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莲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863
人物姓名: 曹莲舫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5/001
起始页: 0327.pdf
性别:
出生年: 1928年4月
籍贯: 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

传略

曹莲舫,男,生于1928年4月,原籍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乡曹楼村人,民国年间迁居菏泽城内,学生出身,自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先后在平原省水利局,山东省农林厅水利局,菏泽专署建设科、水利科、水利建设指挥部、水利局等单位,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被评为全省模范共产党员同年评为全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于省劳动模范称号,颁发给“五一”劳动奖章。曾任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菏泽市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 曹莲舫同志,自1949年从冀、鲁、豫革命干校毕业后,被分到平原省水利局工作,当时,水利建设任务繁重;而技术干部缺乏,他边干边学,既搞规划设计,又搞测量施工,从实践中认识到水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奠定了他一辈子干水利工作的决心。 1953年调菏泽专署建设科工作,当时,他是唯一的水利技术员,但他并非科班出身,所以实感重任难承。面对现实,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决心步履周总理“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教导,一心扑到水利工作上。他为了尽快熟悉全区水利情况,经常栉风沐雨,茧足跋涉跑遍了菏泽地区每个角落,很快掌握了情况,搜集了大量资料,对问题了如指掌,同志们亲切地称他为菏泽地区的“活地图”。 五十年代,菏泽地区,在水利问题上,主要矛盾是涝灾,他主动提出了在涝地里兴修蓄泄兼施沟血畦田工程的建议,并亲自测量,规划设计了定陶县店子洼、郓城县十二连洼两个洼改工程,实施后,除涝效果显著。1954年水利部傅作义部长来菏视察水利时说:“沟池畦田,是平原地区治水的一大创举”。同时,外地来菏参观的络绎不绝。 为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1955年到1956年,他又积极建议在菏泽刘庄、鄄城苏泗庄、梁山国那里,兴建了三处丘吸管引黄灌溉工程,通过实践运用,灌溉效益显著,给菏泽地区发展引黄灌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58年到1965年,他参加了太行堤水库和刘庄引黄灌区,京杭运河,万福河等大型工程的规划设计,还以他为主规划设计了定陶县裴河洼旱涝碱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实施后,由于效果显著,成为全省洼改工程的典型。 十年动乱期间,曹莲舫同志排除一切干扰,深入调查,详细观察,潜心研究,基本摸到了黄河水沙的运动规律,并亲自主持了沿黄八大引黄灌区的规划与设计。同时,为扩大沉沙出路,缓和群众生产与泥沙处理的矛盾,创造性地推行了沉沙结合改土的措施。1979年他主持规划设计了万南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使原来的易旱、易涝、易碱地区,一跃而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该项成果,获得省级规划设计三等奖。 为尽快改变沿黄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生产步伐,他又负责制定了全区引黄淤改规划,经省批准逐年投资实施后,凡是淤改的土地,都是一年翻身,一年巨变,增产显著。1982年他又向地委行署提出了,开辟兴建九条引黄送水干线的建议,以解决下游远距黄河抗旱用水的问题,后因受经费所限,仅实施了阎潭、刘庄、旧城三条两年时间,向下游送水12.0亿立方米,浇地600多万亩,增产粮食7.5亿公斤。 曹莲舫同志所以能成为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和自学成才的高级知识分子,除了党和领导对他的教育与培养外,与他的兢兢业业、赤诚忠心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拨,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分不开的。直至今日,他仍在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为修好水利专业志书,勤奋地工作着。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水利志

《菏泽地区水利志》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菏泽地区水利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记述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志稿内容比较全面,反映了菏泽地区水利事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和客观规律,反映了“除害兴利,造福人民”的水利工作宗旨。志稿本着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了建国后水利事业的发展,并针对本地区的特点,重点记述了河道治理、治涝改碱,引黄灌溉和淤改等项内容。突出了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志稿横分门类,纵述始末,文字简洁,基本符合志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