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次人口普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07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第四次人口普查
分类号: C921.2
页数: 4
页码: 240-24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根据1990年7月1日由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1990年各县(市)区人口数统计表,株洲市建领导小组下设业务指导、户口整顿、宣传、行政秘书、数据处理等调查人口。荣获全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芙蓉杯”金奖,并被推荐国家级先进单位。
关键词: 株洲市 人口调查 1990年

内容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1989年9月市人民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市长周伯华、副市长刘迪恺为正、副组长,市直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计25人组成的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并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业务指导、户口整顿、宣传、行政秘书、数据处理5个组,选配专职人员74人。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也先后于组建人口普查领导机构及其工作班子。9个县、市、区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均由2个县级领导任正、副组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人口普查办主任。选配专职人员560人;17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公安、司法直属单位则由1名行政副职担任人口普查办主任。共配专职人员1949人;2583个村(居)委会选调普查工作人员5690人,还加上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质量检查员以及基层积极分子,全市有31000余名党政干部、工人、教师、离退休人员直接参加人口普查工作。
  普查人员选调后,抓地址编码,划分普查范围。1989年10月31日在市政府召开的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布置,各县、市、区开展地址编码工作,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不错原则;1990年2~5月,先后3次召开城郊结合部联席会议,反复协商普查区和调查小组的划分问题,经过半年努力,编排核准一级地址码174个,二级地址码2582个,三级地址码10551个。
  范围地址码核准后,抓在业人口行业、职业调查。1989年12月,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市统计局、市劳动局联合,召开250多人参加的会议,布置各县、市、区人普办反复审核查对,将全市近万个独立核算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等,按照国家分类标准,分门别类归入相应行业。
  1990年3月初开始,由各级人普办和公安机关共同组织、动员万余名工作人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城乡户口整顿工作。5月底全部结束。整顿后,增加2649户,常住人口增加29162人,更正户口项目343760项,其中,年龄不符20760项,姓名不符8568项,性别不符1284项,人户分离的79779人;登记各类暂住人口64305人。
  全市出动人口普查宣传车753辆,挂横幅2462条,张贴横幅标语27万多条,各影院放幻灯15900多次,出动学生宣传26万多人次。
  同时,抓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全市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20045人,其中干部占11.9%,教师占5.8%,高中以上学生占8.1%,村委会基层干部占5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2%。组织讲师团,并于1990年4月召开各县、市、区业务骨干110人参加的培训工作会议。紧密联系普查表的实际11项工作细则;分8课讲解,历时10天,经过闭卷考试,平均成绩89分。以骨干为“种子”,县、市、区层层培训。并明确规定,考试不及格的68人,不准上岗。
  培训及格以后,进行试点试填。市人口普查办组织130多人在渌口镇进行普查方案的试点和对正式普查表进行试填。在试填中,还进行登记复查、质量抽查,预编专项编码,手工汇总,等于把人口普查的全过程演习一次。紧接着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又都选择1~2个村进行了试点,使全市试填普查表的工作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全市县、乡3级共试填171村,102601户,395013人的普查表。
  在试填工作的同时,入户摸底熟悉普查区域范围。市人口普查办统一规定于1990年6月26~31日进行摸底工作,每两天电话调度一次进展情况。
  清查流动人口,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对有固定位所或工作单位及流动人员于1990年5月份在户口整顿期间即发出免登通知单。株洲市一级发了此类通知单8万余份,其中外县市3万余份,免登电报300余份,其次是突击清理盲流人员,1990年6月30日晚零时出动车辆220余辆,组织公安干警普查人员工商干部1800余人设立堵卡,对露宿街头、临时窝棚、涵洞、车站码头的盲流人员,以及旅社的有关人员进行突击清理登记,4个小时检查清理3100余人,正式登记231人,并发给《登记证明卡》。
  建立人口普查工作责任制,中共株洲市委、市政府1990年2月召开全市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各县市、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市统计局长、公安局长、计生委主任、教育局长、民政局长、宣传部长、市直各委、办、局主要领导、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厂长(经理)和宣传部长共250余人参加会议,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吉太,常务副市长周伯华、副市长刘迪恺都强调各级建立责任制,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当即向周伯华副市长递交了人口普查责任书。
  通过自查,互查,复查,议查和组织会审检查,全市发现重登136人,漏登253人,查出1989年1月1日到1990年3月30日少报出生人数2438人,少报死亡人数2901人,纠正错误项目168000余笔。
  市人口普查办根据《人口普查登记质量抽样检查细则》规定,随机抽取10%的调查小区,抽查总人数642636人,发现总人数重登率0.01‰,漏登率0.02‰,重漏相抵人口数净差率为0.01‰,质量高于1‰的国家标准。
  出生人口差错率为0.18%。质量高于2‰的国家标准。死亡人口差错率为0.45‰质量高于2‰的国家标准。性别误差率0.03‰质量高于4‰的国家标准。年龄误差率2.2‰质量高于10‰的国家标准。总记录项目差错率0.57‰质量高于3‰的国家标准。
  90%的普查资料抽查采取组织抽查组赴县、市、区实地抽查的形式,市人口普查办抽调100名业务尖子,组成9个抽查组,按照25页普查表抽一员的原则计算抽查质量,历时10天,汇总抽查结果全市项目差错率仅为0.41‰,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组织搞好普查表的验收交接工作。全市普查表的验收交接工作,认真学习《人口普查资料装订包装运送和管理细则》,编排了验收交接流程,组织一个由25人组成的验收交接班子,对照地址代码本和交接清单,一箱箱,一本一本,一页一页地进行验收。从10月10日~11月10日验收中发现重大差错1处(郊区把2个小区的表合装1本),漏编一处、重编页码28处,斢换、贴补已污损的普查表380处。
  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实行三班制,每班开10台微机录入,外加3个技术员,1个跟班答疑员,人多机房场地小,按工作流程制定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现场管理目标和考核制度,全体录入人员录入速度平均每班达到1951条人记录,平均每小时击键次数达到14600次,平均误差率仅为0.19‰。1991年7月中旬,数据定案,7月25日报省人口普查办,以无一笔差错的优良质量通过省级验收。
  3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2年多的辛勤劳动完成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净差率仅为0.01‰,总项目差错率仅为0.57‰。分别低于国家规定不超过1‰和3‰的质量标准。荣获全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芙蓉杯”金奖,并被推荐国家级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记载株洲市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再现株洲市人民建设株洲市的光辉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