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3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教育
分类号: G726
页数: 2
页码: 627-628
摘要: 建国后,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以便有效地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完成各项工作,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干部教育。菏泽专、县机关业余学校相继建立,又新建立了不少专、县干部业余学校。高小班学制二年,课程包括语文和算术;初中班学制三年,课程有语文、代数、历史、地理、常识。1952年全区计有机关干部业余学校8处43班,学员2723人。
关键词: 干部教育 职工教育

内容

第二节干部教育
  菏泽境内的干部教育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形势的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的革命干部,干部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处于第一位。为此,菏泽所属各县普遍开办了抗日干部训练班,对干部进行军政训练并辅之以文化教育。1938年冬,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抵达菏泽后,抗日干部教育迅速发展。当时,境内干部学校和干训班很多,比较典型的有郓城中心县委1938年3月在飞集举办的抗日干部训练班,东明1938年8月办的干训班,还有于子元、刘齐滨1939年1月在定陶谢庄创
  办的干训班,梁山县1939年4月建立的鲁西军政干部学校,1940年春赵紫阳在东明创办的政权建设训练班,1941年和1942年办的运西专署政民干训班等。这些干部学校和干训班,主要学习政治和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游击战术的论述与分析,一般时间较短,规模较小。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干部教育,主要是为解放区培养干部和为将来新中国的干部队伍建设做准备。1946年2月,翼鲁豫边区党委和行署进驻菏泽,在菏泽建立冀鲁豫建国学院,培训党政军干部和师资、会计、新闻工作者、科技人员等。9月,国民党反动军队进犯菏泽,学校北迁聊城。1948年秋,菏泽城第二次解放,冀鲁豫党校和各地委、县委举办的干部训练班纷纷建立,干部学习一时达到高潮。1949年春天,仅冀鲁豫二地委的郓巨、郓北、南华三县就举办干部训练班9期,2000多人参加了学习。1949年初,冀鲁豫干部学校迁菏泽县的解元集和晁八寨。解放战争时期,境内的干部学校、干训班还有冀鲁豫邮政干部训练班、冀鲁豫行署农业实验场训练班、冀鲁豫军区供给学校、冀鲁豫行署卫生学校等。这个时期的干部学校和干训班学习期限一般很短,多在一年以内,毕业后由学校或政府安排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学也是以培养干部为目的。活动于境内的冀鲁豫边区一中、二中、三中等学校,以“抗大”为榜样,以培养干部为目标,学生以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中心工作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同时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和宣传活动,冀鲁豫边区党委和政府还非常重视在职干部的业余文化学习,办起了许多的冬学、识字班、业余训练班等,利用业余时间对干部进行教育。这些学校干训班边战斗、边学习,为革命和建设源源不断地培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党政军干部。
  建国后,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以便有效地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完成各项工作,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干部教育。菏泽专、县机关业余学校相继建立,又新建立了不少专、县干部业余学校。高小班学制二年,课程包括语文和算术;初中班学制三年,课程有语文、代数、历史、地理、常识。1952年全区计有机关干部业余学校8处43班,学员2723人。同时,各县还注意了对区级干部的培训,1951年底全区有96%的区级干部参加了文化学习。1954年,菏泽专区开始成立脱产学习的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各县也开办了乡、镇主要干部脱产扫盲班°1957年,两种学校共有11处,学员437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区有3162名机关干部脱盲,是五年扫盲计划数的3.86倍。
  1957年以后,大部分县乡机关干部学习班停办。“文化大革命”中,全区的干部教育全部停止。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紫阳
相关人物
刘齐滨
相关人物
于子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菏泽
相关地名