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体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668
人物姓名: 王体誉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214.pdf
性别:
出生年: 1936年1月
籍贯: 郓城县武安镇飞集村

传略

王体誉(1936.11—),郓城县武安镇飞集村人。牡丹区农业局农艺师,现已退休。1956年以来,从事农作物和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长期深入到牡丹乡“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等地,掌握了对牡丹、芍药的病史发现、探讨和防治的第一手资料,研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防治路子,对菏泽牡丹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1958年,他在植保和植物检疫工作中,发现当地牡丹有“黑叮疯”(即“牡丹红叶病”),就在赵楼村特产队的牡丹园内安装诱虫黑光灯,一是作为测报点,二是进一步调查牡丹病虫的起因和发病情况。一年来,日日夜夜的调查研究,曾先后发现地老虎、金龟甲、丝粉蚧、天牛、根结线虫等叶病七种,根病三种及片绢病等。 对天牛幼虫的防治,经多次田间挖查,费时十年之久,终于找到了虫蛹、蛹穴,完成了对天牛生活规律的调查。经西南农学院蒋书楠教授鉴定,该虫的学名为“中华钜花天牛”。他曾前后共试用了五种农药采取围棵埋药的方法进行防治试验,效果均不太理想,后又使用了磷化铝处理分栽苗和田间扎眼施药的办法,取得了成功,终于制止了天牛在牡丹田间的多年危害。对牡丹“黑叶疯”,王先生和花农们一块起早摸黑,春夏秋冬无一日间断,曾试用农药十余种,经二年的试验,最后筛选出了三种农药,1970年取得成功,效果颇佳,受到省、地、县科技部门的表彰和嘉奖。其防治措施在牡丹生产区立即推广开来,防治面积已达数千亩。 金龟甲虫曾一时在全区发生,最多时一棵牡丹苗下一次挖出十七头蛴螬,地上大枝枯死,小枝细弱不长。王体誉急在心里,和花农科技人员一起,制出有机肥掺农药,施于田间作底肥,或行间作追肥,并建议在7—8月间于牡丹行间沟施饼肥毒饵,这样既可当肥料又可杀死蛴螬。此法也取得了成功,现已成为广大花农都自觉照办的有效方法。 王先生先后发表了《中华钜花天牛的研究与防治》、《牡丹丝粉蚧的初步研究》、《牡丹根结线虫的防治研究》等多篇论文。目前,王先生虽已退休,但身体健康,还常常骑着三轮车走串于几个牡丹园之间,与花农们一起研究、探讨牡丹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知识出处

菏泽牡丹志

《菏泽牡丹志》

出版者:银河出版社

《菏泽牡丹志》是专业志,也是特产志,更是一部文化志。它的 诞生标志着我市牡丹研究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牡丹是我国的独特资源,也是全世界的名贵花卉。它花大色艳,芳香浓郁,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花中之王”之美誉,象征着富贵、吉祥,向为国人所珍爱。早在公元七八世纪的唐代,就有“惟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后来,人们又以“国香”、“国貌”、“国艳”来歌颂牡丹。至明清时期,就有“以牡丹为国花” 之说。1994年12月23日,全国国花初选的结果之一,就是一国一花 为牡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