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株洲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科技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7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科技团体
分类号:
G301
页数:
9
页码:
319-327
摘要:
本节记述了的科学技术的科技支持体系的科技团体的市、县科学技术协会、基层科协、学术组织与活动、科学普及、群众科学实验等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科学技术
科技团体
内容
一 市、县科学技术协会
1959年8月,株洲市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并召开市科协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酃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县等县也相继成立科协,1963年1月,召开市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1964年,创刊《科学与技术》。“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协机构瘫痪,活动中断。1978年6月恢复市县科协,1979年5月设立市科技进修学院。1980年12月,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促进科协工作的发展。1982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增设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后改名为市科协咨询服务中心。1983年10月,市科协与市科委分设,独立开展工作,机关设有学会部、科普部、办公室,下设市科技进修学院、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1986年11月,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设置组织宣传、学术、科普、咨询、培训、发展科协事业等6个工作委员会。
二 基层科协
1960年3~4月,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组建全市首批厂矿科协。1962~1964年,株洲冶炼厂、株洲车辆厂相继建立科协。“文化大革命”期间,厂矿科协停止活动,组织解散。1978年后,陆续恢复。1985年,中共株洲市委批转市科协《关于加强厂矿科协建设的报告》后,厂矿科协组织迅速发展。至1990年,全市已有厂矿科协50家(其中,中央、省属21家,市属29家),会员15839人。
1980年开始组建乡(镇)科协,至1990年全市建立149个乡镇科协。1989年,株洲市被列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5个试点城市之一。在此前后,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工厂、株洲冶炼厂、株洲洗煤厂等单位的厂矿科协先后被中国科协、国家计委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竞赛先进集体。
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科学技术协会 1960年2月成立,是全市第1家厂矿科协。“文化大革命”期间,科协活动中断。1978年8月恢复,并设学会组、咨询组和科技政策、总体线路、牵引电机、能源等34个专业学组。1987年8月,创办厂矿科协的报刊——《潜力探索报》。至1990年,会员由建会初期的300人发展到1063人。该协会1987~1989年连续3年获省、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88年获中国科协、国家计委授予的“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90年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厂矿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建成全市第1座有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厂矿科协科技活动中心。
三 学术组织与活动
1962~1963年,先后成立市冶金机械工程学会、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市畜牧水产学会、市自然科学学会、市化工学会、市卫生学会、市农学会、市园艺学会等八个学会,学术活动开展活跃。“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学会工作瘫痪。1978年科学大会后,学会组织陆续恢复,并创建一批新学会。至1990年,全市共建立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68个,会员有1.6万人;县(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19个,会员9110人。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982年,市农学会、市园艺学会就如何防治粮菜污染问题,组织学术讨论会。会上发表21篇学术论文,并综合归纳4条建议,报市政府,被采纳,批转全市。
