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口信息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06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人口信息管理
分类号: G203
页数: 6
页码: 216-22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株洲市1956至1986年全市的人口卡片管理和1987年开发微机管理人口基本信息系统的历程及内容。
关键词: 信息管理 人口 株洲市

内容

第一节 人口卡片
  1956年3月10日,全国户口工作会议作出了在省直辖市以上的城市建立人口卡片的规定。1957年1月,株洲市公安局建立人口卡片。
  凡居住在城市年满17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均建立人口卡片;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副市长、书记和相当于上述各级的党政干部、重要科学家、高级民主人士以及在押犯人不建立人口卡。
  人口卡分为“登记卡”和“注销卡”2种,各包括姓名、出生时间、出生地、籍贯、现在住址、迁来本市时间、迁来地址、职业、文化程度、公民证代号等12个项目。
  1957年2月,市公安局抽调22名干警在解放街派出所辖区范围内进行建卡试点,由户籍科组织培训。在户口查对时,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对17周岁以上常住人口,按人口卡登记项目,逐户、逐人核查。对重点人口、刑满释放、被管制对象、反革命分子4种对象,分别在户口底册和人口卡上用①②③④作出标记。历时32天,核查12116人,纠正各种差错2127项,建卡10796份。5月,全市组织160多名有文化的社会青年协助派出所投入建卡工作,对30081户,168605人的户口进行查对,纠正差错5427项,清理“空挂户”1894人,将城市《公共户口簿》更换为活页户口卡片,农村《户口簿》全部更换为《农村户口登记簿》,改变了以往公共户口和农村户口无专人管理的现象。在整顿清查中,对1536份“查无此人”的积存材料核准982份。6月中旬,全市完成建卡任务,共填写人口卡108861份,由市公安局集中编排,以汉语普通话为标准,将同音姓名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放置。8月中旬完成编排任务,配备3名管理干部,负责收发、排装、查询口卡工作。依据工作性质,对各项工作分别制定了检查、统计、销毁、保密、查卡5种制度。单位查询人口卡出示公安保卫部门、人事组织部门的介绍信,个人查卡凭人口卡接待室专用介绍信。1957~1959年,共接待查卡4940次,配合肃反运动和侦察部门查证犯罪下落及提供线索3385次;协助邮电、银行部门查卡1196次;为群众查寻住址359次。
  1963年,重新更换人口登记卡片,分姓名、别名、户主姓名及与户主关系、性别、民族、文化、家庭出身、本人成份、出生时间、政治面貌、工作单位、现在住址、迁来时间等14个项目。充实了登记内容,销毁了1957年所建口卡。
  “文化大革命”期间,公安机关瘫痪,人口卡迫于停止使用。
  1972年恢复建卡,并扩大建卡范围。对1962年前出生的年满15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以及郊区清水乡、荷塘铺乡、果木园共173572人填制了人口卡。同时建立了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常住、暂住、变更更正7项异动登记制度,步入经常化管理。
  1980~1986年,全市共管理人口卡232261份。共办理人口卡异动290608人次,接待群众来访、来信、电话查询13005次,查准率为73.5%。1982年12月28日,为四川农村妇女寻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刘香。1985年10月,从一把布伞上英文字母确认无名死者冯德林,并为其找到了死者的亲属。
  1987年,株洲市开发微机管理人口基本信息系统,取代人口卡查询。
  第二节 微机管理
  1987年,全市在完成颁发居民身份证的基础上,于1988年4月制定了《关于开展使用微机管理人口基本信息实施方案》,建立人口基本信息微机管理系统,对反映社会居民的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出生地、住址、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单位、职业、家庭情况、迁移情况等,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实行计算机一体化管理。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 组织准备
  编制住址代码本。人口信息为便于数据压缩、还原和进行有效性检验,加快数据录入,采用了全编码方式进行信息存贮。根据系统规范要求,1988年6月市政府城镇科、市公安局、城建局、规划办、邮电局、房产局组成株洲市地址门牌整顿办公室,对市区26条主支干道,1500个临街门牌及10万户居民住址门牌进行了整顿。根据“统一、规范”的原则,据实缴销原临门牌62个,异动229个,新编828个,制发新门牌1484块,更改居民住址2018个,制发、更换居民住址门牌7.46万块,收集住址信息2034条。按区、派出所、居委会、村、路、街、巷行政区划和地域划分,对居民住址(村、组以上)进行代码分配和集中汇总,编印出《株洲市住址代码本》。
  编制《服务处所代码本》。在派出所收集、填制《居民住址调查卡》的同时,对城郊4区的服务处所进行了调查摸底,以第三次人口普查行业分类为标准,收集3685个服务处所统一汇总、校对。按行业、隶属关系、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所在地域及属性进行代码分配,编制出《株洲市服务处所代码本》。
  组建机构。1988年9月,成立株洲市人口基本信息开发应用领导小组。各公安分局、派出所于10月10日前相应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按700:1的比例抽调800名工作人员,进行户口登记项目核对、信息采集、编码等业务培训。为此,市公安局增设了IBM—PC/XT型、AST—386C/390型微机各1台,IBM—PS/Ⅱ—60型微机2台,为业务开展作好物质准备。
  二 信息采集 编码 录入
