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能源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5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能源技术
分类号: G301
页数: 6
页码: 207-21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科学技术的能源技术的煤炭技术、 电力技术、节能技术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科学技术 能源技术

内容

一 煤炭技术
  (一)煤炭勘探研究
  1.《湘赣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化石手册》
  湘赣煤田地质会战指挥部和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66年秋组成湘赣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调查小组。他们东起江西乐平县涌山桥,西迄湖南韶山银田寺,北自湖南浏阳县澄潭江,南到广东乐昌县葫芦口,遍及3省13个地区。经过野外穿剖面、采标本和室内磨片鉴定、加工整理,于1968年7月编纂成《湘赣地区中生代含煤地层化石手册》。该书对湘赣2省开展中生代地层找煤和普及古生物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2.煤田钻探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性能及人造金刚石合成的研究
  湖南煤田地层有30~40%坚硬岩石层。为突破硬岩钻进关,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二勘探队于1969年开始金刚石钻头、扩孔器的研制和生产试验。1969~1975年,在石炭系硬灰岩及其坚硬的石结核夹层中试验。结果表明:磨料级烧结钻头平均寿命达69.41米,平均时效1.64米,聚晶体烧结钻头平均寿命10.68米,平均时效1.64米,与钢砂钻头比较,时效提高65%。1975年,用无压浸渍法研制的直径77.3和57.3毫米的人造聚晶体扩孔器的硬岩试验,寿命分别为112.6和150.0米,均优于天然金刚石扩孔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二)煤炭开采与精选技术
  1.斜井提升自动摘钩装置 1976年,由桃水煤矿研制成功。该装置系在井口提升轨道一侧安装一直立螺旋杆,并在其上安装一水平(摘钩)臂,利用螺旋上升原理自动拔出矿车与钢丝绳之连接插销。与人工摘钩相比,安全条件改善,劳动强度减轻,同时提高工效近2倍。1978年获省科学大会奖。
  2.一次成型焊接筛网 1980年,株洲洗煤厂孙诚正、王丕照、李文郁等,开始研制LL—9型立式离心机筛网,并采用储能焊机一次成型获得成功,取代了原来用12块弧形筛板装成的筛网。经2年工业性试验,与上述离心机配套使用,证明其耐磨性好,寿命长,脱水面积比原筛网增加22.5%,洗选出的煤产品水份降低1~2%,不锈钢耗量降低34%,筛网重量减轻15.4%,每焊一个可节约一半工时,且间隙均匀、光洁美观,获1983年省科技成果3等奖。
  二 电力技术
  (一)LCWB—220型高压电流互感器
  1976年,渌江电瓷电器厂完成主绝缘采用多屏极、簿层绝缘的二等梯差电容或油纸绝缘的设计新方案。二次线圈设中间抽头,可获得1200安匝与600安匝2种额定安匝。0.5级二次线圈采用分数匝补偿设计。两组一次线圈分别从瓷套上部侧壁的4个孔引出。这样可以在外部较方便地对2组一次线圈进行串联换接,并配合二次线圈的中间抽头,获得3种不同的电流变比。该产品为全密封式,可卧式放置,高度和重量比LCLWD3—220分别少0.5米和300公斤,且造型美观,在全国1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获1978年省科学大会奖。
  (二)XP—16D、21D、30D大爬距高强度盘形悬式绝缘子
  1979~1980年,由渌江电瓷电器厂胡新杰、陈太和等选择高铝质材料,采用2次投料球磨工艺研制成功。与同吨位级的普通型绝缘子相比,在高度相等的条件下,XP—16D爬距增加17.2%~20%,XP—21D增加18.7%,XP—30D增加14.3%。同时,污闪电压提高2.6~18.6%。为增强线路绝缘抗污能力,缩小杆塔尺寸创造了条件,可适用于一般地区和轻污秽区。该成果获1980年省重大科技成果3等奖。
  (三)直流绝缘子试验方法与研制
  葛洲坝至上海50万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所急需的直流绝缘子,1982~1985年由水电部渌江电瓷电器厂、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张俊峰、郑健超、吴冬青、吴修文、刘燕生等研制成功。既能满足交流对绝缘子的电气、机械及瓷质性能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直流污闪特性、钢脚防腐及瓷质抗老化等方面特殊技术要求。在设计、结构造型、直流瓷质配方和工艺、防腐措施、锌套工艺和人工加速腐蚀试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使绝缘子的直流雾耐压特性、热电破坏、钠离子迁移老化试验等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外同产品的先进水平。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为国家节约300多万美元的外汇,改变了国内直流绝缘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四)LCWB3—110B型电流互感器
