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菏泽地区水产业大发展时期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唯一号: 151832020220001245
事件名称: 1986年菏泽地区水产业大发展时期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8/001
起始页: 0036.pdf
事件类型: 社会事件
起始时间: 1986年
结束时间: 1990年
发生地点: 菏泽县

事件描述

1986年-1990年,是菏泽地区水产业大发展时期。五年水产品产量达到57310吨,年均11462.3吨,其中1990年最高为13303吨,约占全省淡水产品产量的8.53%;养殖面积,多数年份都在11万亩以上,最高年份的1989年达121010亩;养殖产量44256吨,其中1989年,1990年均过万吨;生产鱼苗48386万尾,年均生产9677.2万尾,其中1986年和1990年分别生产10607万尾和10680万尾;培育鱼种18155万尾,年均3631万尾。五年实现渔业产值7982万元,其中1990年渔业产值1969万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0.65%,成为山东省淡水渔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期间,全区进一步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发展水产业的指示精神,在努力健全水产机构、继续完善渔业政策的同时,重点抓了以下工作:(1)水产开发。在全区范围内确立了"沿黄和黄河故道二条线,梁山二级湖荒洼和全区农村自然坑塘及废旧窑坑两大片”的开发重点,采取"统一规划、集中会战、轮流治理、逐年找平”的方法,进行了长年开发和冬春集中开发。五年计开挖标准池塘16261亩,改造农村自然坑塘和废旧窑坑118855亩,开发黄河故道等大水面2万多亩;(2)中、低产鱼塘单产水平的提高。依靠科技、投资和管理,使全区中、低产坑塘单产水平逐步缩小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1990年除梁山外,全区有2万亩坑塘亩产达到200公斤,有5000亩达到300公斤以上,有300亩达到500公斤以上,其中成武县100亩坑塘亩产达到800公斤;(3)"三网”养鱼和"生态渔业”。在全区推广了大水面拦网、围网、网箱"三网”配套养鱼技术及以渔为主,农、林、牧、工副业齐发展,以形成良性循环,获得综合效益的生态养鱼模式。1990年,全区"三网”养鱼面积5500亩,产量467吨,其中网箱养鱼最高亩产50603公斤,围网487公斤。建立"生态渔业"点36处,养鱼面积6000亩,渔场地种粮、棉8000亩,栽果树及经济林10000棵,养畜1500头,禽10万只,建饲料加工厂及其它厂(场)6处,综合效益400多万元;(4)养殖品种的引进、更新。全区先后引进了生长快、产量高的革胡子鲶、鲁鲤3号和健鲤品种,并购进长江原种,对原有家鱼进行更新;(5)科技人员的技术承包。落实了中央"双放”方针,使水产科技人员走上生产第一线.1990年全区科技人员全部落实承包点,承包面积8000多亩;(6)水产教育。五年全区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员6000多人,开设了菏泽地区劳动技校水产班,招收学生149名;(7)建立了渔政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大力宣传了《渔业法》,严厉打击了各种破坏渔业的违法活动。另外,还成功地进行了水产企业的承包,使多数单位扭转长期亏损的局面;加强了水产品保鲜能力,1990年国营水产品冷库达到5处,冷藏能力达到300吨/次。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

《菏泽地区水产志》下限止于1990年。分为渔业环境、水产资源、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产保鲜、渔政管理、渔业区划、水产行政机构与职工队伍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