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090
人物姓名: 何思源
人物异名: 字:仙槎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742.pdf
性别:
出生年: 1895年
卒年: 1982年
籍贯: 菏泽市城内西当典街

传略

何思源(1895〜1982),字仙槎,菏泽市城内西当典街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民国初年考入山东省立十一中。在校期间,因生活困难,曾退学到济南当新闻记者,后又返校学习。1915年考入京师大学堂,毕业后,曾留学美、德、法等国7年。在法留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给一家餐馆洗刷碗盘。由此贏得了餐馆经理及其女儿的同情和好感,并与经理之女结婚。为了祖国的富强,1926年毅然回国,1927年加入国民党,并出任中山大学教授和法学院院长。1928年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在其任教育厅厅长时,把第一个月的工资800元(银元)资助给了曾培育过他的菏泽省立六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鲁北组织部队与日军作战。1944年12月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10月改任北平市市长。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为北平的解放积极奔走,因此,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暗害,寓所被炸,他和他的夫人受伤,小女儿不幸牺牲。但他不畏强暴,不畏特务跟踪,忍痛带伤,坚定地与其他代表同到前线与中共洽谈,对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人民的赞扬。毛主席说他这次是“真正代表了民意。” 建国后,何思源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坚决拥护中共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何思源生前极为怀念在台湾的亲友故旧,殷切期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完成统一大业,并为此而积极努力地勤奋工作。 何思源生前曾嘱咐子女,在他逝世后,丧事要“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会”。他的这种移风易俗・提倡社会新风尚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1982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在何思源患病期间,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的负责人和生前友好刘澜涛、钱昌照、平杰三、屈武、彭友令、郑洞国、甘祠森、吴茂荪等曾到医院看望或慰问他的亲属。 何思源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专题

政府主席
职位
市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