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一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061
人物姓名: 王鸿一
人物异名: 名:朝俊;字:鸿一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726.pdf
出生年: 1875年
卒年: 1930年
籍贯: 郓城县朱庄

传略

王鸿一(1875〜1930),名朝俊,字鸿一,原郓城县朱庄人。20岁中秀才。1900年考入山东高等学堂,一年后被选送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和弘文学院深造,并于这时加入了同盟会。1903年回国即在菏泽兴办学堂。1903〜1906年,他先后创办了荷泽县小学堂、菏泽县第一公立小学堂、菏泽县第二公立小学堂:自新学堂、警务学堂、普通中学堂,并任曹州中学堂监督(校长),亲自为学生讲课。他讲中国革命的现状和前途时,慷慨激昂,催人泪下。青年学生无不敬佩。1904年秋,王鸿一发动县学堂的学生自费赴日留学。邓仲篱、周连三、王励山、宋九含、韩锦堂、赵寿亭、朱吉峰、王伯伦等均于这时赴日,成为菏泽市第一批岀国留学生。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他组织11县革命者在荷泽城内龙厅街成立了“尚志社”,准备在本城武装暴动响应革命,同时鼓励青年学生分别到上海、武汉、徐州等地参军,直接参加推翻清政府的斗争。 民国成立以后,王鸿一提升为山东提学司。他在省城任职期间不忘菏泽。发动济南和鲁西南各地的豪绅募捐白银一宗,全部资助山东省立六中成立“励学社”,并在北京置房建起了“南华学舍”以招待在京读书的曹州籍学生。他还请示省政府每年拨款10万元作为资金,在菏泽城西北角(现在西城四完小)创办了“善后局”,组织城市无业穷苦市民,掐草帽辫、结发网、做帽子、织毯子,以工代赈'还招集菏泽群众到绥远河套(现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垦殖局,”开垦种植,移民安家。同时自备款项于1919年资助何思源、王近信、张会若3人赴美留学,次年又资助张含英留美。后奔走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劝他们合力对付蒋介石。由于长期奔波积劳成疾,于1930年卒于北京协和医院。归葬济南时,前去送葬的各界人士5000余人。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专题

监督
职位
提学司
职位
0.3988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