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045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249.2
页数: 9
页码: 76-84
摘要: 本段介绍了发生在清代顺治四年、顺治五年、顺治七年等年间的记事。
关键词: 株洲 大事记 清代

内容

清初,茶陵县、攸县开采铁矿。咸丰、光绪年问,私人开采的铁矿和铁厂达60多家。攸县产铁30万担,居全省产铁县之首。
  顺治四年(1647) 醴陵县霪雨,正月至六月,斗米千钱。株洲三月至五月霪雨不止。攸县六月初一日大水,漂没庐舍人畜无数,是年大饥,民食地菌。
  二月,明镇将卢鼎、黄朝宣举兵相攻,战于朱亭。
  顺治五年(1648) 九头鸟飞越酃县。
  农历四月,据守南昌的降清明将金声祖易帜拥戴南明桂王,所部数万自永宁入酃县。夏,向文明、张士举、盖遇时数标军队亦相继“反水”入酃县,10余万人屯驻城乡。九月,长沙镇总徐勇率清军追杀。顺治十一年(1654),清经略总督洪承畴督湘粤赣3省清军会剿,义军退守万洋山,饥饿而至于吞食人肉。时逢久雨,终被镇压。兵锋所向,城无完堞,村遍蓬蒿,酃县仅剩5000余人。
  顺治七年(1650) 株洲修建码头,商品集散,多赖湘江水运。
  顺治八年(1651) 春,清世祖遣侍读学士白允谦致祭炎陵。因县内兵乱,兼以疫疾,遂于衡州遥祭。清代,有史可查的朝廷致祭38次。
  顺治九年(1652) 攸县三月黄竹开花,七月星陨声如雷,光如白昼。是年大旱,民采竹实充饥。
  顺治十八年(1661) 醴陵县大水,漂没民居100所,渌江桥坏。
  康熙十三年(1674) 吴三桂陷长沙,分兵驻醴陵县,筑木城,又屯兵渌口对河沧沙埠,联合盘据三关之麻棚兵数万,与清军作战。经多次反复攻占,城栅尽毁,城乡掳掠一空。吴三桂设伏株洲,大败清军,后人名其地为大胜岭(今株洲市解放街地)。
  吴三桂三藩之乱,在株洲大屠杀,清军平三藩之乱又进行大屠杀,到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平,株洲人口稀少,农村土地荒废,居民圈占土地,插草木以为标记,号为标产。
  攸县有鸟近百万只从西南而来,散落山村,半属湖雁。
  康熙二十七年(1688) 茶陵州生员陈丹书起兵反清,攻克茶陵州、安仁县。后起义失败,陈牺牲。
  康熙三十五年(1696) 醴陵县地震。
  雍正七年(1729) 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沩山(今醴陵市地)开设瓷厂,生产土瓷,此为醴陵县制瓷之始。
  乾隆七年(1742) 酃、醴、攸、茶大水。
  乾隆十八年(1753) 醴陵知县管乐在青云山麓朱子祠右侧学宫旧址,创建渌江书院。
  乾隆四十九年(1784) 攸县大水,沿江田庐多被冲塌,城中水深丈余。
  嘉庆十二年(1807) 四月至七月,茶陵州大旱。
  嘉庆十三年(1808) 茶、攸、酃、醴水灾。
  嘉庆十四年(1809) 醴、攸、茶、酃大水。
  嘉庆十八年(1813) 酃县大雪,平地深数尺。
  道光六年(1826) 五月二十六日二更后,醴陵县有白气从东北起,直射西南,光明如昼。六月二十六日,大水,平地顿深丈余,淹死914人,冲坏房屋18448间。同日,攸县大水,淹死501人,冲坏房屋9017间;茶陵州大水,城墙崩裂;酃县大水,城内水深7尺。
  道光八年(1828) 攸县北城外有鸟数万,飞集莲塘,三日不去。
  道光十五年(1835) 攸县大旱90天,禾苗只有二、三成收成,次年大饥。醴陵县、茶陵州亦大旱。
  道光十七年(1837) 左宗棠主讲渌江书院。陶澍过醴陵县。
  道光二十九年(1849) 七月二十日,醴陵县地震,屋瓦飞堕,越数日复震。
  咸丰二年(1852) 五月,醴陵县地震。
  七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数千人从广西入境湖南,由湘东进攻长沙。十九日占攸县,二十日占茶陵州,二十四日占醴陵县。几天后返经攸县向长沙进发,在长沙攻城受挫。驻郴州的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率全军北上赴援,八月十五日再克茶陵州,八月二十日在尾追的清军到达前撤出茶陵州,取道攸县,进攻长沙。
  咸丰三年(1853) 茶陵州大水。六月,醴陵县霪雨。六月十九日,酃县霪雨如注,平地水深丈。
  咸丰五年(1855) 十一月,太平军由江西、湖北入境,何名标一军攻克醴陵县、攸县,转入江西。
  株洲设厘金卡,征收商业税。
  咸丰八年(1858) 株洲——汉口水运航线开通,株洲商船可直达汉口。
  同治八年(1869) 四月二十五日,醴陵县大水,平地水涨五、六尺,坍塌屋宇,冲坏田禾无数。四月,攸县西北乡大水出蛟,漂没庐舍禾稼。
  朱亭哥老会起义,烧毁县丞衙署。
  同治九年(1870) 春三月,酃县七都岩前夜间空际,有光堕地,旋转半时之久。
  光绪十一年(1885) 境内共有总铺、铺递54处,其中今株洲市郊区境内有茭冲、龙头、荷塘、朱田4铺。
  光绪十四年(1888) 二月十七日卯时,白石港(今株洲市北区地)地震。
  光绪二十年(1894) 意大利牧师到醴陵县刘家巷租地建立教堂,传播天主教。
  光绪二十一年(1895) 醴陵县大旱,五月至九月旱,早稻所获仅十之三,晚稻通县皆赤,冬初流民出省者万余。攸县大旱87天,禾苗只有二、三成收成,谷价每担一银元。
