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077
人物姓名: 王玉兴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735.pdf
性别:
出生年: 1897年
卒年: 1966年
籍贯: 菏泽县高庄镇高庄村

传略

王玉兴(1897〜1966),菏泽县高庄镇高庄村人。民间评词艺人,人送艺号“万年通”。 王玉兴自幼读书,1914年因家境败落,于菏泽六中辍学。同年他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军中他以“拉呱”(讲故事)著称。1917年,所在部队在战争中败北,王玉兴流落济南,跟荷泽人郭藏书学“说书”。他本人也阅读了大量的武侠小说。不久他回到菏泽,开始了说书生涯。起初在游击衙门(即现在的三完小)前,后又挪到何家祠堂后边的水坑边搭地摊。1958年加入菏泽曲艺队,曾任该队队长。 王玉兴说书只有一个竹板,他凭这简单的道具,说了10几部大书,给听众留下近百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代表作品有:《四侠传》、《五子七侠》、《友中义》、《冠三杰》等。他说的新书有:《林海雪原》、《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等。 王玉兴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加上王玉兴口齿清楚、干脆,从不拖泥带水。其表演注重神似,做到点到为是,装谁象谁,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一付竹板,打起来是乐器,耍起来是兵器;握在手里当镖打,扛在肩上是担子,真正做到一具多用。以准确的表、白、念、打突出人物性格,是王玉兴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法。 王玉兴说书十分注意“扣子。”他常说:“说书不留扣,听众留不住。”所以他总是采取欲解先结扣的手法。 王玉兴说书有三忌;即伤风败俗、低级下流的不说;宣传封建迷信的不说;卖国求荣的不说。这也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王玉兴就被加上“宣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罪名而惨遭批斗。他积怨成疾,于当年秋病故。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专题

队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