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年黄巢起义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唯一号: 151832020220006085
事件名称: 873年黄巢起义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9/001
起始页: 0598.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873年
结束时间: 873年
发生地点: 鄄城地区

事件描述

(唐咸通十四年),天下大旱,无数百姓死于饥荒,而统治者却奢侈腐化,赋税搜刮有增无减。874年(唐乾符元年)王仙芝(今鄄城县人)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率众3000人在长垣起义。第二年,黄巢在冤句(今荷泽境内)起义响应。黄巢,冤句人,盐贩出身。兄弟8人,他排行老二。因科场不第,只好和父亲一起贩私盐。他目睹唐朝国政的黑暗腐败,曾借菊花咏志,写下著名的《冲天》诗:“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不凡的气魄,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在曹州与黄巢会师。起义军声势浩大,发展迅速,几个月里已达数万人。他们攻占城池,捕捉朝官。朝廷眼看着武力镇压无效,就施展诱降手段,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准备接受官职,投降朝廷。黄巢怒火万丈,一拳把王仙芝打得鼻青眼肿。王仙芝遭到起义将士的强烈反对,只好拒绝招安。此后,两个人分兵各自独立作战。不久王仙芝战败身亡,黄巢被推为主帅,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率领数十万起义大军渡淮河,过长江,沿途所经过的州县,能攻的就攻,不能攻的就越境而过,很快来到福建仙霞岭。这里有700里长的山地,无路可行,官军又围追逼近,黄巢只得下令全军开路前进。苦战两个月,才越过这道山岭,相继占领了建州、福州、广州,控制了岭南大部分地区。在广州,黄巢发布檄文,揭露唐朝宦官专政、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禁刺史置财产,县令犯赃者得族”的政治主张,并表示要推翻唐朝统治。 879年(唐乾符六年)十月,黄巢以义军百万都统的名义,发布文告,兴师北伐,矛头直指长安。他们由广东进入广西、湖南,编造木筏,顺湘江直下湘州(今长沙),歼敌十万,又进军江陵。北进时,受唐军阻拦,折回江南。然后沿江东下,经江西,过皖南,再从采石矶渡江北上。大军所至,秋毫无犯。接着起义军渡过淮河,挺进中原。留守洛阳的刘见章,率文武官员出城投降,洛阳城不战而破。 攻占洛阳后,黄巢即挥师西进,逼进长安。881年(唐广明元年)十二月五日,唐僖宗弃城而逃,高官显贵们有的服毒自杀,有的东躲西藏,有的开门投降。唐朝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着数十名文武官员出城向黄巢投降,长安百姓夹道欢迎义军。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以尚让、崔缪为宰相,并任命了其他官员。 黄巢建立大齐政权后,没有及时追击唐朝的败军,彻底扫荡反动势力,造成反动势力重新集合的机会,加之起义军内部分裂,这样就使得黄巢在长安不能支持下去,不得不退出长安,重返河南。在围攻陈州的300多天中,又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贻误了许多战机。唐军趁机调兵遣将,朱温和李克用都来进攻起义军。起义军被迫再退到山东,经曹州、兖州,到泰沂山区,一路上连遭追兵掩杀。884年(唐中和四年)六月十七日,黄巢退至泰山狼虎谷,为敌军追及,不屈自杀。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重要人物

黄巢
相关

相关地名

鄄城地区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