  光绪二十二年(1896) 二月,醴、攸、茶有十分之六地区,发生旱灾,后醴陵县又大水。
  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896~1898),湖南巡抚建立小花石(今株洲县华石煤矿前身)、豆田、枫树山3个煤矿分局。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清廷决定修筑粤汉铁路。株洲至长沙段于宣统元年七月十一日开工,宣统二年十二月十九日通车。株洲至朱亭段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通车。
  长沙(经株洲)至醴陵到萍乡电信线路动工兴建,翌年竣工。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二月,清廷决定修筑萍(乡)醴(陵)铁路,光绪二十九年建成通车,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延至株洲,成为湖南省第1条铁路。
  刘佐辑创办醴陵兰谊小学堂于醴陵县城北清安铺,为湖南省近代小学教育之始。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四月二十四日,攸县大水,冲倒房屋数百栋,淹死人兽无数。茶陵州大水,街道被淹。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四月,鄂湘善后轮船局,首开长沙至株洲客轮。翌年安化茶商梁哺岚,以小火轮开长沙至株洲航班,客货兼营。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八月,清廷诏令全国各州县的书院改设小学堂。次年,湘潭朱亭镇龙潭书院、茶陵洣江书院、攸县东山书院相继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境内公办小学自此发端。
  光绪二十九年(1903) 株洲、醴陵县、渌口开设邮政代办支局。攸县、茶陵州、酃县相继开办邮政支局,收寄和招领信件,以原驿道为步班邮路传递。民国1年,撤销株洲邮政代办支局,成立株洲邮政支局。
  朝廷设中路公司,在醴陵县潘家冲、封洞一带开采、冶炼铅锌。
  光绪三十年(1904) 三月,茶陵籍人士谭延闿(后任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参加开封会试得第1名,填补湖南在清代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
  醴陵县鞭炮1万箱销往香港、新加坡等地,宣统三年增加到5万箱。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夏,凤凰县人熊希龄(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和醴陵县人文俊铎于醴陵县城北创办瓷业学堂。七月二十五日,组建醴陵瓷业制造公司。十月,醴陵瓷业公司所设瓷厂生产细瓷,湖南省有细瓷从此开始。
  同年,醴陵县改渌江高等小学堂为渌江中学堂,为境内近代中学教育之始。
  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南省自一月开始,各地大雨不止,三、四月雨势更厉,长沙一带数百里间,汪洋一片,死三、四万人。醴、攸大水。
  十月十九日,萍、浏、醴各路洪江会首领龚春台,率领会众2万余人在醴陵东乡麻石起义,相持月余,屡败清军。十二月,清军镇压义军,义军被杀1万人,群众被杀2万人。
  本年,萍乡煤每日运达株洲960吨左右,汉冶萍公司备有萍福、萍寿等拖轮13艘,驳船144艘,将煤转运武汉,雇用农民600余人担任卸车、转运、装船任务。
  本年,在醴陵县城关镇建先农坛(又名神农殿)。民国16年1月,毛泽东在此居住并召开农运调查会。
  光绪三十四年(1908) 株洲开征屠宰税捐。
  宣统元年(1909) 湖南瓷业制造公司釉下五彩瓷器获武汉劝业奖进会一等金质奖牌。次年四月,获南京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宣统三年,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最优奖。民国四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优奖金牌。
  宣统三年(1911) 二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部总会总干事谭人凤回湘,在晏家湾(今株洲市东区地)组织秘密机关,分头联络各界人士,准备响应广州起义。
  四月二十日,粤汉铁路株长段1万余名筑路工人结队挺进长沙城游行示威,抗议清廷出卖铁路主权,沿途散发传单,呼喊爱国保路口号,获省城各界响应声援。湖南抚台迫于群众压力,同意电奏朝廷,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爱国保路运动。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记载株洲市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再现株洲市人民建设株洲市的光辉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