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贻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唯一号: 151830020220000052
人物姓名: 马新贻
人物异名: 字:穀山;号:燕门
文件路径: 1518/01/object/PDF/151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722.pdf
性别:
出生年: 1821年
卒年: 1870年
籍贯: 菏泽城东北西马垓村
民族: 回族

传略

马新贻(1821〜1870),字穀山,号燕门。回族。菏泽城东北西马垓村人。 他生于官宦之家,祖辈几代为清朝官吏。马新贻自幼聪明,13岁能作诗,27岁中进士。先后任安徽建平知县、合肥知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抚、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等职。 1853年(咸丰三年)马新贻随钦差大臣袁甲三率兵镇压太平军,攻破了太平军占领的盛家桥、三河镇等据点,接着又攻占庐州。由于镇压太平军有“功”,被提升为知府,“赐花翎, 永补庐州”。 咸丰八年,马新贻任按察使,太平军又进攻庐州,马率练勇出城迎击,但这次被太平军击败,溃不成军,被清政府革职留任。咸丰十年由于袁甲三的保举,马新贻复官。 1862年(同治元年),马又率兵同太平军作战,在庐州、寿州战败守城之太平军,再加按察使衔。 同治二年,随安徽代理巡抚唐训云守蒙城,屡破太平军,因而升任安徽布政使。同治三年再升为浙江巡抚。 同治四年,马新贻奏请减免杭、嘉、湖、金、衢、严、处7府浮收钱漕,又请求免除漕运诸无名之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负担。 马新贻在浙江任职期间,注意兴办各府书院和一些社会福利事业,如筑海宁石塘,修绍兴东塘,浚通三江口。这在当时是颇得民心的。 清政府统治的江南地带,黎民百姓不堪其残酷压榨与剥削,群起反抗。《清史》和《马新贻年谱》均称:歧海为“盗贼”聚居的地方,马新贻派兵追捕,擒其魁。 同治七年,马新贻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他长于军事,崇尚武功。曾奏言:“標兵虚弱,无以壮根本。请选各营兵2500人屯江宁,亲加训练。”后编为5营,令总兵刘启发督率,用以镇压农民起义军。 马新贻在江南做官,而对故乡菏泽的乡亲,也常施些小恩小惠。他每次回归故里,总要宴请他的“布衣之交,”以争取民心。因此,在菏泽为他修的马家祠堂、马家牌坊,特别是马新贻的坟墓都保护得比较完好。 1870年(同治九年)7月26日,马新贻赴署右箭道校阅射箭。事毕步行还署。刚到署门,一人突起抽出刀刺伤马新贻胁肋。刺客当场被抓获。经严刑审讯,刺客只称是河南人名叫张汶祥,其他张一概不讲。马由于伤势过重,第二天就死了。 马新贻遇刺身亡,皇上和群臣大震。皇上亲赐祭文、碑文,特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袭,谥“端敏”,世称“马端敏公”。江宁、安庆、杭州、海塘以及菏泽都为他建有专祠,有地方还规定每年春秋,官为之祭。 马新贻是清王朝的“有功”之臣,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
布政使
职位
巡抚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