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医药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6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医药技术
分类号: R9
页数: 2
页码: 256-25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科学技术的医药卫生科技的医药技术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科学技术 医药技术

内容

60年代末,株洲市制药厂许渭清等开始对发酵工艺的自动控制进行系列研究。在液位自控上,1970年研制出电子线路自动加油装置,填补国内抗菌素生产发酵液位自控的空白。1974年改进、研制出半导体全无触点自动加油装置,被载入1978年出版的《中国微生物工业发展史》和1982年由华东化工学院编辑出版的《抗生素生产及设备》教材。其线路于1976年为上海化工设计院设计援外抗菌素厂所选用。1976年经再次改进,研制出具有初步记忆与逻辑判断功能的电子线路DZQ—电子自动消沫器。在温度自控上,于1982~1983年研制出DZW—2型、DZW—3型脉冲式电子自动控温装置,其温控精度小于、等于0:5摄氏度。在PH值自控上,1979~1983年研制出自动压力跟踪参比电极等3项装置。上述自控装置中的自动压力跟踪参比电极、齿轮脱扣式传感植入器、轴向脱扣式传感植入器、带手动装置的防卡耐用电磁阀、防卡延寿电磁阀等5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981年4月,湘江制药厂邹立荣、王德鹏等进行眩晕停研制,经5批小试,12批中试,解决了烷基化产物的分离、格氏反应的干燥及成盐终点的控制等向工业化生产过渡的有关技术难题。同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1982年,经省药政局批准生产,总收率为34.20%。同年10月,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该药品作为抗眩晕的首选药物用于远航晕船的防治,填补国内空白。获1983年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5年省科技进步3等奖。
  1986年9~11月,该厂邹立荣、曾运才、谭华进行眩晕停工艺改进,确定水解物成盐新工艺,并进行连续5批小试和3批车间投产试验,使总收率提高到41.57%。1987年通过鉴定用于生产,生产周期缩短1/3,年增效益43.09万元。1987年分别获市和省医药局科技进步3等奖。
  1984年10月,由湘江制药厂与天津中药研究所合作,王德鹏、石家济、李瑞英、张丽云等研制舒胆通成功。1985年经北京、天津等地15家医院临床验证461例,总有效率为89.15%,是当时治疗胆囊、胆道及胰腺疾病理想的首选药物。同年通过省级鉴定,1986年经省药政局批准生产,1987年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并获省优秀推广项目奖和市“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奖。
  1986年7月,该厂石家济、邱晓等进行舒胆通工艺改进。至年底,共进行200批小试验5批大试验。确定佛克——酰化反应最佳工艺选择,使总收率由原工艺的35%提高到51%,超过国外文献报道45%的水平。该成果于1987年通过鉴定,1988年获省科技进步2等奖。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