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象一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068
人物姓名: 葛象一
人物异名: 名:锡乾,;字:象一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730.pdf
性别:
出生年: 1882年
卒年: 1949年
籍贯: 菏泽市西北18里吴店乡后葛庄村

传略

葛象一(1882〜1949),名锡乾, 字象一,菏泽市西北18里吴店乡后葛庄村人。生于1882年(光绪八年),5月3日。1911年(宣统三年)毕业于省立曹州初级师范,留校充简易科教员。1913年(民国二年),官立曹州中学同私立普通中学合并为省立第十一中学,葛先生充任第一任校长。一学期后改任学监,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南迁。六中南迁后,葛象一先生回到本乡继续办教育。1949年12月2日因病逝世,终年68岁。 为纪念葛象一,在山东省立第六 中学(现荷泽一中)院内竖一座石碑, 上面刻有: 葛象一先生服务于本校二十五年纪念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建葛象一在老“六中”工作25年。处处以校为家。那时学校没有家属宿舍,学校一放假,师生们都回家过假期,而葛却主动留在学校护理学校。这期间,他总要召集几个木匠把学校的门窗、桌凳重修一遍,然而他不要学校的一分补助。 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是葛象一教育学生的又一大特点。他平时对自己有这样一个严格规定:晚上12点以前不睡觉,早晨5点钟一定起床。当时六中师生5点钟上早操,葛象一总是跑在最前边。上操后他还要总结上操情况,晚上检査学生作息情况。他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批评教育总要讲明道理,从不体罚学生。 由于葛象一以身作则,以学校严加管理,老“六中”的校风和教学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象徐鹏翥(曹州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田位东(曾任枣庄特委书记)等好多六中学生,后来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象何思源、张会若、张含英等都成了教育界和科技界有影响的人物。 葛象一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体贴入微。他常常拿出钱来资助生活条件较差的学生或帮助后进学生补习功课。对有病的学生,时常用自己的钱为他们请医拿药,有时彻夜守护,看学生如自己的子女。 何思源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时,第一个月工资银元800块,亲手交给葛象一,以报答其资助和教育之恩。葛一分也没要,把这些钱全部用在学校建设及学生的助学金上。 徳高望重的葛象一,常常被当地政府邀去参与政事,但他洁身自好,从不交结官府,也不受人请托,代人说情。就是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葛象一的三儿子葛庭芳1931年考入立达小学,1937年毕业,没有考取六中。做为葛象一来说想让儿子进六中学习,应当是比较容易的,然而葛没有这样做 这样做。 最后他病重时,对子女说:“我可能活不长了,给你们说几句话,作为我的遗言吧。你们要永远记住,以孝悌绵家教,以勤俭保人格,以忍让余地步。有力要顾全大家,无力需谨守自己。以上数语,愿吾子子孙孙誓守勿忘。”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专题

校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