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文艺评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21
颗粒名称: 附录 文艺评论
分类号: I06
页数: 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文化的文学创作的文艺评论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文学创作 文艺评论

内容

明弘治年间(1488~1505),茶陵李东阳是境内第一位阐述诗歌创作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据《明史》本传载:“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琦后,东阳而已。”《明史·文苑传》概括李东阳的诗歌主张“出入宋元,溯源唐代”。他主张诗歌要有比兴,要表现真实情思,恢复“真诗”。这些主张,对于结束台阁体的统治,恢复真诗,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明后七子”诗歌复古运动的先导。李东阳的文学著述,集中收编在《怀麓堂全集》一百卷中。
  民国期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茶陵人彭国栋著有《澹园文存》、《澹园随笔》等大量文艺专著。攸县人蔡仪在40年代发表《新艺术论》、《新美学》等著作,其主编的《文学概论》多年来一直为中国高等院校的文科教材。
  共和国成立后至80年代末,境内虽有一些零星文学评论发表,但尚未出现专业文艺理论家和具有权威的文艺评论专著。
  60年代,城区群众影评活动较为普及,在省内颇有影响。1962年,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第一个影评组,首次座谈电影《风雪大别山》。随后株洲电影院、株洲影剧院、清水塘电影院、331厂俱乐部、田心机车车辆厂俱乐部等成立影评组,并主办影评墙报。1965年,331厂工人左景星在《人民日报》发表《一株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评“抓壮丁”》的电影评论,指出影片《抓壮丁》抹煞阶级斗争,调和阶级矛盾,应当口诛笔伐。这篇文章后被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作为批判“文艺黑线”的一颗重型炮弹。
  1981年,市文艺评论组成立。1985年,市文艺评论组更名为市文艺评论工作者协会。同年7月,市评协和株洲轮胎厂“飞鸿”诗评社举办郑玲诗作《背影》专题评论晚会。1986年,市评协召开专题讨论会,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塑造、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聂鑫森刚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太平洋乐队的最后一次演奏》进行了探讨。同时,市评协以“唱一支彩色的歌”为主题,评述了汤子文的通俗长篇新作《银河天使》。同年6月,市评协与市作协联合召开罗子英诗集《爱的日环蚀》专题讨论会。与会者回顾了罗子英几十年诗歌创作的艰苦经历,并就诗人创作上从现实意义——现代主义——回归现实主义的嬗变进行了积极的批评和探讨。
  1990年4月,市评协、市作协与株洲日报社联合召开座谈会,探讨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问题;6月李铎出版书法理论专著《李铎谈书法》;年末,市评协以《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性》为题,评析李光迪的儿歌作品。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