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学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14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文学创作
分类号: I052
页数: 17
页码: 429-445
摘要: 文学创作包括了对诗歌、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戏剧文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文学创作 创作

内容

第一节 诗歌
  唐亨乾元年(758),著名诗人刘长卿贬谪岭南,途经湘江至花石,留有五言诗《花石潭》。大历四年(769),诗圣杜甫,携眷载舟出三峡入洞庭,溯湘江而上经株洲境内时,留有《宿凿石浦》、《过津口》、《次空灵岸》等9首名篇。南宋乾道二年(1166),朱熹在醴陵县留有《自题画像》诗。宋孝宗赵慎在茶陵县留有七律《皇云仙》;著名诗人黄庭坚在茶陵留有七律《云阳山》等诗作。
  境内诗歌创作,始于北宋时期。攸县著名诗人彭天益,有七律《司空山》等流传至今。茶陵县诗人刘三吾留有诗文集《学业启蒙》、《化鹤》、《斐然堂稿》、《坦坦斋集》等。茶陵县李东阳(1446~1516),是中国文学史上明代茶陵诗派首领,留有《茶陵竹枝词十首》,其撰写的《怀麓梦集》等被收入《四库全书》。清代,境内马家河诗人罗天阊(云皋)著有《西圹草》,现尚存《梅花百咏》等诗稿。《清史》曾为之立传,与罗典称二罗传。清末至民国年间,酃县朱梅芳著有《寒英诗稿》;茶陵县谭云山的《海畔诗集》,在南洋华人文学界很有影响。抗日战争前后,攸县蔡健(斐君)已开始创作新诗。
  共和国成立后,境内诗歌创作发展较快。1958~1966年为起步时期,一批以工农为主的诗歌作者崭露头角,他们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从事创作,作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文革”初期,诗坛一片凋零。1972年,省革命委员会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30周年,举办征文活动,促使了诗歌创作复苏。1975年4月,举办市首届诗人赛诗会;12月又举行有全市各条战线78个代表队5000多人参加的赛诗大会,进一步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发展。
  1978~1990年.诗坛活跃。1979年,市文化局和市文联联合编印《诗选》一本。聂鑫森的《写在土高炉废墟》在《诗刊》发表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湖南日报》等报刊都有专文评论,影响较大。1982年,田章夫的《在果园里》获《湖南日报》征文奖。1983年,刘波的组诗《年青的布尔什维克》在《诗刊》头条发表后,获广泛好评,并被选入全国《新时期十年诗选》等多种诗集,另有《城市的星期日》、《足球场上》等作品在《诗刊》发表。在市政协和市文联的积极支持下,一些爱好古典诗词的中老年人组成了南楚诗社。此后,每年出版《南楚新声》一集,每集发表近百名社员创作的诗、词、联语数百首,其中有些作品还被省以上的诗词刊物选载。
  第二节 小说
  民国22年,茶陵人彭柏山发表《崖边》、《皮背心》、《忤逆》、《夜渡》和《枪》等短篇小说,是境内第一个发表小说的作家。《崖边》是以他在湘西领导武装革命的经历为题材创作的,发表在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主编的《作品》专刊上,受到鲁迅的赞扬,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改造月刊》发表。29年,醴陵籍女作家袁昌英出版短篇小说集《牛》。
  1955年5月,331厂率先成立工人文学创作小组,在黑板报《芳声》上经常发表一些短小作品。株洲机车车辆修理厂的弘征、鼓风等开始在《湖南工人报》发表作品。其后,作家队伍向社会发展,一批好作品相继问世。1959年,吴荣福和刘勇作为湖南作家代表出席了中央文化工作会议,受到周扬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64年,市文联组织创作的一组新故事在《人民文学》发表,其中有曹光辉的《老长工探亲记》、李良玉的《跟踪》和曹治理的《老兵的故事》,是株洲市的作品第一次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文革”前期,小说创作被迫停顿。1972年,少数作者重新执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说创作出现繁荣局面,并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新作者。1982年,王友生的《旋涡》入选《小说选刊》(后又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比翼齐飞》),晓宫的《瓦灰色的楼房》获《中国青年》五四文学奖。1983年,叶之蓁的《我们建国巷》在《人民文学》发表,《文艺报》为这篇作品发表了专文评介。1986年,崔德祥的遗作——长篇小说《齐鲁金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写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泰西地区一支抗日游击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坚持抗日斗争的史实,歌颂了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揭露了敌、伪、顽的丑恶嘴脸。当时主管文教工作的湖南省委副书记焦林义为这部小说写了序言,对小说和作者都给予好评。这部作品的问世,填补了株洲市长篇小说的空白。
  第三节 散文
  明崇祯十年(1637),杰出散文作家徐霞客在茶陵游览考察时,把所见所闻逐日记载在《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民国26年,醴陵籍女作家袁昌英出版散文集《山居墨客》,38年又出版散文集《行年四十》。她是境内最早出版散文集的作家。
