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株洲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八节 陶瓷与烟花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55
颗粒名称:
第八节 陶瓷与烟花技术
分类号:
G301
页数:
6
页码:
220-2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科学技术的陶瓷与烟花技术的陶瓷技术、烟花技术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科学技术
陶瓷与烟花技术
内容
一 陶瓷技术
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烧制彩陶和白陶。尔后,制陶技术历代相传,不断发展。
清雍正七年(1729),广东兴宁人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开设瓷厂,以手工做坯、松柴为燃料、龙窑烧制粗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翰林熊希龄考察日本制瓷技术后,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公司,采用匣钵盛坯装烧、阶级窑烧成新工艺,生产细瓷。并组织张振珊、王定云等改进阶级窑结构,缩小窑内温差,获得成功。这种改进后的阶级窑,称为“醴陵窑”。光绪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瓷业公司与学堂合作,创制出玛瑙红等5种高火性釉下颜料,同时聘用书画名人张晓耕、彭筱琴等,以工笔画为基础,创造出烟墨勾线、分水填色的“双勾填色”独特技法;采用“三烧制”(两次素烧、一次釉烧)工艺,烧制出国内前所未有的釉下五彩瓷。宣统1年至民国4年(1909~1915),釉下五彩瓷先后赴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分别获得1等金质奖牌、1等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成立醴陵陶瓷研究所(省陶瓷研究所前称),请回老艺人吴寿琪,带领画工唐汉初、林家湖、邓文科等,进行釉下彩瓷的研制。1956~1957年,该所改传统的手工勾线为皮印印线,将“三烧制”改为“两烧制”(去掉一次素烧)新工艺,效率显著提高;张复生、荣庆祥试制成功长石釉,其白度、光泽度等技术指标,均超过传统的“灰釉”。同期,该所研制成功的釉下彩薄胎酒具、咖啡具等,被誉为“簿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吴嘉兆等完成以煤代柴的窑炉改造,淘汰了阶级柴窑。1958年,醴陵艺术瓷厂(现群力瓷厂)与醴陵陶瓷研究所合作,专事釉下彩装饰,其产品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的赞扬。到50年代末期,釉下彩瓷质量基本恢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1965年,国光瓷厂萧传瑛等首创国内第1台滚压成型机。
1971年,群力瓷厂研制成功网印釉下贴花纸,比手彩绘提高工效几倍至十几倍。70年代末期,永胜瓷厂研制高档西餐具成功。1979年国光瓷厂研制成釉下彩色边厚胎西餐具。1982~1984年,醴陵陶瓷机械厂张云林、阳名伟研制成功CY—400单头滚压机,填补国内匣钵滚压成型的空白。1986年,他们研制出TC6Z350×500自动喷砂雕刻机组,比手工雕刻工艺美术瓷提高工效5~10倍,具有80年代国际水平。1987年,群力瓷厂胡涌波研制成功强化瓷新配方,使瓷器强度大为提高,为釉下彩瓷整个瓷业产品升级换代,开辟新途径。
至1990年,陶瓷行业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3项,其中32项获奖。
(一)陶瓷新产品
1.釉下彩餐、茶具
1964年,醴陵群力瓷厂与陶瓷研究所合作研制的釉下彩芙蓉成套中餐具,艺术风格典雅大方,经周恩来总理审定为国宴用瓷,被国际友人誉为“陶瓷艺术的高峰”,1979年获国家金质奖章。同年投产的釉下蓝海棠64头中餐具,花面色泽与器型协调一致,白里泛蓝,清新雅致,外销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刚果、苏丹、扎伊尔、佛得角等国选作总统府、人民宫用瓷,1985年获国家金质奖。
2.釉上贴花餐、茶具
国光瓷厂研制的45头白玉西餐具,白度居于国际先进水平,釉面光泽度为100%。1980年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
永胜瓷厂研制的醴陵牌西餐具,造型美观大方,花面多样,白度、透光度、釉面硬度、光泽度、吸水率、热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超过或接近世界名牌产品——日本“劳尔蒂克”的水平,是中国陶瓷唯一进入美国梅西百货公司和高级礼品商店的商品。1980、1981年先后获省优和部优产品证书,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
(二)陶瓷饰料
1.金水的研制 1951年,醴陵县彩绘人员欧阳涤藩与县一中教师喻科盈共同研制金水过程中,发现金属元素铑能促使金与瓷相结合的奥秘。次年,制成供实验用的金水。1953年,省工业厅试验研究所扩大实验并投产,供全国各地瓷厂使用。其制备方法,先后传至景德镇、唐山、邯郸、淄博4个产瓷区。至此,结束国内瓷用金水需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1972年,为克服国内铂资源贫乏的困难,醴陵陶瓷研究所采取以钯代铂研制白金水,于1976年11月研制成功烧后呈银亮光泽的钯金水,并投入使用,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0年,醴陵陶瓷研究所萧建昆、陈振业、程增美等参照国外样品,试制成适用于高级日用玻璃、陶瓷装饰材料的磨光金水;长沙美术印刷厂、醴陵陶瓷研究所、国光瓷厂谢森林、胡定苗、李永平等,研制成功PVB薄膜印刷“磨光金”陶瓷贴花纸。两项成果均获当年省重大科技成果3等奖。随后,又研制成功无光金水以及用于网印金花纸的“金膏”。
