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中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牡丹区政协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1119
人物姓名: 晁中胜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20/001
起始页: 0349.pdf
性别:
出生年: 1941年12月
籍贯: 菏泽市牡丹区何楼镇

传略

晁中胜,政协菏泽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晁中胜,1941年12月生,菏泽市牡丹区何楼镇人。1962年8月于菏泽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省渠淀湖农场工作,后在临胸县柳山公社农技站、县农业局、县科委做农业科技推广和研究工作。1978年调菏泽地区农科所,三年后调到地区农业局工作,历任农技站副站长、环保站站民、农技站站长等职。 1987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1993年被评为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当选为山东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97年任地区农业局商业局农艺师。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80年代,为了解决全区大面积棉茬麦产量低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四补一促”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全区乃至全省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曾被全省作为小麦高产配套措施全面推广;90年代,他带领农技人员深人调查研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科技知识,培训农民提高素质,促进了全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他还主持了省、地多项研究和开发课题,其中《小麦雨后青枯逼热原因及防御措施研究》、《菏泽地区吨粮田科技开发》课题较好地解决了亩产吨粮的技术问题,开创了全区吨粮田建设的先河;《菏泽地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全面分析了全区的自然资源,规划了全区生态农业建设的蓝图。 多年以来,他获得省、地及有关部门多次表彰和奖励,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星火计划三等奖1项,省农委、农业厅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菏泽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奖2篇,地区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还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农村科学普及先进工作者”和省八厅局颁发的“全省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晁中胜为九三学社社员,并任九三学社菏泽市支社名誉主委。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负责人,他积极参政议政,为菏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言献策。在全国和省人代会上他提出的“关于尽快开发巨野煤田”的建议案,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尽早立项建设济菏、菏郑高速公路”和“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的力度和抓好黄河滩区扶贫”等建议案都受到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已被采纳和落实。

知识出处

牡丹区政协志

《牡丹区政协志》

《牡丹区政协志》在各级领导和老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编纂人员和机关同志的共同努力,终于出版面世了。这是我区政协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区人民政协史上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