  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文学爱好者,创作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散文佳作。“文革”期间,散文创作停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散文作品形式多样,内容更为广泛,不少作品在全省、全国获奖。1990年,刘维的《长命乐》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获湘赣边区创作笔会征文一等奖;郑玲的《关关咚》在花城出版社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散文大赛中获唯一的金羊奖。
  第四节 纪实文学
  抗日战争时期,酃县刘鼎汉发表激励人民抗日的报告文学《血溅昆山》。共和国成立后至1961年,境内纪实文学创作一片空白。1962年,万新华的《老红军本色—钟炳勋将军参加农业生产的故事》,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革”前期,无新的作品问世。1973年,新华社播发李永森、汤子文合写的《工业新城遍地歌》,《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报刊亦同时刊载。
  80年代纪实文学创作显露生机。1984年,马坚的《夕阳下的骚动》被全国数家出版社选入专集,影响较广。1987~1990年,市委党史办研究员陈利明先后发表《毛泽东“伏兵”百万》、《刘先胜将军早年事略》、《刘培善将军传》、《刘昌炎传》、《一个抗命将军的归宿》、《陈明仁将军传》等10余部纪实文学作品,其中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陈明仁将军传》,已发行到台湾和国外。
  第六节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
  境内民间文学,主要源自以人物形式出现的炎帝的传说和井岗山老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革命故事和革命歌谣。1983年,市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筹备委员会开始民间文学的挖掘整理工作。1987年,为编辑民间文学3个集成(故事、歌谣、谚语),全市组织400多名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了上千万字的民间文学作品。酃县沔渡乡老农严建中,辛劳之余潜心搜集整理的几十万字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资料,有1000多条被选入《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湖南卷·株洲市分卷》。1989年,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成立后,将全市三年多来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按照全国总编委提出的“全面性、代表性、科学性”的原则,编辑成50万字近500则故事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株洲市分卷》、30万字近500首民歌的《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株洲市分卷》和20万字近5000余条谚语的《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湖南卷·株洲市分卷》,并于1990年9月出版。
  附录 文艺评论
  明弘治年间(1488~1505),茶陵李东阳是境内第一位阐述诗歌创作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据《明史》本传载:“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琦后,东阳而已。”《明史·文苑传》概括李东阳的诗歌主张“出入宋元,溯源唐代”。他主张诗歌要有比兴,要表现真实情思,恢复“真诗”。这些主张,对于结束台阁体的统治,恢复真诗,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明后七子”诗歌复古运动的先导。李东阳的文学著述,集中收编在《怀麓堂全集》一百卷中。
  民国期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茶陵人彭国栋著有《澹园文存》、《澹园随笔》等大量文艺专著。攸县人蔡仪在40年代发表《新艺术论》、《新美学》等著作,其主编的《文学概论》多年来一直为中国高等院校的文科教材。
  共和国成立后至80年代末,境内虽有一些零星文学评论发表,但尚未出现专业文艺理论家和具有权威的文艺评论专著。
  60年代,城区群众影评活动较为普及,在省内颇有影响。1962年,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第一个影评组,首次座谈电影《风雪大别山》。随后株洲电影院、株洲影剧院、清水塘电影院、331厂俱乐部、田心机车车辆厂俱乐部等成立影评组,并主办影评墙报。1965年,331厂工人左景星在《人民日报》发表《一株反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评“抓壮丁”》的电影评论,指出影片《抓壮丁》抹煞阶级斗争,调和阶级矛盾,应当口诛笔伐。这篇文章后被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作为批判“文艺黑线”的一颗重型炮弹。
  1981年,市文艺评论组成立。1985年,市文艺评论组更名为市文艺评论工作者协会。同年7月,市评协和株洲轮胎厂“飞鸿”诗评社举办郑玲诗作《背影》专题评论晚会。1986年,市评协召开专题讨论会,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塑造、细节描写等方面,对聂鑫森刚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太平洋乐队的最后一次演奏》进行了探讨。同时,市评协以“唱一支彩色的歌”为主题,评述了汤子文的通俗长篇新作《银河天使》。同年6月,市评协与市作协联合召开罗子英诗集《爱的日环蚀》专题讨论会。与会者回顾了罗子英几十年诗歌创作的艰苦经历,并就诗人创作上从现实意义——现代主义——回归现实主义的嬗变进行了积极的批评和探讨。
  1990年4月,市评协、市作协与株洲日报社联合召开座谈会,探讨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问题;6月李铎出版书法理论专著《李铎谈书法》;年末,市评协以《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性》为题,评析李光迪的儿歌作品。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