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039
颗粒名称:
分类号: B241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本段介绍了发生在武德四年(621)、 贞观元年(627)、贞观二年(628)等年间记事。
关键词: 唐代 大事记 株洲

内容

唐初,醴陵开始生产爆竹。
  武德四年(621) 唐开国元勋,卫国公李靖南征,驻军醴陵。相传,李靖南征时,红拂随行,在醴陵病死,葬城西西山。为守护红拂墓,建靖兴寺。清道光九年(1829),迁渌江书院于靖兴寺右侧,以寺为斋舍,另建新寺。后,宋名臣祠、宁太一墓、左权将军纪念碑也建于西山。唐诗人杜苟鹤、翰林院学士韩偓,明兵部尚书王守仁先后到此游览题诗。
  于茶陵县故城立南云州,复置茶陵县,隶南云州。复置阴山县,隶南云州。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置新兴、安乐2县(系攸水县析置),隶南云州。醴陵从长沙划出设县。
  贞观元年(627) 撤销南云州,将新兴、安乐、阴山、茶陵4个县合并为攸县,属衡州。省去建宁县,并入湘潭县。
  贞观二年(628) 在株洲市南5公里之湘江西岸凿石浦(今株洲市马家河乡地)建庆霞寺。此寺毁于民国。
  贞观年间(627~649) 唐开国元勋、鄂国公尉迟敬德到醴陵县王坊乡太平山时,见风景优美,在此地建屏(平)山寺,名“吴楚古刹”。后,唐宰相房玄龄为寺题碑。
  武周垂拱元年(685) 诗人骆宾王到酃县十都瓜寮村的婆婆仙,登山有感,作《漫成一首》诗,后人将诗刻于婆婆仙棋盘石上。
  武周圣历元年(698) 茶陵县从攸县分出。
  天宝十年(751) 长髭旷禅师在攸县黄丰桥乡建宝宁寺,为禅宗南岳、清源2系交往中心。清闽浙总督左宗棠书赠“共法真常”巨幅金匾。
  佛教传入境内,经过长期的弘扬和传播,曾有佛寺、庵林、阁、刹等618处,佛徒4160多人,其中醴陵云岩寺、攸县宝宁寺、株洲资福寺等都是著名的禅寺,高僧甚多。由无住禅师云岩昙晟及其法嗣洞山良价、曹山本寂(洞山良价的弟子)开创和完善的禅宗曹洞宗传播很广,在国内外有影响。南宋时传入日本。
  乾元元年(758) 诗人刘长卿贬谪岭南,经空灵岸、小花石(今株洲县地),作《花石潭》、《石围峰》等诗。
  大历四至五年(769~770) 诗圣杜甫,携眷载舟,先后4次游览湘江,曾宿于庆霞寺,上空灵岸游览,在花石(今株洲县王十万乡地)投宿,到晚洲(今株洲县王十万乡地)系舟观赏。作有《宿凿石浦》、《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戍》、《次挽洲》等诗9首。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湘潭县知县秦嵘募资于凿石浦修杜甫草堂。清嘉庆九年(1804),当地人胡官锦私建杜工部亭于空灵岩左,并刻杜甫“次空灵岸”诗于石壁。
  大和年间(827~835) 无住禅师昙晟在醴陵县贺家桥九峰山建云岩寺,为禅宗曹洞宗发源地。
  乾符六年(879) 黄巢军攻入湖南,驻军朱亭狮子山及淦田一带。
  天复三年(903) 五月,翰林院学士、中书舍人韩偓忤朱全忠外贬,侨居醴陵县年余,为诗甚多。
  晚唐,在茶陵县小田乡建雩泉寺(后改名皇雩仙)。南宋孝宗赵沓为谭雪南所呈《里居山水图》作《皇雩仙》诗。寺内存清大学士彭维新所题碑刻2方。
  唐代,在今株洲市解放西街建资福寺。南宋名将、太尉刘锜曾到此游览题诗,理学家朱熹、张南轩曾到此游观住宿并题诗。此寺现为株洲市低压开关厂职工宿舍。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记载株洲市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再现株洲市人民建设株洲市的光辉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