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香谷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072
人物姓名: 曹香谷
人物异名: 名:兰珍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733.pdf
性别:
出生年: 1889年
卒年: 1958年

传略

曹香谷(1889〜1958),名兰珍,生于郓城县汉石桥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父。他先后考入曹州中学堂、济南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曾任荷泽南华小学、南华中学和五师校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四川。1958年去世。 曹香谷青年时代,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后加入王鸿一组织的曹州秘密组织——“尚志社”。在任南华小学校长期间,主张废文言,倡白话,实行男女合校、男女平等。“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入这场爱国运动,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査封日货,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1922年他支持自己的进步学生丁培之等办起了“南华书报介绍社”,并从外地购来许多马列主义著作和书刊。如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蔡和森主编的《向导》、周恩来主编的《觉悟》及《共产党宣言》等。在担任南华中学校长期间,带头在课堂上讲授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等人的文章,鼓励历史教师把历代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作为补充教材讲授。1924年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他不顾当局阻挠,公然在南华中学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总结了列宁的伟大历史功绩。1925年孙中山和1927年的李大钊遇难时,他都组织群众开追悼会,发表演说。同时领导学生排演话剧在社会上公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治学严谨,生活朴素。在南华中学任校长期间,以“勤、俭、诚”为校训,以身作则。除教课和教师一样外,其他如打扫卫生、锄地、种菜、垫操场等繁重的劳动,他都干在前面。他生活上不烟不酒,节约的钱救济贫苦学生。他曾办起一贫民夜校,专门招收失业流浪者乞儿入学。后来人们称赞他是“踏着时代节拍走”的人。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专题

校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