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化馆(站)辅导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8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文化馆(站)辅导工作
分类号: G247
页数: 3
页码: 345-3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株洲市的文化的群众文化的文化馆(站)辅导工作的举办培训班与讲座、创办刊物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文化 辅导工作

内容

一 举办培训班与讲座
  办培训班、举行讲座,是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要形式。
  50年代,主要利用职工业余时间,以夜校方式办培训班。醴陵县文化馆办的瓷业工人夜校和美术培训班,学员达1300多人,其中部分学员后来还参加过省陶瓷研究所出国援外工程建设。
  60年代,市、县文化馆深入基层办班,传授声乐、器乐、乐理、舞蹈、漫画、速写、文学、戏剧、曲艺基本知识,颇受欢迎,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主要开办知识讲座,聘请专家、学者讲课,来提高业余作者和演员队伍素质。全国文联副主席贺绿汀、全国音协主席吕骥、中央乐团合唱指挥家秋里、北京湖北河南的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教师,都曾应邀来株洲讲课。1973年,湖南师院音乐系师生30多人,在株洲桥梁厂、田心机车车辆厂、市二中等6个单位,举办歌词、作曲、器乐、声乐讲座13场,有80多个单位1630人参加听课。1982年,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教师联合在株洲举行作品观摩会,用幻灯介绍西洋绘画、俄罗斯绘画,除株洲市许多美术工作者外,长沙、益阳、常德、衡阳等毗邻地区的专业和业余画家也赶来听课。
  80年代后期,培训、辅导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市群众艺术馆成立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株洲辅导站,组织全市文化馆、文化站、工会俱乐部的90多名干部参加学习,理论水平和艺术素质都有提高,为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二 创办刊物
  50年代初,市文化馆每周编印1期《宣传资料》发往基层,指导各单位宣传栏、黑板报的编写。1950~1990年,市文化馆以《燎原》、《株洲文艺》、《农村俱乐部》、《群众演唱》、《新城文艺》、《新城歌声》、《花篮》、《潇湘词报》、《群众文艺报》等刊名,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版本地作者作品,介绍外地经验,指导群众创作。《株洲文艺》于1959年出版,中间间断几年,1972年重新编辑,至1980年共印发36期,每期4000份。《潇湘词报》以歌词为主,独具风格,向全国发行,产生较大影响。
  除市文化馆办有刊物外,各县区也都办有自己的刊物,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这些刊物大多以当地名胜命名,充满乡土气息。酃县的《映山红》和《湘山》、茶陵县的《铁牛潭》和《茶陵歌声》、攸县的《攸河》、醴陵市的《状元洲》、株洲县的《花蕾》、南区的《庆云山》、北区的《北苑》、东区的《作家摇篮》等,都办得较好。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