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株洲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0026
颗粒名称: 五 株洲县
分类号: K296.43
页数: 4
页码: 39-42
摘要: 本段记述了株洲市株洲县置于1965年,总面积、辖区范围、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的介绍。该县历为军事、交通重镇,为兵家征战必争之地、文人游览必到之处,县内交通、科技、邮电及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情况。
关键词: 株洲 株洲县 地方志

内容

株洲县置于1965年,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辖22乡,5个镇,3个国营农、林场。总人口49.9万人。耕地面积33519公顷,林地面积64655公顷。
  县境交通方便。京广铁路自北向南纵贯县境50公里,浙赣铁路自东向西穿越,境内里程20公里。湘江贯穿县境南北,流程77.6公里,渌江流程县境内12.8公里。公路320国道穿境而过,境内16公里;省道1815线境内里程71.3公里;县道12条,里程262.5公里;乡村公路、机耕路纵横交错,119条,共359.2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47公里。全县30个乡镇场全部通车,至1990年,公路里程709公里。
  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县邮路30条,长度1916公里。1975年2月,县邮电局安装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400门,成为湖南省第1个实现市话自动化的县邮电局。1990年,渌口至株洲拥有载波电路36路,实线2对,实现长途电话载波化,农村电话通过县邮电局交换机可挂发全国各地。
  县境地处湘江、渌江要道,县城渌口镇历为军事、交通重镇,为兵家征战必争、文人游览必到之处。东汉建武十七年(41),伏波将军马援率部南征交趾,往返屯兵渌口。唐乾元元年(758)、唐大历四年(769),唐代诗人刘长卿、诗圣杜甫先后游经县境,写下了不朽诗篇。唐乾符六年(879),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率部转战,途经渌口。宋乾道二年(1166),理学家朱熹、张南轩在朱亭结亭讲学,相与唱和。明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部与明将左良玉会战于渌口。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驻兵雷打石,与清兵相战。同治八年(1869),朱亭哥老会起义,杀伤县丞葛治平,火烧县丞衙署。民国10年,南北军阀混战于白关、朱亭、渌口等地。民国16年2月,毛泽东到渌口考察农民运动。民国33年6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渌口。沦陷期间,境内农民自发组织游击队、自卫队、赤卫队等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1949的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十六军解放渌口。9月7日,县境解放。
  1949年,县境国民生产总值142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105元。农业总产值3112万元,人均144.79元。粮食总产量72370吨,按播种面积计,亩产101公斤。工业生产多为手工业作坊,工业总产值112万元。1965年建县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达3876万元,工业总产值984万元,农业总产值4784万元,出现了新的飞跃。1966年5月,开始“文化大革命”,全县各项事业受到严重干扰。在“抓革命,促生产”方针指引下,兴建的龙潭、大京、杨柳3座中型水库配套工程先后竣工,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092公顷。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创建杉木林基地10个,造林8700公顷,柑橘发展到165.3万株,相继建成一批果木场。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努力发展生产力,改造低产农田,建设规格方块农田,推广使用水稻插秧机插秧,实行科学种田。1971年,首次跨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的指标,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975年,以生产队为单位兴办的杉、竹、茶、橘、果“五小园”基础上,兴建了一批大队、公社林场。同年,全国农业展览馆以株洲县黄龙公社林场人工杉木林照片为林业馆刊头照,重点介绍株洲县人工造林先进事迹。1976年12月,《红旗》杂志对株洲县发展社队林场经验作了专题介绍;1977年3月,国务院授予株洲县林业先进县奖旗。1978年1月,《人民日报》以“人工林海之乡——株洲县”为题作专题报道。从此,株洲县“人工林海”蜚声中外。中共和国家领导人,世界五大洲朋友,内陆省(市)共21.9万多人先后到“林海”参观学习。1986年,株洲县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1978年,社队企业开展创办百厂活动,至1979年,社队企业发展到1787个,总收入达4510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生产力。至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30803万元,工业总产值29049万元,农业总产值17216万元,粮食总产量32.192万吨,人工造林6.191万公顷,宜林山地绿化率由1949年的44%上升到99%,用材林、油茶林、楠竹、柑橘均列入湖南省生产基地县。乡镇企业总数达14684个,形成种养殖企业、建材工业、建筑业、机械工业、轻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7大支柱产业,从业人数6万余人,企业总产值4.53亿元,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9.5%。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进步。至1990年,全县小学363所,县属中学7所。建县26年,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18949人,高中毕业生32721人,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3690人,其中大学1263人,中专2427人。经湖南省教育督导评估检查验收,株洲县以102.54分的成绩,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县。
  科技机构健全,有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农机具研究所、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等,并设立植保、苗情、土肥、种子、兽医、水产等专业技术推广站。1978~1990年,全县250个科技推广试验项目中,107个项目获科技成果奖。
  县、乡、村卫生医疗机构逐步完善,深入开展以管水、管粪、改厕所、改水井、改炉灶、改造卫生环境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初见成效,卫生状况日趋改观,曾流行的天花、霍乱等恶性传染病早已绝迹,人们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广播、电视电影普及,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采。
  境内山川秀丽,森林绿化覆盖率达48.8%。潇湘胜景空灵岸自1987年始,重新修葺,依岩修筑山门、栈道、三圣殿、藏经楼、大雄宝殿、地藏阁、钟鼓亭、僧舍等,建筑面积960平方米,红墙金瓦、蔚为壮观,形成旅游、观光、拜佛的理想场所。新开发的大京风景区,以群山环抱的大京水库为依托,建金轮寺等34个景点,是株洲市有名的森林公园和水上游乐场。
  经验和教训启示着株洲县人,只要充分利用紧靠株洲市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环城经济”,实行城乡结合,加快农村工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年轻的株洲县必将更加富饶美丽,更加繁荣昌盛。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书真实地记载株洲市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再现株洲市人民建设株洲市的光辉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