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088
颗粒名称: 总序
页数: 3

内容

株洲市现辖4县1市4区,总面积11278.77平方公里,总人口3495714人。
  株洲市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教民耕种,遍尝百草,死后葬于“茶乡之尾”(今酃县塘田乡)。三国时吴在此设立建宁县,后历经沧桑,几度变迁。建市前夕为湘潭县辖一个仅几千人口、几十万元工业总产值的小镇。1951年成立专辖县级市,1956年升为省辖地级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由单辖株洲县扩充辖醴陵市、攸县、茶陵县、酃县。
  株洲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李立三、谭震林等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活动。酃县、茶陵县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中东部,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铁、公、水、空综合运输能力。京广、浙赣、湘黔3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株洲火车站为全国10大客运站和7大零担货物中转站之一。株洲北站是江南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株洲市已成为中国江南最大的铁路枢纽。公路四通八达,106、320国道及连接湘赣闽3省的三南公路穿境而过。
  株洲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崛起的工业新城。“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安排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株洲市就有4项(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洗煤厂、株洲电厂)。现在全市共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70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56家,有6家大型企业跻身于全国500家大型企业行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株洲市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株洲市已逐步建设成为江南内陆腹地的高效农业基地,商品集散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通讯、信息中心。
  为了真实地记载株洲市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再现株洲市人民建设株洲市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6月决定成立株洲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常设机构——株洲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株洲市志办),开展修志工作。经过数年努力,《株洲市志》即将陆续出版。株洲市历史上没有修过志,这次撰修的《株洲市志》是株洲市第一部市志。
  《株洲市志》撰修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撰写初稿,由107个单位承担初稿撰写任务;第二步,分纂,由经委、农委、财委、建委、计委、文卫办、政法委、党群政务等8个分纂小组承担分纂工作;第三步,株洲市志办总纂。总纂稿经省级评议会评议,株洲市志审稿小组审查,湖南出版社审定,由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民政府批准出版。
  《株洲市志》按照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印发的《湖南省地方志质量标准》编写,严把质量关,做到资料翔实、观点正确、篇目合理、体例完备、文风端正。
  《株洲市志》篇幅约500万字,分12册成书,从1994年开始分册出版,编成一册,出版一册。
  《株洲市志》是一部反映株洲市情的综合性、资料性的科学著述,具有权威性。它的出版,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史料,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进行爱国主义、市情教育提供了乡土教材,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振兴株洲市的伟大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株洲市志》全体编纂人员茹苦笔耕,默默奉献;各级领导认真组织修志工作,倾注了全力;全市人民关心支持修志。在本志开始出版之际,谨向全体编纂人员、各级领导、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是以为序。
  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书记程兴汉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汀明 1994年2月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株洲市志(第十三册·教科文)》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记述了株洲市的科教文发展与现状,由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共6卷组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