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株洲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县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10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县学
分类号:
G629.2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教育的私塾书院县学立的县学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教育
县学
内容
西汉,始设县学。县学为封建时代地方官学。据清同治版《攸县志》记载:“庠、序的教育制度废于秦”,但自“西汉……,稍修学宫;厥后州县莫不有学。”宋初,茶陵县于城西郊狮口山建学宫。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诏谕所有州县一律置学,随后境内各县皆建文庙。明代县学鼎盛。醴陵县、攸县、茶陵县县学均设文庙内,俗称学宫。元、明、清时期,皆重科举取士,学宫建设代有加强,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各州县学宫规模宏伟,殿宇轩昂。县学的任务是应付科举考试。自宋至清末900余年间,境内各州县中进士者246人,占同一时期湖南省考中进士人数2538人的9.7%。管理县学和承担教学任务的正职叫教谕,副职叫训导。县学招收生员皆有一定份额。宋崇宁三年(1104)规定县学生员名额:大县50,中县40,小县30。明洪武二年(1369)规定:府学生员40名,州县依次减10人。清承明制,但县学生员名额有所增加。康熙九年(1670),茶陵为大县,额取举人15名,廪膳生30名,增广生30名,与直隶州同。酃县为小县,咸丰八年(1858)前,岁科试文学、武学各8名,后各增至10名,共20名。
清制,童生入县学须经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合格者方得入学,且对家庭出身限制较严。《茶陵州志》载:“顺治九年(1652)题准童生入学,乃进学之阶;不可不严为之防,或系娼优隶习之家及曾经问革变易姓名,侥幸出身,访出严行究问,若教官纳贿容隐生员……一体究革治罪。”生员统称秀才,但资格分三等:一等称廪膳生,每年可从国库领取白银四两;二等叫增广生,不能领取廪膳银,但可补廪膳生缺;三等叫附学生。生员进学并不以课业为重,主要是多练八股文,以便通过岁科考试,取得参加乡试资格。清代湖南乡试时间,规定在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乾隆九年(1744)规定中额正榜全省为49名,每额中举人1名,准送应试生员80名。故清代湖南历届参加乡试生员,常在四、五千人之间,能够中举者,只占1%强。许多人垂髫入学,皓首穷经,到头来依然是青衿一领。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县学遂废。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