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绝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0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绝育
分类号: R169.43
页数: 5
页码: 264-26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7年株洲市城区和各县城实施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关于结扎、粘堵、银夹推广使用的广泛性和使用率、安全性的内容。
关键词: 绝育 节制生育 株洲市

内容

一 结扎
  1957年,株洲市城区和各县城开始施行计划生育结扎手术。因男性输精管结扎手术简便,副作用小,不需住院。而女性输卵管结扎需全身麻醉,切口比男性结扎大,术后恢复较慢,故当时受术者多为城镇干部职工多子女的男性。起初,人们对结扎还感到陌生,怕结扎影响身体健康,影响生产劳动,影响性生活。对此,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打消人们的疑虑。各级干部率先垂范。是年秋,株洲市市长吴占魁等领导带头做了结扎手术,以自已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是年,市区共做男性结扎191例。此后,要求做男性结扎的逐年增多,也有一些女性自愿到医院做结扎手术。株洲机车车辆工厂1957年~1964年共做男性结扎515例,女性结扎101例。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区结扎人数不断增加,女性结扎人数的比例开始上升。1965年,城区共结扎1089例,其中男性结扎485例,女性结扎604例。
  70年代初,计划生育工作由城市推向农村,结扎手术也随之转向以农村为主。1971年冬,株洲市卫生局从城市各医院抽调外科、妇产科手术医生,组成手术队,下到株洲县开展结扎手术。各县也从医院抽调手术医生下乡开展结扎手术。鉴于农业生产以男性劳动力为主,故结扎手术以女性为主。根据农村结扎活动时间紧,结扎人数多,手术时间要求短等具体实际,改全身麻醉为局部麻醉,改大切口为小切口,采取“指扳法”提取输卵管,每例手术时间一般缩短到10至20分钟。是年,全市共结扎40092例,其中,女性结扎39344例,男性结扎748例。此后,每年冬季都在全市农村开展结扎活动,动员已生2孩的育龄妇女结扎。在每次结扎活动中,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部署,亲自深入县(市)、区督促检查。各县(市)、区党、政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直接下到乡、村检查指导,广大基层干部全力以赴,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特别是1983年冬,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了全市农村冬季结扎活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冬季结扎活动作为一项突出的中心工作,党、政领导一齐上阵。酃县实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三家领导包片,县直机关包乡的办法,共抽调350多名机关干部,其中县级领导11名,科(局)级干部60名分别下到各公社开展工作。株洲县9名县级领导全力以赴,并从县级机关抽调21名科(局)长组成8个工作组,由县领导带队,分别包干一个区、镇,全县结扎进度快,对此,湖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发了《情况通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在《收文摘报》上刊载呈送省委常委、副省长以上领导同志。醴陵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9个工作组,下到各区、社督促检查,全县组织600多个工作队,上万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1个多月时间结扎1.8万人。郊区6名区领导带领20多名机关干部下到各乡、场,超额1.16倍完成结扎任务。仅1个多月时间全市结扎5万多人,全年结扎7.6万多人,创历史最高记录。1987年冬季,全市有124名县级领导、1278名县机关干部,其中541名科(局)级干部、1032名乡镇领导、4093名乡镇干部、10178名村干部、8497名工作队员投入结扎,共抽调手术人员881人,组成166个手术队开展手术。各级供销和物资部门共解决汽油、柴油指标57.4吨和25吨,平价供应受术者白糖46.8吨,面条77吨。广大基层干部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不辞劳苦,进村入户做工作。酃县平乐乡地处海拨1000多米的高山区,8个村分布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很多村民分散居住在几百米高的半山腰。是年冬季结扎活动中,该乡副乡长尹志红每天翻山越岭,深入各家各户做工作,半个月时间,爬了30个高坡,翻越20多座高山,行程1000多里。由于日夜奔波,半个月体重减轻2公斤。由于广大干部工作艰苦深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广大育龄妇女自觉接受结扎手术。是年,攸县有2500多名育龄妇女争上手术台,1800多名老人主动送女儿和儿媳结扎。
  1990年,《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明文规定:“已生育两个孩子的,夫妻一方应采取结扎为主的绝育措施。”是年冬,全市农村掀起了结扎的新浪潮。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中共株洲县和酃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还颁发了动员令。各级领导亲自深入乡、村,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做工作。市、县两级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员自带铺盖,,吃住农户,不完成结扎任务不离村,不出户。公安、司法部门及时处理妨碍执行计划生育公务的违法行为。市、县两级卫生部门抽调1079名医务人员,组成214个节育手术队,深入乡、村开展结扎,其它各部门都积极支持,主动配合,在全市形成了结扎的大气候。广大育龄夫妇争先恐后接受结扎手术。株洲县黄龙乡黄竹村11名结扎对象先天去结扎未排上队,第2天凌晨1点就起床去排队。醴陵市洪源乡磨刀村5名结扎对象步行10多公里,晚上11点去卫生院要求结扎。是年,全市结扎48817人,是1983年后结扎最多的一年。1971~1990年,全市累计结扎539233人(详见附表)。
  二 粘堵
   1976年,株洲市计划生育办公室组织株洲市一、二医院去重庆学习输精管和输卵管药物粘堵绝育法。
  株洲市二医院妇产科医生吴志成从1976年开始进行药物粘堵输卵管绝育法研究,至1979年共临床应用1400余例。1979~1982年,改进粘堵物,又施行1000余例。1983年下半年,吴志成与南京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周庆立教授和湖南中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孙鸿喜副教授等合作,对非手术可复性栓堵输卵管绝育进行研究,并于1986年取得首例复通生育的成果。该绝育法不用开刀,不需住院,受术后小孩万一发生意外,只需将栓子取出,生育功能仍可恢复。
  1983年,醴陵市人民医院医生陈凤齐、罗瑞娥在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和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协助下,采用硅橡胶阻断装置,进行经腹输卵管硅橡胶塞绝育术及其可复性研究,在动物试验取得绝育成功率100%和取塞复孕率93.35%的基础上,于1984年6月试用于临床,至1989年,施行900余例,绝育成功率达99%以上。1987~1988年,对绝育成功1年以上的妇女20人作取塞复通术,术后1年内已有19例输卵管通畅,其中17例获宫内妊娠。该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可靠,同时可保持输卵管腔的连续性,组织损伤轻微,后遗症少,可复性良好,是较好的节育方法。他俩撰写的《经腹输卵管硅橡胶塞绝育术及可复性研究》一文在全国性杂志《生殖与避孕》1989年卷第3期上发表。
  三 银夹
  1976年,茶陵县严塘医院张锦邦等在湖南省内率先将脑银夹试用于输卵管绝育。1982年~1983年,株洲市区及攸县亦推广此法。该法手术简便,不切断输卵管,管壁损伤少,需要复通时,只需将银夹松开即可。故受到广大育龄妇女欢迎。1983年攸县在老君潭公社桃水镇推行银夹手术,许多只生1胎的育龄妇女争先恐后到镇上接受银夹手术。育龄妇女颜三妹从公社农科站换种谷回来,在路上听说镇上开展银夹结扎手术,连家都不回赶到镇上做银夹手术。育龄妇女徐凤娇,系两代单传,并两代招郎,她自已又只生1个女孩,符合生2胎条件,她3次挤进手术室请求做银夹结扎手术。全镇178名只生1孩的育龄妇女中就有129名做了银夹结扎手术,其中只生1个女孩的57人。但此法对施术者技术要求高,复孕的可能性大,故未大面积推广使用。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记载株洲市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再现株洲市人民建设株洲市的光辉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