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市)图书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市)图书馆
分类号: G258.22
页数: 3
页码: 351-3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文化的图书馆的县图书馆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图书馆 县图书馆

内容

民国15年,攸县建立中山图书馆,为境内创办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该馆设县城中山堂内,曾藏有大量进步书刊,许多革命先辈、进步人士曾在这里寻求革命真理。19年,醴陵县在青云山梯云阁建图书室,次年改称醴陵县立图书馆。23年,茶陵县建恢公图书馆,25年更名为茶陵县立图书馆。
  民国18年,攸县、酃县、醴陵县先后建立民众图书馆。藏书以省政府颁发的《万有文库》为主。25年后,各县民众图书馆相继并入民众教育馆。38年,各县民众教育馆相继停止活动,湘潭县株洲镇民众教育馆图书室藏书,则因管理不善,所存无几。
  共和国成立后,各县文化馆设立图书阅览室,负责馆内图书、报刊的收藏和借阅工作。1956年3月,醴陵县率先建立图书馆。1976年,攸县图书馆、酃县图书馆、株洲县图书馆建立。1978年,茶陵县图书馆建立。至1978年底,5座县图书馆总面积1980平方米,共有工作人员23人,藏书14.5万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县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1980年,醴陵县拆除旧馆.在原地建成1200平方米的新馆舍。此后各县相继新建馆舍。1990年,各县(市)图书馆总面积达9308平方米,相当于1978年的4.7倍,工作人员增至35人,藏书39.7万册。
  醴陵市图书馆,在抓好正常流通的同时,努力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积极辅导农村图书室。1973年8月,《红旗》杂志第7期发表中共醴陵县委《我们是怎样办好农村图书室》的文章,9月全省图书馆工作现场会在醴陵县召开。197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来醴陵县拍摄了题为《一个活跃的农村图书室》的新闻简报。1985年,该馆牵头组成醴陵市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站,开展“振兴醴陵乡镇企业经济读书活动”,举办“科技致富”图片巡回展览,与农村专业户建立咨询联系。1990年,与农村专业户联合进行“丰产室”晚稻试验,每亩增产10%,获纯利84元。1984~1988年期间,醴陵市图书馆3次荣获省文化厅授予的“文明图书馆”称号。
  酃县图书馆,根据该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和贫困县的特点,通过图书活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注意文化、科技扶贫。1987年,配合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庆典举办书展,开展“革命故事征文”活动。同年,开发“稻草栽培食用菌”技术,举办“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促进了全县城乡食用菌生产,使当年全县栽培香菇25.3万袋,木耳1.02万瓶。该馆每年还编印《农科文献》、《信息摘报》,以及有关文献资料、书目、索引,免费发放,并利用集镇圩日举办“巡回科技书展”,答疑咨询。1986~1988年,酃县图书馆两度荣获省文化厅授予的“文明图书馆”称号,1989年馆长胡昭仁被评为全国先进图书馆工作者,受到文化部表彰。
  茶陵县图书馆,联系本县有志自学成才的青年成立“茶陵县青年自学会”,定期开展活动,交流学习经验,讨论疑难专题,深受青年欢迎。该馆还根据各单位科研、生产需要,主动提供书目和文献资料。
  各县图书馆都较重视少儿图书阅览活动,设立少儿阅览室,配备少儿图书专干,组织城乡少儿参加各种读书活动。醴陵县图书馆,1982年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少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