1984年,醴陵陶瓷研究所以2种金属元素代替白金水中所需的真金,研制成无黄金钯金水,使内销瓷也可以用金装饰,同年获省科技成果推广3等奖。
1985年,省陶瓷研究所研制的含金量10%的金水,比一般金水含金量低1.2%,在全国黄金水质量评比中,名列第1。
2.釉下颜料的研制 1964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李建升、陶梅春、彭荣花等,先后研制出浅绿、水绿、姣黄、白色、艳黑、青松绿、海蓝、桃红等8种釉下颜料。其中,后3种自然色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75~1978年,该所又研制出橘黄、锰红、黑,均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至1983年,除釉下大红外,各种基础颜料品种齐全,可调制上百种复色,基本实现釉下颜料系列化。
二 烟花技术
清康熙十九年(1680),“卷纸作筒、突以硝磺”的“爆竹”生产技术传入醴陵县南桥乡等地。民国11年,醴陵县城创设鞭炮讲习所,各区派人学艺,结业者10余人,回乡事业,促进烟花技术的推广。是年6月,醴陵人谢寅杰编写《鞭炮指南》一书,叙述了分切纸、扯筒、洗筒、北筒、腰筒、制眼、掺煤、上盘、钻眼、插引、轧颈、结鞭等12项主要工序的技术及工艺要求。民国21年,浏阳人何继明来醴陵县开设何发盛作坊,将浏阳带来的烟花,拆开研究仿制,做出醴陵县最早的烟花炮,品种有20余种。其中“大桶花”高约80厘米,燃放时分四层,第一层出现“花园跑马”,第二层是“猴子打筋斗”,第三层是:“蚌壳灯”,第四层展现“荣、华、富、贵”4个字,当时定价每个36块银元,销售到衡阳、长沙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醴陵县烟花长期停滞在手工“纸卷硝磺”的落后技术工艺得以充分改善,并不断提高。1964年,醴陵县成立鞭炮生产办公室,重新制订鞭炮质量技术标准。同年,浦口出口花炮厂派人去浏阳学回“白药”生产技术,试制出“小鸟”、“蜻蜒”、“三脚火箭”等烟花。1965年,醴陵县刘照乙、唐际乾改革鞭炮装璜,长鞭炮改用纸盒,短鞭炮改用彩色印签,废除用木板手工印刷的红、墨印传统封装,以机械印制取代,包装焕然一新,正式以醴陵鞭炮招牌销国内市场,不再使用浏阳牌名。全国各地均效仿醴陵县包装的图案模式。同年,鞭炮的验收方法改热引验收为冷引验收,并取消炕焙工艺。
1977年,醴陵县出口花炮厂研制成功以高氯酸钾代替氯酸钾作彩色烟花火药中的氧化剂。1978年,该厂蔺伯远研制出电光炮用高氯酸钾爆炸药。1980年,蔺伯远、王道花、魏启祥研制出一种具有喷花、哨音综合效果的新药物——带花笛音剂,省内广泛推广应用,使烟花品种成百的增加,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度上升,获1983年轻工部科技成果4等奖。1981年,张迪生、曾俊斌、刘纪平研制出“星球献宝”烟花,外观为圆球形,燃放时,喷花之态如腊梅报春,旋转跳升有如荷花吐艳自空而降,层次分明、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畅销美洲、西欧、澳洲和东南亚地区,获1982年国家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1982年,张国栋、蔺伯远、丁冬成等研制成功ZT8203卷筒机,可一次完成双侧连续进料、螺旋卷筒、上胶、烘干、同步切割多道工序。经预先调节,能加工出各种规格尺寸的烟花纸筒,用机械化取代烦琐的手工操作,提高功效10倍。该机经省级技术鉴定,填补国内空白.1986年获实用新型专利,1988年获全国科技活动周金龙腾飞奖及轻工部科技进步3等奖。
1982~1983年,刘青春与中南矿冶研究院科技人员共同承担省科委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原为国家科委项目),对32种常用烟花爆炸药物的有关性能参数进行系统测定,综合分析研究,制定出《花炮用药物撞击感度的测定》、《花炮用药物摩擦感度的测定》、《花炮用药物发火点的测定》、《花炮用药物吸湿率的测定》4个测试方法标准。其中前2个标准测试方法采用“变化能量法”,突破了国内其他行业常用的“固定能量法”。这4个标准,在国内首次为烟花用药物研究,产品试制、安全生产和设计研制提供了具有科学价值的资料,属国内首创。1984年通过省级鉴定,次年《湖南日报》予以报道。
1985年,醴陵市出口花炮厂唐运梅研制出“音乐小烟花”,燃放时,伴随着不同音阶的悦耳音响,间隔地喷吐红、绿亮珠,获198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希望杯和市科技进步3等奖。同年,该厂魏启祥研制成功药粒闪光炮,出口国外,人称“魔鞭”。1987年,针对仍含有一定量的四氧化三铅,进一步改变配方,1988获省二轻工业局科技进步1等奖,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铜牌奖,全国科技活动周金龙腾飞奖,并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优秀新产品1等奖和省科技进步3等奖。1989年,送轻工部烟花鞭炮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证明已不含铅。同年,获轻工部科技进步3等奖。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