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株洲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古文化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文化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5
页码:
410-41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文物名胜的古文化遗址的六斗坡旧石器点、磨山遗址、烟墩冲遗址、小塘古城址、建宁故城遗址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文化遗址
故址
内容
一 六斗坡旧石器点
六斗坡旧石器点位于株洲县城西南16公里处的三门镇燕子村六斗坡,系湘江中游左岸三级台地,东距湘江5公里。周围均是一座座小山丘,三门河从北面300米处流过。1988年6月,文物复查时在网纹红土层断面发现有断痕的石料,经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现场勘查,从网纹红土层内采集到石刮削器1件。刮削器是采用石英砂岩进行单面锤击而成,上面有明显的人工打击点。后经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到石器出土点考察,确认刮削器出土于距地表2米以下的第四纪网纹红土层。根据此地层堆积年代推断,六斗坡旧石器点遗存距今约20万年。
六斗坡旧石器点是湘江流域至今发现的唯一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说明湘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存在,为湖南旧石器时代人类分布与活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 磨山遗址
磨山遗址是株洲市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湘江中下游地区文化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好的遗址。
磨山位于株洲县城东方向7公里处的漂沙井乡黄霞垅村。它象一块叠压在田垄上的巨大的磨盘,南面3.5公里处是湘江支流渌江,一条名为高泉港的小溪从磨山西南头缓缓流过,北面2公里处是高耸的群山。当年的磨山人,南可渔猎渌江,北可狩猎群山。磨山四周平坦,是农耕的沃土。
1986年6月,文物普查时磨山遗址被发现。1987年8月11~23日,由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对遗址进行试掘。
遗址文化堆积厚1~2米,一般为大溪、龙山两种文化堆积,商周时期遗存主要散见于地表。遗址的东、南、北区为生活居住区,西南为龙山时期墓葬区。试掘出土的遗物:大溪文化遗存主要有鼎足、双耳罐、红衣陶罐、筒形釜、双腹豆、白陶盘等,陶器的制作方法全部为手制;龙山文化遗存有磨制的石锛、石镞,陶器仍主要为手制,但出现了慢轮修整的痕迹,遗物有鼎、足、釜、罐、碗和少量的印纹硬陶等。
磨山遗址的发现,表明大溪文化越过洞庭湖区到达湘江中游地带,大大拓宽了大溪文化的分布范围。磨山遗址出土少量的印纹硬陶,说明这种由古越人创造的文化,开始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末期。参照同类型遗存碳14年代测定的数据,磨山遗址的大溪文化遗存距今在5300~7000年间,龙山文化遗存距今在4000~5000年间。
三 烟墩冲遗址
烟墩冲遗址位于株洲市区正北方向15公里的龙头铺镇烟墩冲。遗址包括烟墩冲及附近的朴塘、蝶屏里、岱峰山等4处遗址点,但由于长年自然雨水冲刷、文化堆积被严重破坏。1955年,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对遗址进行发掘,共清理9个灰坑。灰坑多呈圆形,直径在2米左右,深0.2~0.6米,出土石器和陶片。
出土的石器,大多是用细砂岩制成,通体磨光。器形有扁平宽刃斧,有段石锛、柳叶形镞刀、砺石等。陶片有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其中又以夹砂红陶所占比例最大,少量陶片的表面涂黑衣。陶器主要装饰菱形纹、方格纹、弦纹、叶纹、曲折纹、十字纹等,器形有釜、罐等。
烟墩冲遗址是湖南发掘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遗存距今约4500年。
四 小塘古城址
小塘古城址位于茶陵县城东北方向49公里处的秩堂乡小塘村,1988年10月文物普查时发现。
秩堂乡东与江西省莲花县接壤,而小塘村与江西交界的这一段,自古被称为“吴楚雄关”。小塘古城修建在后背坳的山上,现保存有城墙、护城河等遗迹。城墙内有大量陶器残片堆积,现存的夯土城墙,长约400米,宽18米,最高处为6米。城墙勾勒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紧挨城墙外,现存一段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护城河。城内陶器残片堆积,有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一种是泥质灰黄色软陶长柄浅盘豆、平折沿圆鼓腹平底钵、筒瓦等楚文化遗物。一种是印纹硬陶类的越文化遗物,其印纹饰主要有蕉叶状席纹、米字纹、小方格纹等。在调查中还发现,城址内曾出土青铜剑7把和一小捆铜箭镞,剑长0.635米,两面长刃,为典型的双格楚式剑。城址所保存的夯土城墙和出土的楚式兵器、陶器及越式陶器表明,小塘古城修筑于东周中晚期。
小塘古城是株洲市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古城址,历史文献资料对此均未有任何记载。从城所处地理位置、修筑年代来看,小塘城是作为镇守边关的军事城堡而修筑的。
五 建宁故城遗址
建宁故城遗址有两处:今株洲城区和株洲县淦田镇。
据《三国志》载,吴主孙权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与刘备分荆州,以湘水为界,东属吴。孙权割湘南县以东和醴陵、攸县沿湘江东岸地带置建宁县,筑县城于今株洲市庆云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宁港两岸。《湘潭县志》载:“清同治初,土人郭氏宅旁,山裂甚广,下有甓,方若城基,即其旧址”。今尚有城隍庙、建宁桥、建宁港,亦资佐证。
淦田建宁故城,系吴帝孙亮所建。《湘潭县志》载:“昔孙氏与蜀分湘,始立建宁.及后取荆,复置湘西。”……吴孙亮于太平二年(257),“置湘西后移治”建宁城于淦田。遗址在今株洲县城南25公里处的淦田镇建宁村湘江东岸边,现存高出地面的南北城墙残迹各一道,相距2公里。南墙长70米,宽6米,高3米;北墙长150米,较南墙稍矮,两墙均为夯筑。民国38年出土古钱百两,1963年发现数处炮台,1986年在墙基内发现灰色陶质网坠和方格隆罐,1988年出土三足园腹鼎青铜炊具。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