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G621
页数: 4
页码: 40-4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教育的普通中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中学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清末,主要向中学生进行“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培养效忠封建政权的人才。民国初,仍极力复古,注重封建伦理道德教育。18年,国民政府颁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对学生进行“党化教育”,开设党义、公民、童子军、军训等课程。中学设训育处,班级设级任导师。27年后,多数学校建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以强化法西斯主义教育。36年,醴陵遵道中学设国民党区分部及三青团组织,根据省教育厅有关防范学生“赤化”的密令,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与教会学生青年会,每周国民党县党部派人来校讲“三民主义”。
  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取缔了国民党、三青团在学校的组织及其活动,取消训育处,废止公民、童子军及军训课,在学生中有计划地进行“五爱”教育,定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1950年10月,结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教育,学生爱国热情高涨,踊跃参军参干。1949~1950年,醴陵县中学生为“支援前线、解放全国”和参加“抗美援朝”,投笔从戎者达几百人。在紧接着开展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学生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中学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更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称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组织。50年代中期,中学开始建立中共党支部。学校在党组织领导下,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政治课教师,共同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德育方面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他各科教师也要求管教管导,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50年代后期,除以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外,还普遍开展向苏联的卓娅和舒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及中国的罗盛教、邱少云、吴运铎等国内外英雄人物学习的活动。
  1962年冬至1963年春,为配合社会上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阶级斗争被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从1963年到“文革”前,“学雷锋,见行动”形成热潮。雷锋爱憎分明、公而忘私、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文革”期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学习毛泽东著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资产阶级。每天安排一节“天天读”,政治课以读毛泽东著作为主,并结合学工、学农、学军,进行劳动教育、形势教育和战备教育,其他各科也要以毛泽东语录贯串始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纠正极“左”错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得到改善和加强。1979年,遵照教育部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精神,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革命理想、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1980年,重点抓革命理想教育,着眼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981年,学校普遍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2年,政治课教学重新走上正轨,正式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初、高中各年级依次为《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同时,通过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和反腐蚀教育,校风校纪明显好转。
  1983年,学校结合学雷锋、学张海迪、创“三好”等活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黄色书刊、淫秽录像暗地传播,不少学生受到思想毒害和精神污染,一时在学生中出现唱黄色歌曲、看淫秽书刊、谈恋爱、讲江湖义气、厌恶公益劳动、玩赌博等不良现象。
  1984年后,教育部门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清除精神污染。主要办法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力量,选配得力专职团委书记,增设党支部办公室,市教委直属学校教学班在20个以上的均设立政教处;举办校长、党支部书记和政治课教师培训班,改革政治课教学;开展学雷锋、树理想、创文明班级、文明学校活动;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大文件,在师生中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开办家长学校,与居委会、派出所等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形成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稿),境内部分中学先试行,后全面推广。
  1989年初,市教育局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调整充实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德育工作制度,制定了考评办法;同时,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在全市掀起一个争做规范学生、争做“四有”新人的热潮。全市43万中小学生全部投入活动,到年底共评出规范中学生37531名,占中学生总数的86.5%。
  1985~1990年,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许多中学创造了好的经验。市三中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株洲电力机车厂子弟中学总结推广心理分析法、心理平衡法、冷处理法,变指令性教育为指导性教育,变压制型为自主型,变对立的训斥型为相容的祥和型;株洲化工厂子弟中学积极探索德育工作量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