 1954年,331医院为1例阴茎离断伤患者行再植术成功,恢复生殖功能;1958年开展膀光镜检查、膀胱结石取石术、肾切除术、睾丸鞘膜积液手术;60年代初开展膀胱镜输尿管逆行插管肾盂造影、尿道会师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断裂伤取得成功;60年代中期开展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治疗肾内多发性结石。70年代末,部分医院设置泌尿外科,陆续开展泌尿系取石、前列腺切除、肾切除术等。80年代初,市一医院成立泌尿外科,设病床40张.引进纤维膀胱镜等医疗器械,开展输尿管逆行插管尿路造影,改良前列腺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采用阑尾修复重建右侧输尿管及膀胱癌根治术后结肠代膀胱再造术获得成功;市二医院采用硅胶注入输精管绝育及输精管注入抗菌素治疗精囊炎、前列腺炎取得显著效果。80年代中期,市一医院发明经皮肾穿定位器、原位肾盂造痿管、双腔膀胱造瘘管、简易自动男性动力逆行尿道造影,获国家“星火杯”发明奖及国家专利;发明双腔猪尾T型导管获国家专利;市二医院开展嗜铬细胞癌摘除术成功。株洲铁路医院采用肾盂冷藏灌注降温,应用于复杂性肾手术取得进展。80年代末,市一医院引进国产震波碎石机,成立震波碎石中心,碎石率达95%以上,免除病人手术之苦。
  骨科 1956年,331医院开展髋关节病灶清除术、腰椎间盘切除术成功,1958年该院进行股动脉造影诊断下肢肿瘤及半月板切除术。1965年6月,市二医院进行省内首例断臂再植术成功,经7个月观察功能恢复良好;同期该院开展经胸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取得显著疗效。1969年6月,解放军167医院为1例右上臂完全离断的工人行再植术成功,受到广州军区嘉奖。70年代中期,株洲铁路医院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综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获全国铁路科技成果奖,同时还成功地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职工医院采用矫形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356例及331医院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术,疗效均显著,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田心机车厂医院与湖南医学院附一医院协作,研究手提式肢体延长器应用于临床获得成功,为矫形手术提供了新手段;市一医院开展断肢再植术及股总动脉断裂伤血管吻合术取得成功。80年代,331医院开展显微外科手术,行断指再植18例,成功率72.20%;市一医院为11例患者的14个断指行再植术成功率85.70%,开展带血管蒂、皮瓣转位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带血管蒂髋骨瓣移植治疗巨大股骨颈囊肿合并病理性骨折、指骨回植带血管蒂、腹股沟皮瓣急诊再造拇指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80年代末,市一医院、331医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外加压固定器三关节融合治疗外伤性马蹄内翻足、椎板减压钢丝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哈灵顿氏棒加鲁氏钢丝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并截瘫及脊柱侧弯畸形、多功能四钉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四肢骨折、尹文氏钉治疗下肢骨折、双头螺纹加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记忆加压骑缝钉治疗关节内骨折、次全滑膜切除血管束植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膝关节镜检等方面,取得进展;市财贸职工医院和市一医院,还成功地进行了髋关节全置换术。
  烧伤科 60年代初,解放军167医院设烧伤专业及病房。70年代,部分医院陆续开设烧伤专业及病房。80年代初,解放军167医院,收治各类烧伤病人451例,治愈率达94%(重度烧伤治愈率65%),成功抢救1例烧伤总面积91%(三度烧伤占71%)的严重病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广州军区科技成果奖;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财贸职工医院及醴陵市人民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地救治了一些大面积烧伤病人,并在合理补液平稳渡过休克关,用自体植皮、同处异体皮移植、人工皮敷盖创面等方法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程渡过感染关,疤痕挛缩整形整容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神经外科 60年代初,株洲铁路医院采用开颅术清除颅内血肿,随后又成功地进行脑膜瘤摘除术。70年代初,331医院开展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及椎管碘油造影等,1976年又成立脑系科(含神经及精神专业,1980年解体),成功地进行了颅咽管肿瘤摘除术。80年代中期,市一医院成立神经科,设病床40张,开展低温低血压全身麻醉脑膜瘤切除术及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获得成功。80年代末,331医院采用贴合术治疗脑血管病,市一医院开展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市二医院采用手术治疗外伤性顽固性癫痫,均取得满意疗效;市二医院还为一重达259克的巨大脑膜瘤患者手术获得成功。
  三 妇产科