  为解决广东珠海地区中外合资工程的急需,张俊峰、阳名建、邹俊彦等在国内率先研制出LCWB3—110B电流互感器,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采用多屏薄层等梯差V形电容结构,绝缘性能好,瓷套爬距比达2.78厘米/千伏,防污能力强,有四个二次线圈,二次线圈设有中间抽头,可获得3种不同变化,装有金属波纹盘,提高了产品的防爆及密封性能,外形美观,维修方便,是更新换代的新产品。该成果1989年获能源部华中电管局科技进步2等奖,省科技进步3等奖,省电力局科技进步1等奖。
  三 节能技术
  (一)工业节能技术
  1.节能新技术 1975年,市科委、市三电办共同对全市99台盐浴炉进行技术改造,改插入式为埋入式,改造后年节电189万千瓦小时。
  1980~1982年,市经委、三电办、科协、科技情报所共同组织全市有关工矿企业推广应用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技术,421台电热炉、油炉采用硅酸铝耐火纤维保温,节电均在30%以上,年节电375.5万千瓦小时。该项目获1983年省科技成果推广1等奖。
  1983年,市经委、科委、节能办推广SWB—1型数控自动补偿器,全市应用264台套,年节电264万千瓦小时。1984年,市能源办组织对4886台交流接触器加装串接变换,消除噪声,年节电48.5万千瓦小时。次年,有582台交流电焊机装上自动断电装置,年节电18.6万千瓦小时。
  2.节能新工艺 1978年,株洲硬质合金厂研究成功等静压成型烧结工艺,并在T2N6湿法冶金中应用矿浆萃取工艺。1981年,株洲选矿药剂厂黄药生产由干燥法改为合成法,减少电机17台,年节电96万千瓦小时。株洲冶炼厂于1981~1982年研究成功沸腾焙烧——两段连续浸出——两段净化——电解的湿法冶炼工艺。新的工艺流程,用能耗低的空气冷却塔代替蒸发,能耗仅为旧工艺的12%,经营费仅为旧工艺的20.4%。
  1984年,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改革苎麻脱胶工艺,减少精炼、脱水、抖麻3道工序,年节电12.2万千瓦小时,节水4.9万吨。
  3.节能新设备 1979~1983年,市能源办、市煤炭公司组织23冶王俊盛等10余人,在301灶和马蹄回风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设计,试制成功省煤、省电、省时的三省回风灶,并推广应用。该灶是能烧低质煤的集体食堂炊用灶,由吸风洞(灰坑)、炉桥、炉堂、围风墙、回烟槽、水箱、炉门、出烟口、平行烟道、烟囱隔板、烟囱等组成。据对700多个改灶的食堂统计,改灶后年节煤1.8万吨,砍掉鼓风机485台,年节电95万千瓦小时。带动全省7个地市改灶105个,获1983年省科技成果推广3等奖。
  1981年,株洲冶炼厂建1台50立方米的空气冷却塔代替真空蒸发冷冻机,使百万大卡制冷设备的能耗降低6/7,每吨析出锌耗电由3000千瓦小时降至2900余千瓦小时,达国际先进水平。同年,由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和交通局联合研制成功2Q—42节油器,节油10%以上。1984年,铁路株洲公寓、新华理发店、市建公司等试制成功太阳能热水装置;次年,株洲玻璃厂利用玻璃窑的烟道余热安装6台余热锅炉,停1台6.5吨锅炉。1985~1987年,醴陵群力瓷厂研制的燃油隧道窑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全省推广的样板。
  1982~1990年,全市更新改造旧锅炉96台,计216.5蒸吨,占应更新锅炉的87%,年节煤2.8万吨。
  (二)农村节能技术
  1973年株洲市成立沼气办,开始推广沼气技术。至70年代末,以三合土为材料,因陋就简共建沼气池747个,但因质量不高,时间不久即全部报废。1979~1981年,全市又新建沼气池1855个。1982年,在总结前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贯彻“依靠科技,重点示范,择优发展,注重效益”的方针,使沼气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87年,醴陵市农村能源办刘义章、何涤吾、匡传德、张险峰和省生物能开发公司邓先夏、卜静波等人利用产沼气的生化原理并参考外地经验,为该市4个单位设计建成1座16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前处理是1个具有软填料的折流式过滤器厌氧消化池,后处理是1个三级折流过滤器兼性厌氧消化池。经测试,COD2去除率为92.6%,BOD5去除率为93%,悬浮物去除率为99.55%,虫卵沉降率为98.2%,粪大肠菌值10-3,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环保要求.达到卫生标准,获1988年省农村能源科技进步3等奖。1988年,醴陵市研制成功轴流式微型水力发电机组,郊区利用沼气保鲜柑橘效果良好。次年,市农村能源办制成以稻壳为原料的人工合成木炭。到1990年,全市共推广“两省灶”51万多户,占农村总户数的80.1%,省柴50%,省煤25%,投入正常使用的沼气池1785个,平均日产沼气3570立方米。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