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2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发行
分类号: J943.11
页数: 4
页码: 392-39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电影的发行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电影 发行

内容

1951年2月,株洲市首次放映电影,影片由中国影片经理公司中南区公司长沙办事处供应。此后城区电影院和厂矿俱乐部相继成立,影片由省电影公司长沙市公司发行。1962年1月,市电影公司成立,担负市区27个放映单位的影片发行和放映管理。
  1963年3月,市电影公司改为电影管理站,影片由长沙市电影公司代理发行。1969年5月,市电影管理站并入毛泽东思想宣传站,设电影发行组。同年6月1日,恢复影片发行,供应37个放映单位的影片。1971年8月,电影组改为市电影发行站。1973年5月10日,市电影发行站改为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74年,公司下设发行、放管技术、宣传、财务、片库5个组。1977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接受省电影公司拨款加自筹资金共23万元,修建办公楼、试映厅等设施。1980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改名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株洲分公司,为省公司派出机构。1988年6月,株洲分公司再改为株洲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济单独核算。1990年,公司有工作人员38人,固定资产110万元,库存35m/m影片680多部,16m/m影片4870多部(含县)。
  市电影公司下属发行网络,由5县(市)电影公司、郊区电影管理站和19个区乡管理站组成,有发行放映管理工作人员230多人。
  电影发行,原则上按全省统一计划进行。市公司对放映单位首轮新片按计划排映,复映片自由选排。发行任务,以计划管理为主。市文化局根据省公司下达的工作日、场次、观众人次、放映收入、发行收入5大指标,按城市专业影(剧)院、厂矿企业俱乐部、各县市公司三个层次,并参照经济条件、人口数量、放映单位多少等因素下达业务计划指标。
  发行收入,主要是两种。一是分成制。专业电影院、影剧院、对外开放俱乐部,按放映收入与发行部门分成。二是片租制。1983年,市电影公司在全省率先对厂矿放映单位的片租制改为分成制和试行承包责任制。1984年,对全市36个放映单位实行承包责任制,经济效益立竿见影,当年全市发行收入达205万元,比1982年增长49%。这项改革措施,使株洲市电影发行经济效益出现转机,发行收入连年稳步增长,改变了自1980年以后业务指标连续下降的局面。1985年后,推行发行收入目标管理,超收实行达标奖励,进一步调动了放映单位的积极性。1990年,全市执行等级电影(剧)院、俱乐部的等级票价制,按等级确定分成比例,基本理顺发行收入经济关系。
  电影票价,由省物价局、省文化厅具体制定。50~80年代初,基本上是30年“一贯制”。城区各电影院、影剧院,执行统一票价,不分等级。县电影院票价略低。厂矿企业俱乐部执行片租制.票价自行确定。首轮片票价,普通银幕城区0.20元,县院0.15元,厂矿俱乐部0.10元;宽银幕0.25元。复映片,比首轮影片低0.05元。电影院与发行部门分成比例,普通银幕为5:5,宽银幕为4:6。80年代初,电影票价相继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首先是执行优质优价,即对部分影片实行浮动票价,在原基本票价的基础上,向上浮动0.1~0.3元,后最高浮动0.5元。1986年后,调整基本票价,并执行等级票价。基本票价,甲级电影院0.5元,乙级电影院0.4元;优座优价,甲乙座票价相差0.05元。1990年下半年起,城区厂矿企业放映单位也开始执行等级票价和等级分成。对内俱乐部,甲级35:65,乙级32.5:67.5,丙级30:70;对内俱乐部,基本票价比专业电影院低0.05元。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