  根据《湖南省人口基本信息数据项标准》和业务管理的需要,市人口基本信息系统对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出生日期、住址、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服务处所、职业、居民身份证号、发证日期、有效期限、户号、户口性质、与户主关系、迁移变动原因、时间、地址、身份证申领、缴销21个项目予以采集、编码、录入。为保证所采集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1988年10月16~1989年3月底,城郊24个派出所对151100居民(集体)户、544780人户口登记项目内容进行核对,将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的有关项目抄录到“人口基本信息过录编码表”上。同年12月,市公安局抽调300人以派出所为单位,对人口基本信息中的项目,依照有关码本,按规则翻译成代码。编码原则:①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迁移地址、婚姻状况、与户主关系、文化程度8个项目依照国家标准和系统自行规定的代码进行编码;②居民身份证号、身份证有效期限、户口性质、迁移变动原因4个项目依照公安部颁标准代码编码;③职业项依照第三次人口普查职业分类代码编码;④服务处所、住址2项按市公安局制定的《服务处所代码本》和《住址代码本》代码编码。
  人口基本信息录入借助中南林学院、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计算机中心、市工商银行清水塘分理处、株洲车辆厂、苎麻纺织印染厂等10多个单位的43台微机,组织64名技术人员、146名工作人员,对城郊四区544780人,9806000项人口基本信息进行录入,打印出信息清单,通过核对,发现漏录入9768人,重录入2540人,纠正差错10340项,对重录入、漏录入人口信息进行了纠正处理。
  三 管理应用 1989年5~11月底,市公安局组织2台微机、30名工作人员对城市东、南、北3区103928户、372737人已录入数据进行了集中验收。按派出所、居委会逐人逐项进行数据值域和有效性检验,共调整录入23057人次,删除30054人次,修改差错15078项次,查出1988年人口年报中重统21人,漏统69人。验收后性别、户口关系、户口性质等项目数据准确率达93%,人数准确率达100%。1990年6月开始,集中对郊区已录入数据进行检查验收,结合处理1989年、1990年上半年异动。1990年11月,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对城市东、南、北3区已验收数据进行整理,运用户号生成程序按户生成户号,并打印出户号、户主姓名对照表,运用系统排序、归并程序,对原以每户成员顺序排列的零散文件进行排序、归并整理,形成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3项组合编码大小顺序排列的人口基本信息数据文件。按照检索、管理的需要,分别建立了居民身份证、户号、姓名索引。印制了《出生、市外迁入本市异动信息表》、《死亡、注销户口异动信息表》、《市内迁移异动信息表》和《所内移动(项目变更)异动信息表》。各种信息异动统一由派出所户籍内勤在办理户口异动时采集填写,如发生居民住址名称变更,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变更或服务处所增减等情况应及时报户籍科微机室。
  人口基本信息系统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是靠处理各项人口异动信息、维护更新各字典、追加制造姓名用字中冷僻字等工作来完成。其人口异动信息的处理,采用系统提供的《出生迁入》、《死亡注销》、《市内迁入》、《变更更正》等模块进行适时联机处理,亦可采用“批处理录入”和“批处理模块”进行批量脱机处理。“服务处所”、“住址”、“复姓”等字典用《字典维护》模块进行增减维护,冷僻字的增加,用“24点阵造字”和“16点阵造字”程序处理。
  人口基本信息系统应用于社会服务、人口统计和公安业务3个方面。
  人口基本信息数据查询 根据用户掌握的情况,可分成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居民证号、户号三种情况快速查询,当用户提供姓名或居民身份证号或户号时,微机1/10秒内即查出满足条件人员信息。当用户提供出某项在人口信息中包含的信息或几项任意组合的模糊信息时,微机5秒(平均速度)内查出符合条件的所有人员信息。
  人口信息统计 系统统计模块具有三大功能:对出生、市外迁入、注销户口、市内迁移等变动信息,分别统计出总人数、男女数,并分类统计出各种变动原因、变动时间、变动地址人员数量。同时将结果存入相应的统计文件中,完成以上内容统计每10万人需时1分钟。户统计功能,可分别进行户数统计,对户规模为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等;户性质如家庭户、集体户等情况进行分析。个人情况统计,可分别对每个人的性别、出生日期、职业、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民族等进行统计,并对市区人口年龄结构、年龄分段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结构、行业、职业、民族分布状况,户性质、户规模、个人户口性质,分区人口、分所人口、居民身份证发证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存入统计分析文件。系统完成市区54万人口信息统计分析需时5~6分钟。姓名用字字频统计,可对全部信息中姓名用字情况进行统计,得出每一字的使用次数,并存入字频统计文件中,显示各种统计、分析图表。系统可对统计分析结果采用表格和图形显示出来,如人口金字塔,婚姻、职业、行业、民族分布状况,颁发居民身份证等。打印输出统计结果,如公安部人口年报报表,姓名用字字频统计表等。
  对年满16周岁人员进行排序,并自动生成居民身份证号,打印出身份证底卡。
  系统还具有定义数据、查询变动信息系统测试、数据录入、检查数据错误等功能。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记载株洲市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再现株洲市人民建设株洲市的光辉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