1982年7月,市科协与市经委组织以能源研究会为主的9人调查组,对清水塘工业区集体供热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可行性方案,经市政府批转上报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该方案全部实施后,清水塘地区每年可节煤13.66万吨,发电1.44亿千瓦小时,节约和创造经济价值1093.5万元,可减少48台锅炉,废除37个烟囱,所需投资3988万元,3年多可全部收回,环境污染也可得到改善。现这一方案已部分实施。
1988年1月和1989年10月,市科协连续组织1984~1986年、1987~1989年两届全市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共评出《FP—84型镍基铸铁电焊条专用粘结剂的研究与应用》等第一届优秀论文98篇;《全自动铣端面打中心孔机床及机械手》等第二届优秀学术论文164篇。
四 科学普及
(一)科普报刊
1964年4月市科协主办的《科学与技术》创刊,“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1978年5月复刊,名为《株洲科技交流》,期发500份。1980年8月改名为《科普小报》,期发5000份;1986年2月更名为《株洲科技报》,期发6000份;1987年6月因经费不足停刊。
(二)科普创作
1979~1980年,市科协、市物理学会共同编写出《中学生物理题解》一书(上、下册),全国发行4万余套。
1983年10月,市科普创作协会与市科技辅导员协会编辑出一本由中学生自己撰写的《中学生科普习作选》。该书的出版,受到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协领导的重视和表扬。
(三)科普一条街、科普集市
1982年12月1984年7月,中共株洲市委宣传部、市政府财贸组、市科协联合举办“科普一条街”活动,市一商局、二商局沿建设路的所属商店参加。商品科普宣传对引导消费,扩大销售,促进商品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1984年,市辖各县(市、区)均举办科普集市,丰富传统集市内容。同年,株洲县科协先后在朱亭、伞铺乡举行2次规模较大的科普集市,参加组织的有7个自然科学学会,28个单位、274人,出动车辆25台,接待群众29239人(次),咨询1911个(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53985份,销售实物370公斤,展出宣传图片447张、实物1271种,参观人数13200人。
(四)科技培训
1979年5月,市科委成立科技培训教育科,对外称市科学技术进修学院,并设立院务工作委员会。1983年机构改革,该学院归属市科协。1985年,成立选矿药剂厂分院(北区分院)和市焊条厂分院(东区分院)。次年,成立烹饪分院(南区分院)。分院共开设7个专业,培训25个班,812人次。至1990年,市科技进修学院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共培训21个专业125个班,5946人次。
市科技进修学院成立后,积极开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效果显著。1985年,在中国科协召开的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该学院与会人员所作《办好科技进修学院是振兴株洲经济、提高科技队伍素质的需要》的发言,被作为典型经验介绍。
1986年,市进修学院承担市武警支队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任务,为部队即将离队的复员转业干警开设农村养殖、种植、农机农电维修管理3个专业班,共培训干警186人,被省军区拍成录像片,在军内放映、省电视台播放,省民政厅年终总结评比会上表彰。
1988年1月,烹饪分院组织全市第二届烹饪技术选拔赛,选拔、评出10名最佳厨师、6名优秀厨师,同时推荐5名优胜者参加全省第二届烹饪技术选拔赛。并在其选拔赛中,获得金牌3块、银牌4块、铜牌1块。
(五)青少年科技活动
70年代末,市科协会同市教育部门在市内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1982年,成立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1984年,成立市政府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981年,市科协、市教育局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并选送其中的优秀作品参加全省首届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5件作品获1、2、3等奖。其中,株洲田心铁路小学沈立同学制作的火炉鼓风机获2等奖后,上海、广州、湘潭等地先后生产。1984年、1985年,先后组织参加全省第四、第五届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分别获团体总分第2名、第1名,有14件作品获1、2、3等奖。其中,茶陵一中科技活动小组制作的自动雨控赛场覆盖机获第四届1等奖,送展全国第一届小发明比赛获银质奖;醴陵市实验小学周日同学制作的音响二进制游戏机获第五届1等奖。
五 群众科学实验
1978年8月16日至10月23日,市科协、市科委、市总工会、团市委联合举行全市金属切削技术表演运动会,80多个单位、2700多名金切青工参加,54名优秀金切青工选手按蜗杆、圆球、螺纹、群钻、锥度、目测校正6个项目,决出每个项目的前4名。株洲电力机车厂周绍雄、株洲硬质合金厂周锋、农机齿轮厂崔新安、株洲电力机车厂杨隆泉、市电炉厂黄玉良、株洲电力机车厂仇树奇分别获得圆球、蜗杆、锥度、螺纹、群钻、目测项目第1名。