  50年代,市区及部分基层医院成立妇产科,处理常见病和一般性难产。1954年始,331医院开展产钳助产术、刮宫术及穿颅术,1955年开展卵巢囊肿切除及宫外孕手术,1956年开展子宫次全切除术,1963年开展全宫切除术,诊疗技术居全市领先地位。1962年,全市各级医院妇产科陆续开展宫内节育环放置、中期妊娠引产、输卵管结扎绝育等手术;市一医院研究妊娠期下肢痉挛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在国内首先提出阿托品可阻断胆碱系统,对抗乙酰胆碱积蓄,相对减少迷走神经的紧张度的新观点,应用阿托品治疗有效率为89%,其观点选入《内科疾病与妊娠》一书。60年代中期,市一医院开展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成功,并对胎盘滞留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在纠正失血性休克、抗感染的同时,适时取出胎盘的对策。60年代末,全市妇产科诊疗水平有明显提高,能诊断较疑难的疾病,开展较复杂的手术。70年代初,市一医院开展子宫下段剖腹产,建立孕妇高危病房,降低了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331医院开展经阴道剖宫取胎术,增加了新术式。1974年,331医院在省内首创腹膜外剖腹产成功,其优点在于避免腹腔内操作,安全并发症少,产后恢复快,减轻了产妇痛苦,此术式很快在全市推广并运用至今。1975年6月,市二医院成功取出21公斤重的巨大卵巢囊肿。1976年,市一医院利用羊膜移植作阴道成形术成功,随后又开展会阴瓣阴道成形术,为先天性无阴道妇女解除了痛苦。1979年,331医院开展阴道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脱垂及复杂尿瘘修补成功;市一医院对宫颈癌、绒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取得进展,提出卵巢癌对自身癌瘤疫苗能产生特异细胞免疫的观点,对肿瘤的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1982年,331医院报告1例足月腹腔妊娠的罕见病例,剖腹取婴成功。1984年,市一医院成立全市首家医学细胞遗传室,检验各类染色体标本958例,发现异常核染色体53例,其中1例13号环状染色体病填补国内异常染色体病新核型,2例经湖南医学院细胞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鉴定,属世界首报。80年代中期,市一医院妇科显微手术、腹腔镜、子宫内窥镜、阴道镜、B超应用于临床,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引进胎心率监护仪、羊水镜等医疗器械,开展产前监测检查、胎盘功能测定,提高了围产期保健质量。同一时期,全市普遍开展液氮冷冻及激光治疗妇科宫颈炎、宫颈糜烂等疾病,获得满意效果。1987年2月,市一医院开设人工冷冻精子库,开展人工授精。
  四 儿科
  50年代初,儿科疾病由内科医师诊治。1954年,331医院设儿科。50年代末,全市麻疹暴发流行,331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合并肺炎重症患儿取得显著疗效,降低了死亡率。1964年,市中医院在国内首例报告急性煤油中毒并发煤油吸入性肺炎的患儿抢救成功。60年代中期,全市儿科专业逐渐与内科分离,自成体系,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儿科常见肺炎、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1972年,331医院确诊首例尼曼匹克氏病,采用化疗和免疫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使患儿症状缓解达5年以上。1974年,331医院开展胎盘脂多糖研制,临床应用取得显著效果,获全国科技进步奖。80年代初,市二医院总结近20年来收治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验,提出综合治疗能降低该病死亡率;市一医院在普外科设小儿外科专业,开展疝气、肠梗阻、胆道蛔虫、阑尾炎、睾丸鞘膜积液、先天性巨结肠症、先天性肛门闭锁等普外手术。80年代中期,市一医院儿科成立呼吸、消化、心肾、神经等专业组,建立危重症监护病室,加强对小儿危重症的研究,开展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技术,成功地抢救很多肺炎合并休克、心力衰竭以及脑疝的危重症患儿,使儿科诊疗水平明显提高;并在积实升压的临床观察,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654—2治疗肾小球肾炎等方面取得进展。80年代末,市一医院采用氨苯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有效率90%,开展小儿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变化的研究,对化脑、结脑、病脑有鉴别诊断意义。此外,全市在小儿感染性休克、重症肺炎及肠炎、营养不良、头发微量元素检测,小儿先天性隐睾及睾丸异位的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广泛探索并取得进展,促进了全市儿科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五 五官科
  1954年5月,331医院设五官科,随即开展扁桃体切除术、慢性上颌窦炎根治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0年代该院五官科技术发展较快,在全市颇有声望。1955年开展抗青光眼环钻眼内异物摘除、鼻中隔弯曲矫正、小儿扁桃体挤切等手术;1958年开展下唇畸形整复、腮腺混合瘤切除、白内障囊内摘除、虹膜切除及乳突根治术;1959年开展颞颌关节成形术、支气管镜检气管内异物取出术。1957年,市一医院成立五官科,开展上颌窦根治术、筛窦开放术、乳突根治术、虹膜切除、斜视矫正、泪囊摘除及扁桃体切除等手术。60年代中期,境内部分医院设置五官科(以耳鼻喉科为主),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但除少数医院能进行较复杂的手术外,多数医院只能作一般简单的手术,整体医疗水平还较落后。70年代中期,331医院开展唇、腭裂修补整形术、鼓膜修补术、全喉切除术、垂直部半喉切除术、水平部半喉切除术以及下颌骨切除等高难度手术。80年代,市一医院引进显微裂隙灯、r眼底照相仪、金属异物探测器、电测听器、支纤维镜等现代化检测仪器,诊疗水平明显提高。眼科可开展白内障囊外切除、眼内异物取出、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剥离、显微小梁切除以及角膜移植等手术;耳鼻喉科可开展鼓膜修补、鼓室成形、全喉切除、复杂的气管及食道异物取出等手术;口腔科可开展唇、腭裂修补整形,下颌骨移植、腮腺混合瘤切除等手术。80年代中期,331医院开展一例耳廓再造术治疗小耳畸形和角膜全层及板层移植治疗角膜白斑症获得成功;酃县人民医院报告鼻咽部水蛭寄生、先天性口腔闭锁及眼结膜囊内谷粒存留发芽的罕见病例;株洲硬质合金厂医院在国内首先提出正视临床标准的新见解等,促进了全市五官科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80年代末,成立市口腔医院,设口腔内科、外科、颌面外科、齿科矫形等专业组。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