1978~1979年,由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组、市化工机械厂廖元利、王得保、佟治寰、段成文研制成功的(倒、大、双)附加焦粉冷风冲天炉主要应用喷吹技术,其燃料是利用铸造车间40毫米以下的废焦加工成200目,喷入炉内,以节约焦炭,提高炉温,从而获得优质高温铁水,喷吹后可提高温度15~30C。该炉与同类型炉相比,年可节约2000余吨焦炭,铁水温度稳定在1430~1455C。经市内外27个单位推广,取得良好经济效益。1979年获市科技成果推广奖。
1981年1月11日,市科协组织市土建学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校的协助下,对湘江氮肥厂1座90米高、3500多吨重的砖砌烟囱进行定向爆破,获得成功。从合闸起爆到全部放倒,仅用6秒钟,烟囱倒向准确无误,倒距比预计的缩短20多米,基本上是半座落下堕式,四周房屋、设备、水电线路均安然无损。
1982年,市科协举办全市家庭生活用煤炉灶比赛,7个单位,21个类型炉灶参赛,比赛分热效率、上火速度、每分钟蒸发水量、造价、外观等5个项目综合考评。市房地产局、市白铁制品厂、株洲电力机车厂等单位的5个炉灶被评为优秀炉灶。其中,市房地产局吴子军、周汝安研制的10厘米60—3型如意灶在省、市民用省煤灶评比会上获第1名,并获1982年省科技成果4等奖。
六 咨询、服务
1982年8月成立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公司,1984年6月更名为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这一时期,市辖各县(市)科协、市级学会、厂矿科协、大中专院校、研究所也相继设立科技咨询服务部。至1990年,市辖5县(市)1郊和21个市级学会、23个厂矿科协、4个研究所、2个院校共设立科技咨询部62个。
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发挥多学科、多专业、人才荟萃的特点,对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完成技术合同4101项,实现合同额5015.20万元,上交国家利税153.449万元。1989年5月被中国科协授予“金牛杯优秀奖”。
1984~1986年,株洲冶炼厂科协组织人员开展对“老、少、边、穷”地区的科技咨询服务,共签订各类合同90多项,合同额达100多万元。其中,为云南个旧市沙甸回族区办冶炼厂,转让铅阳极泥回收金、银的技术,使该厂1986年8月正式投产,形成年处理500吨阳极泥的生产能力,并可收回金、银、铋等贵重金属。
1987年9月,株洲玻璃厂科协受工厂委托,对邢台玻璃厂进行技术攻关。进厂第一个月就将原月产量2万重量箱提高到7.3万重量箱,由不能生产3毫米玻璃到全部生产3毫米玻璃,月创利润15万元。至年底,纯碱消耗降低50%,节煤1000余吨,节水1.512万吨,累计节约价值13.0056万元,创利润62.49万元,邢台市人民政府和该厂党政领导专程来株洲市人民政府感谢。
1987年,株洲洗煤厂科协组织对酃县清水笋厂罐头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当年扭亏为盈,获利38万元,出口创汇一举突破百万大关,创汇能力为过去的3倍,产品质量1987年被评为省优,1988年参加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获“金龙奖”。
七 职工技协 60年代初,市科委和市总工会组织工人中的能工巧匠,开展共产主义技术协作。1974年,成立4个专业技术交流队。
1981年,市职工技术协会成立,并组建基层技协组织5个,成立金切、焊接、铸造、热处理、化工等5个专业交流队,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攻关。1983年,开展无偿和有偿技术服务。
至1990年,全市共发展基层技协组织137个,专业技术交流队135个,会员8500人,开展技术讲座1870次,技术培训3148期,组织技术比武1120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3.2万条,完成技术攻关、技术服务、技术革新项目3897项,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乡办企业共37家,创社会效益1136万元,获全国重大技协成果奖2项,获省技协优秀论文奖1篇。
(一)涂挂钨粉
1985年,株洲硬质合金厂职工技协与621研究所签署试制涂挂钨粉的技术协作攻关协议书,由工厂技协队员胡夏梅、薛鉴、罗承熙等经工艺探索和反复试验,于同年8月试制成功。并于当年9月至次年8月,3次提供涂挂钨粉,经国内和西德用户实验应用表明,其主要技术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用于钛精密铸件材料的一项空白。1989年获全国重大技协成果奖。
(二)12吨熔炉感应电炉
1985年,河北衡水市中华渗铝厂要求株洲冶炼厂援建熔炉感应电炉,以解决特种钢冶炼过程中,其他地方无法解决的用渗铝管作吹氧管技术难题。株洲冶炼厂职工技协向顺安、李跃秀、李春划等于1986年7月完成,并一次试车成功。该电炉加工出来的吹氧管,先后在北京特种钢铁公司、大冶钢厂、石家庄钢厂等10多家钢厂炉前使用,其质量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技术水平,填补国内冶金工业一项空白。1989年获全国重大技协成果奖。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